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布和朝鲁 李润平]蒙古史诗搜集整理概况及翻译问题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0-08-30  作者:布和朝鲁 李润平

  蒙古族以丰富的英雄史诗传统而闻名于世,不仅拥有《江格尔》《格斯尔》这两部鸿篇巨制,还有300多篇中、短篇史诗。

  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民族,包括其史诗在内的许多民间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质。蒙古史诗或阿尔泰语系民族史诗的特点之一是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模式化;另一个重要特征乃是“活态史诗”,人们至今能够在民间听到艺人以古老方式演唱英雄故事。

  蒙古族把本民族的口传史诗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保存、供奉和传播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国内外陆续发现的史诗《罕哈冉贵》和《江格尔》的一些古老抄本,便能说明这一点。《格斯尔可汗传》于1716年由佚名文人记录,在康熙皇帝的支持下在北京刻板印刷,并以《北京版<格斯尔>》著称。

  国内对蒙古英雄史诗的搜集整理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最初从学术角度搜集整理国内蒙古英雄史诗的是国外学者。我国本土学者对蒙古史诗的搜集工作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

  甘珠尔扎布搜集整理的《三岁的古纳罕乌兰巴特尔》《汗特古斯的儿子喜热图莫尔根汗》《扎嘎尔布尔图汗》等,收录于1956年出版的民间文学集《英雄古纳罕》,这是内蒙古出版的首部英雄史诗集。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道荣尕、高·扎木扬等学者编辑出版了《英雄史诗集》,又在他们编印的内部资料《蒙古族文学资料汇编》第三、四卷中收录了巴尔虎、扎鲁特、科尔沁、鄂尔多斯等地的十多部史诗。在巴尔虎英雄史诗的搜集整理方面,仁钦道尔吉、道荣尕两位学者成果颇丰。仁钦道尔吉出版了《希林嘎拉珠巴特尔》(1978)、《蒙古族英雄史诗集》(1978)、《蒙古民间故事集》(与道尼日布扎木苏、丁守璞合作,1979)、《那仁汗传》(1981)、《吉如嘎岱莫尔根》(与旦布尔加合作,1987)等书籍。在布里亚特英雄史诗搜集整理方面,道·乌兰夫、陶克涛胡、拉斯格玛等人做了大量工作,陶克涛胡、拉斯格玛二人于20世纪80年代在呼伦贝尔巴尔虎、布里亚特部落中搜集英雄史诗,出版了《勇士布扎拉岱与卷鬃马》(1995)。在乌拉特史诗的搜集整理方面,乌拉特籍学者莫纳不遗余力,在《阿斯尔莫日根汗的故事》(1990)一书中收录了6篇乌拉特英雄史诗。尽管他出版的史诗作品具有明显的加工痕迹,但他挖掘乌拉特史诗遗产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扎鲁特-科尔沁史诗与传统蒙古英雄史诗有明显的差异,当地民众称其为“蟒古斯故事”,主要为民间说书艺人的作品,在内容、风格、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融入了许多胡仁乌力格尔(蒙古族说书)色彩,而缺乏传统史诗那种宏伟气质和凝练的语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艺人琶杰、毛依罕演唱过数篇此类史诗。道荣尕、尼玛、特古斯、却吉嘎瓦、桑布拉敖日布和德国学者海希西、法依特等人搜集整理扎鲁特-科尔沁史诗,先后出版了《英雄道喜巴拉图》(1982)、《阿斯尔查干海青》(1980)、《阿拉坦嘎拉布汗》(1988)、《宝迪嘎拉布汗》(1990)等史诗集。在青海蒙古英雄史诗搜集整理方面,乔苏荣、才仁巴力、才仁顿都布、才仁、乌云毕力格等当地学者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整理了《汗青格勒》《道利精海巴特尔》等史诗。内蒙古学者道荣尕在20世纪80年代到柴达木搜集了几部《格斯尔》及数篇英雄史诗并发表。笔者也曾两次赴海西州搜集《格斯尔》史诗和相关风物传说。

  在蒙古英雄史诗中,《江格尔》和《格斯尔》最具盛名,与《蒙古秘史》共同被誉为“蒙古古典文学的三大高峰”。在我国,《江格尔》主要流传于新疆地区,《格斯尔》主要流传于青海、内蒙古和新疆地区。国内对这两部史诗的搜集和科学研究工作开展较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然后中断10多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得以继续。阿·太白、仁钦道尔吉、宝音贺喜格、托·巴德玛、格日勒玛、乌珠玛、旦布尔加甫、塔亚等学者先后发表了《江格尔》的150余种变体和《祖乐阿拉达尔汗》(1980)、《那仁汗传》(1981)、《卫拉特蒙古史诗选》(1987)等史诗集。

  除在青海外,学者们还在内蒙古开展了《格斯尔》搜集工作。北京木刻板《格斯尔》曾广泛流传于内蒙古地区。据传,过去东部地区蒙古族胡尔奇(说书艺人)也演唱《格斯尔》和有关的《镇伏蟒古斯的故事》。1960年,扎鲁特著名说书艺人琶杰将1956年内蒙古铅印版《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北京木刻版《格斯尔》和《隆福寺格斯尔》的内容)全文,用四胡伴奏,以史诗形式演唱。以此次演唱为基础,诗人其木德道尔吉整理出版了《英雄格斯尔可汗》(1963);80年代,道荣尕、阿斯拉图二位学者又整理出版了两卷本的《琶杰演格斯尔》;巴·布和朝鲁于2010年将琶杰演唱的全部内容(约60000行)未加修改,以《英雄格斯尔》之名列为《格斯尔全书》第八卷出版。20世纪80年代以来,索德那木拉布坦、道荣尕、格日乐图、新巴雅尔、斯钦孟和等学者记录并发表了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巴林右旗胡尔奇演唱的《格斯尔》。

  近年来,《格斯尔》《江格尔》的保护、传承、传播和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取得了重大成果。无论在内蒙古还是新疆,史诗传习所里老艺人在给年轻艺人传授史诗演唱技艺,各地相继出版了很多史诗文本和研究成果。

  在内蒙古,既有人们按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艺人演述,以当时的标准和方法搜集整理的文本,也有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在采录条件、方法逐步改善,理论和标准方面逐渐提高的情况下搜集整理的文本;既有传统史诗艺人演唱的内容,也有新一代艺人演述的文本;既有按照记忆完成的文本,也有演述过程中即兴创作的情况。例如近40年搜集的《格斯尔》史诗,体量巨大,情节复杂,既有传统的史诗性表达,兼有即兴发挥。

  2007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仁钦道尔吉、朝戈金主编的《蒙古英雄史诗大系》4卷;在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组织实施的“内蒙古民间文化艺术长廊工程”中,内蒙古民协组织编纂的《蒙古族英雄史诗》(上、下),于2017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内蒙古民协启动的“内蒙古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内蒙古史诗集成·苏尼特右旗卷》和4部《蟒古思故事》分别于2008、2019年由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内蒙古卷》的翻译问题

  2020年,《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内蒙古卷》(以下简称《内蒙古史诗卷》)编纂工作启动,内蒙古民协组织相关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内蒙古地区史诗实际,针对搜集、编选、翻译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制定了《内蒙古史诗卷》的编纂方案。

  从史诗在内蒙古的发展情况来看,蒙古史诗在各民族史诗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也是《内蒙古史诗卷》编纂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是“以推动优秀民间文学传承发展和知识普及为根本任务”,使优秀的民间文学、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更有力地弘扬,因此,做好对少数民族作品的翻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内蒙古,已搜集、出版的蒙古史诗虽然非常丰富,也为《内蒙古史诗卷》的编纂工作奠定了材料基础,但汉译的文本较少,个别的盟市、旗县卷有汉译版,这意味着《内蒙古史诗卷》的翻译工作会非常繁重而有难度,对翻译者也有更高要求。译者不仅要精通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掌握翻译技巧,更要了解蒙古族的文化、思维方式,对史诗有基本的研究或理解。翻译工作中,要按照“尊重母语,科学注释”的要求“对不易理解的母语表述、方言土语、风俗习惯、地方知识等进行注释和说明”。对译文,编委会要组织专家进行严格把关、审订,对存在争议的地方进行集中讨论,力求严谨,使译文尽量保持口语特点,并充分体现原作的内涵,又要具有汉译本的可读性。

  本着对祖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既要对口头史诗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又要讲求科学的方法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无论是在选择、整理作品还是在翻译的环节上,都要注意保护和保存文本类型的多重性、演述技艺的独特性、流传部落和区域的多样性以及文本产生的社会民俗环境等背景因素,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这一文化宝库奉献独具魅力的蒙古英雄史诗。

文章来源:文艺报 2020年08月28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