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苗族迁徙史诗《溯河西迁》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1-01  作者:巴莫曲布嫫 编撰

    史诗流传在黔东南地区。苗族始祖姜央的第二代传人被称为"五对娘六对西迁的爹妈",实际上是当时率领众人西迁的部落首领。史诗公700 多行,曲折地反映了古代迁徙到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这支苗族先民的迁徙历程。


    最初,"五对娘六对西迁的爹妈"住在东方。那时,大地连水两茫茫,平得像席子一样。人们穿的是笋壳片和芭蕉叶,吃的是清明菜(鼠曲草和老葛根),生活贫瘠,饥寒交加。于是,众人便商议到西方去寻找好生活。


    寅公、卯公、辰公、色公、黎公、诺公、姜公和文公等人决定向西迁徙,可是六对爹妈不愿离乡背井,几经男娃劝说,才随同众人西迁。大家?quot;江西果"动身,过石碎山,来到大平坝的"党耶蒙"盖房居住,后来又从此地向展巴山迁徙。途中树木茂密,不好通过,优养德老人便披荆斩棘来开路。走到南箩,五条江水冲一处,九河汇作一江流,江水黑得像木炭。汉族聪明,把文字插在发髻上,过江时才保住了文字,后来用文字记帐记事。苗家把文字含在嘴里,过江时一不小心就吞进肚里,如今记帐记事只能靠心记。


    走过泥泞的山路,大家来到展该坪。雄该老人集合起九路爹娘造鼓祭祖。此后,它们来到长长的水潭边,造船把上千的爹娘送到西方。继而又来到镰刀滩,水龙要吃爹娘,大家商量后,姜生铜丢进水中,水龙便躲进洞窟里去了,爹娘才得以脱险。人们继续西行,来到阴暗的悬崖边,一只大蛤蟆像水牯牛那样大,要来吃爹娘。大家献计献策,合力杀死了蛤蟆,顺利通过。走到断崖脚,老树封了山口,古藤锁着山谷,挡住了爹娘的去路。人们看到猴子以古藤作秋千受启发,妈妈解下绑腿,爸爸解下头巾,猴子也来帮忙,把爹娘拉上了崖顶。


    最后,在西方的"贡雄汪"和"方玖桑"两地,苗家开辟出旱地和水田,在"党告坳"和"松继"地方,杀牛祭祖,繁衍子孙,大家便分往各地,开始新生活。方和福支住到交密(雷山县境)地方;希和涅支来到方祥(雷山境内)地方;德诺支去到方尼(台江)地方。 苗族迁徙史诗还有《爬山涉水歌》、《鸺巴鸺玛》等作品。相对而言,《溯河西迁》的迁徙内容独立成篇,情节也比较完整。作品载于马学良、今旦译注的《苗族史诗》一书中,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