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朝戈金]《活着的经典》口头传统研究书系总序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2-29  作者:朝戈金

    这套书系取名《活着的经典》,意思是要谈论那些“活形态”的“经典”。

    长期以来,学术界说到“经典”的时候,总是指那些载于书册的古代文献或是精英文化中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中西学术语境中都是如此。国际人文学界经过长期的反思、检讨和探索,在晚近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术方向,这就是“口头传统”(oral tradition)研究。所谓口头传统,主要指在文字通行之前的史前时代以及现代无文字族群和民间社会中通过口传身授而世代相承的本土文化和草根知识系统。由于一个民族中那些最早被付诸文字简册的经典往往有着源远流长的口头传统渊源,因此,对于口头传统的研究又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于古代典籍的理解。

    该书系的面世,照我的理解,至少有下面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促进人们对于人类知识结构和评价体系的反思,矫正学界的传统偏见。一个社会的文化,可以大略地分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上层文化往往和书写传统、统治阶级意志、精英阶层等等联系在一起。而下层文化,则通常是指民间口头的、居于非统治地位的、普通民众保有和传承的文化。那种只专注于上层文化而对下层文化置若罔闻的做法,不是客观的和科学的态度。我们知道,口承和书写是人类传承知识的两种主要途径。人类凭借口头语言传承知识的历史远远比书写文化的历史久远。迄今为止,人们更加关注和研究的,是那些由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创造的精神产品。这并不错,但远远不够。 重文字记录而轻口头传承,这已经成了学术界知识生产的一种“惯制”。殊不知早期经典中有相当部分就直接来自口头传统。印度的《摩河婆罗多》、希腊的神话和荷马史诗、我国《诗经》中的民歌,都是如此。对于这类经典的理解和阐释,有赖于对口头传统独特的传授、修辞和表达方式以及传播和流布方式的深刻理解。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并没有保存很多口头材料的经典文本,如汉语典籍《尚书》、《周易》、《山海经》等,由于与古老的口头传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也应当置于口头传统的背景下才能得到中肯的理解。然而,基于书本教育和文献传统建立起来的现代人文学术传统,形成了顽固的门户之见,以书写文化的成见和规则来解读和阐释口头传统,其结果难免隔靴搔痒、言不及义。口头传统的研究维度,有助于学界透过经由文字载体而“经典化”了的表象,认识到这些经典背后的口头传统渊源和法则,从而对于经典做出更加深人的理解。此其一。其二,通常所谓“经典”,往往指那些历史上精英人物的书面著述,而极大地忽略了民间创造的知识产品。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构成了谱系的或渐进的关系,甚至在高度文字化的文明也离不开口头传统。书面经典与口头经典比肩,二者同等重要。这套丛书,就是希望通过研究口头传统中那些同样伟大的活形态“经典”,矫正人们认识上重书面而轻口头、重“目验”而轻“耳闻”的偏见。

    第二,促进中国人文学术本土化。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是西学东渐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学界的本土化意识日益增强,回归本土学术传统的呼声日渐高涨。但是,本土学术传统并不仅仅生长自那些卷浩繁的文献和典籍中。本上传统的血脉,存在于书写传统中,也存在于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口头传统当中,存在于当下的民俗生活当中。民间口头传统作为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经验、智慧和教化的结晶,它所折射的,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底色;它所表达的,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因此,我们对本土文化血脉和人文学术传统寻和描摹,离不开对口头传统的关注。

    第三,推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口头传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学术实践有着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口头传统被列为亟需保护的几项人类重要遗产的首位。国际社会已经开始意识到,相对于物质文化,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更加紧迫,因为它们更加脆弱,更加濒危,关注和投人的力度也最为薄弱。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就是为人类保存文化基因,为人类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民间口头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如史诗。藏戏、壮族的歌圩、南方多民族共享的铜鼓文化、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蒙古族的好力定、彝族的克智口头论辩等等,都具有独特的口头艺术魅力,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审美享受,并以多样化的传承方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内容和人类共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务印书馆的倡议和支持下,我们组织撰写了这套《活着的经典:口头传统学术书系》。推出这套书的初衷,主要是:1.推动口头传统研究学科的发展;2.促进国内口头传统研究与人文学术研究各学科的学术对话,推动人文学术研究的理论建设。3.为方兴未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活动提供系统的理论读物和个案研究范例。4.译介国外口头传统研究著述,促进国际学术交流,追踪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

    这套丛书的出版,旨在为读书界提供口头传统方向的系列学术成果,包括理论著作、个案或者专题研究,以及译作。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丰富人们关于中国各民族口头传统、口头艺术、民间表达文化、地方知识,乃至书写传统的认识,推动我国民族文学、民间文艺学和口头传统的研究与教学,进而推进我们的人文学术建设,同时为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做一些具体而实际的工作。

2006年2月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