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所获院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优秀奖
我院召开网络信息系统运行应用十周年总结表彰会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07-29  作者:民文所
我院召开网络信息系统运行应用十周年总结表彰会
我所获院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优秀奖 
 
本网讯 经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院务会议批准,评出全院网络信息系统运行应用十周年先进单位20个、先进个人35个、特殊贡献奖单位2个。7月10日,我院召开网络信息系统运行应用十周年总结表彰会。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向表彰会发来贺辞。副院长、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陈佳贵,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李秋芳、秘书长黄浩涛、副秘书长晋保平出席会议并向获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奖。社会学所副所长汪小熙代表获奖单位、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王旭东代表获奖个人分别发言。院计算机网络中心负责同志展示了我院信息资源建设十年来的成果,办公厅、经济所、文学所、民族所、俄欧亚所、图书馆等单位分别对十年来各自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与交流。
院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院属各单位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专兼职信息化工作人员和各学科片网管员等180余人出席了会议。

汤晓青副所长代表我所领奖

先进单位一等奖: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先进单位二等奖:经济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美国研究所;优秀奖: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文献出版社;办公自动化先进单位:办公厅、科研局、人事教育局、财务基建计划局。
先进个人:罗子昂、罗京辉(办公厅);陈星(科研局);王苏粤(人事教育局);李特(国际合作局);郑小丰(财计局);杨晓红(机关党委);仲河滨(马研院);吴裕宪、朱玲(经济所);董一心(工经所);荆林波(财贸所);刘戈平(金融所);顾领(数技经所);乔玉(考古所);刘洪波(历史所);连锐锋(近代史所);王旭东、于沛(世界历史所);万燕(边疆中心);郑永晓(文学所);巴莫曲布嫫(民文所);吴杰(语言所);王铁军(哲学所);罗维维(政治学所);孔敬、揣振宇(民族所);刘志平(社会学所);成红(西亚非所);孙桂荣(拉美所);赵源(亚太所);李晖(美国所);邓淑娜(研究生院);杨齐(院图书馆);陆红滨(社科出版社)。
特殊贡献奖单位:院计算机网络中心、院图书馆。

 
民族文学研究所信息化建设简介
 
 创建于1999年8月的民族文学研究所网站,一直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多年来努力在特色资源、学术品牌、专业频道等多个向度上寻求突破,全面推动“中国民族文学网”(下简称“民文网”)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地发展和繁荣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学术研究事业。自2003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选拔信息开发与应用第二批试点单位方案论证会”以来,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我所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民文网”的实质性推进则是在2003年得到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支持后开始的。5年来,我们在网站的学科定位、整体结构、信息数量、资源利用、特色风格、工作路线、制度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从多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实绩,在中国民族文学界、民间文艺学界、民俗学界和公共信息领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所的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三期系统升级与全面改版工作顺利完成,“中国民族文学网”新版系统也于2007年3月正式上网运行,取得了预期的工作效应。
  
 本单位信息化管理情况
 
我所网站成为院信息化建设重点支持单位以后,联合党委和所领导十分重视所网的建设,多次在全所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改造,大力推进网站建设。我所长副所长汤晓青直接负责网络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条件保障,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组织机构情况
 
2005年1月以来,我所成立了“中国民族文学网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网编会”)与数字网络工作室共同负责网站改造的构建和运行工作。与此同时,所里筹措专项经费,建立可操作的激励机制,用于配合和奖励我所各处、室、研究中心和科研人员对网络建设工作的积极参与。按照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积极组织信息采集、筛选和发布是我所网站和各基地网点的重要日常工作。为此,专门制定了《中国民族文学网网站操作使用手册》,通过“网编会”积极组织、利用本所人才资源,培养和锻炼一支信息采编队伍;采取专栏主持人的激励机制,有效地组织获取信息。各位编委都有了相应的分工,提出了自己的栏目设计和工作方案。信息开发与应用发展规划
 
基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2000-2005,2006-2009院级重大课题)的基础,在院网络中心软件系统工程部的指导下,及时引进了“媒体资产管理”(MAM)系统,为新建数字化跨媒体音影图文档案库奠定基础,目前该院级重点信息化建设课题已经正式立项并启动,专业设备正在安装和调试中。可以预期的是,这套系统将在实现各音影图文资料、音视频节目等媒体资产的数字化管理,解决视音频等多媒体数据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资料再利用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术信息源建设创造新的增长点,同时为以后即将开发的各种跨媒体信息应用、个性化信息服务预留出接口,以适应将来的扩展。
 
  
年度计划情况
 
目前,民文网建设由静态向动态的数据化转型工作已经完成,新版网站正式运行,但尚有大量的底层数据需要添加。本年度我所计划完成所级重点课题《中国民族文学网:扩容、维护与更新》(2008年)的工作计划,加强文章数据库、图片数据库和音视频数据库的增容,同时在期刊库启动、英文版改版,院“三库”与本网数据对接工作等比较后滞的环节上加大力度。
 
 
对信息开发应用所需的人员、经费、物资等的支持情况
 
鉴于目前网站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项目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管理平台需求复杂,今夏我所将专门为数字网络工作室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2人(已通过面试,正在办理入所手续),纳入正式编制;逐年通过所级重点课题立项对网站工作的日常维护和内容更新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在有限的条件下,为数字网络工作室调整出了45平米的工作空间,既可支撑媒资管理系统的服务器和工作站所需的物理环境,也为接纳新鲜力量准备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信息开发应用软硬件环境建设及数据库建设情况
 
我所网站采取SQL Server后台数据库平台系统,系统开发平台为ASP,系统运行环境与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3,Web发布服务器为IIS;对客户端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无特殊的技术要求,兼具开放性和亲和性。现已建立了文章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田野基地站点数据库等9个子数据库结构,其中的图片库、音影库等将在填充大量底层数据后实现开放共享(主要限制是数据加工、整理和上传的时间成本),而期刊库虽已建立自己的数据结构,但目前有待于院统一技术标准下达后方可全面启动;数据库访问24小时全天开放。
 
  
近几年信息开发应用人员培训情况
 
我所网络室工作人员除参与院网络中心组织的培训活动外,主要通过实践和操作,在网站开发过程中直接向技术支持方学习信息开发的相关技能。
 
资金使用情况
 
2003年至2005年,我所网络建设获院信息化建设重点支持资金20万元,我所严格实行专款专用的原则,将这笔资金专门用于“民文网”的软、硬件购置、技术人员聘用、网络环境的优化、兼职人员的劳务补贴,以及三期项目的技术外包。
 
1999至2008年,我所通过所级重点项目立项、所内资源整合,筹措专项经费用于网页和维护和信息源的开发。到目前为止,我所已直接投入资金25万元。
 
 
相关经验和成绩
 
民族文学研究所通过老中青三代学人的共同努力,努力打造“民族文学研究四梁八柱”的系列化学术平台,实践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口头传统田野研究基地/中国民族文学网”(简称“资料库/基地/网络”)这一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推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可持续性循环发展,取得了预期的学术绩效,在相关平行学科中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少数民族文学对于中华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口头及非物质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和信息化建设,不仅具有长久保存优秀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团结与族际文化沟通。因此,民文所推行的“资料库/基地/网络”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实践,既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学术举措,也是一项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信息战略。通过定点经营和长线发展,这一正在完善的工作模型正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科研机构积极的学术参与作用,对推动我国各民族文学传统的学理性研究,使我国保护口头及非物质遗产的工作落到实处,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以“中国民族文学网”(中英文)为传播交流平台,构建国内中国民族文学研究和国际相关平行学科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建设一个逐步覆盖我国多民族文学传统的数字网络,为民族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良好的信息共享环境,努力在特色资源、学术品牌、专题频道等多个向度上寻求数字化、数据化和网络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也成为“中国民族文学网”长远规划的目标。作为专业学术网站,“民文网”自有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开发和网络化传播还有待继续推进,这不仅对本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为我院哲学社会科学网络群的学术资源添砖加瓦的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