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国明]土族《格萨尔》的说唱特色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5-05-06  作者:王国明

  《格萨尔》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上的一块瑰宝,是藏族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共有120多部、2000多万字,比世界著名的五大史诗的总量还要长,被称为东方的《荷马史诗》。它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起源于藏族,却传播到蒙古、土、裕固、纳西等许多民族,并且在传唱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再创作,逐渐形成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格萨尔》。

  土族《格萨尔》独树一帜

  土族《格萨尔》除整个轮廓外,从内容、结构、人物、事件、说唱形式都迥异于藏族的《格萨尔》。

  土族是西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约有20万人。土族《格萨尔》主要流传在甘肃和青海的土族聚居地。它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由于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语音等诸多方面的变异,较之于藏族安多方言多有差异,土族《格萨尔》在说唱时有其独特的形式和严格的程序。

  由于土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随着老艺人不断辞世,土族说唱《格萨尔》的艺人越来越少,天祝县天堂乡朱岔村85岁的老人王永福(又名更登什嘉)成了目前全国唯一会用土语说唱《格萨尔》的艺人。2006年,土族《格萨尔》说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再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韵散结合的说唱形式

  土族《格萨尔》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长期以来,土族在与汉、藏、回、蒙古等兄弟民族的相互交往中,不仅在语言方面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影响,而且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受藏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刻。土族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文字,反映土族社会历史的大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叙事诗、歌谣、谚语和寓言等独具魅力的民间文学,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承袭下来,成为土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族《格萨尔》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之一。其二,《格萨尔》最初传入土族时,原形也许和藏族《格萨尔》相同,韵文和散文都是用藏语进行传唱的。但是,一种民族的文化传播到其他民族中时,必定要经过这个民族民间艺术的修改和加工,以符合这个民族人民的生活、心理、观念、环境、审美等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受到其民族人民群众的喜爱、传唱,从而源远流长,流传百世。所以土族民间艺人在吸收、传播藏族《格萨尔》时,在保留原来藏文韵文体的基础上,用土族语进行解释,这样,经过民间艺人们一代接一代地传唱,就形成了现在的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的土族《格萨尔》,并在传唱过程中自然地将本民族的民族英雄事迹和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质的内容融进了《格萨尔》,形成了今天的土族《格萨尔》。

  神圣的说唱程序

  土族《格萨尔》在说唱时有独特的形式和严格的程序。据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王永福讲:“土族《格萨尔》的这些说唱形式和程序是从远古传承下来的,如果在说唱土族《格萨尔》时不进行这些程序,一方面会触犯神灵和格萨尔,另一方面说唱者(艺人)会有罪过和因果报应的。”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艺人在说唱的前几天要到十里外的山沟深处,取回一些没有受到污染的六到九个泉眼中的泉水,同时还要从此山中背一捆松柏树枝来,准备说唱时用它煨桑,以此来敬奉神灵和格萨尔。说唱前首先要对说唱场地进行清扫,用柏树枝烟熏燎,然后穿戴《格萨尔》艺人特制的衣帽,煨桑焚香、点燃佛灯、供奉净水、念颂祈祷词,还要用酒或净水等敬奉上部天王神、中部财宝神和下部龙王神,以及家神和各路山神等。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除病免灾,使六畜兴旺发达,农田物阜年丰;另一方面是表达对格萨尔的敬仰和爱戴。

  说唱艺人王永福

  要谈土族《格萨尔》,必须要提到说唱艺人王永福。1931年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县的王永福,今年已85岁高龄,是我国唯一健在的能说唱长篇土族《格萨尔》史诗的艺人。王永福是著名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恰墨龙江(1875—1946)的外孙,其父杨增(1890—1957)也是一位著名的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所以他很早就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说唱《格萨尔》。

  1987年7月,时任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院长王兴先研究员赴天祝县考察土族《格萨尔》的流布情况时,发现了能说唱多部土族《格萨尔》史诗的王永福,并多次登门求教,考察土族《格萨尔》。王永福为国家如此重视民间艺术而深受感动,不顾体弱多病,为配合研究人员的搜集、整理工作,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他说唱的《格萨尔》录音部分被记音对译、整理翻译后,编入了《格萨尔文库》第三卷土族《格萨尔》上、中册,为《格萨尔》的研究拓展了新领域,填补了土族《格萨尔》研究的空白。

  艺术再现古代土族创业史

  土族《格萨尔》与其他民族的《格萨尔》相比,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质。主要讲述的是,格萨尔从神子到人子,从天界到人间,从一个普通的人到部落首领,尔后,又带领他的臣民们,从求助神灵到自己动手,从求外援到发展自己,从畜牧到农耕,从贫困走向富裕……艺术地再现了古代土族人民的创业史。故事中的主人公既有人性也有神性,故事中的诸神灵既有神性也有人性,但总的趋势是从“神话时代”转向“英雄时代”,非常有趣。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