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诗研究专家约翰·麦尔斯·弗里(John Miles Foley)和去年辞世的芬兰民俗学家劳里·杭柯(Lauri Honko)教授等学者,相继对史诗文本类型的划分与界定作出了理论上的探索,他们认为:从史诗研究对象的文本来源上考察,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层面:一则是口头文本(oral text),二则是来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oral-derived text);三则是“以传统为导向的口头文本”(tradition-oriented text)。以上史诗文本的基本分类原则,从理论来源上讲,一则与洛德的“表演中的创作”(compostion in performance)及其相关学说有关[1];二则都借鉴了鲍曼(Richard Bauman)的“表演理论”,即依据创作与传播中文本的特质和语境[2],从创作、表演、接受三个方面重新界定了口头诗歌的文本类型:
从创作到接受
文本类型 创作Composition 表演Performance 接受Reception 史诗范型Example 1. 口头文本或口传文本Oral text 口头Oral 口头Oral 听觉Aural 史诗《格萨尔王》Epic King Gesar 2. 源于口头的文本Oral-derived Text 口头与书写O/W 口头与书写O/W 听觉与视觉A/V 荷马史诗Homer’s poetry 3. 以传统为取向的文本Tradition-oriented text 书写Written 书写Written 视觉Visual 《卡勒瓦拉》Kalevala
因而,口头诗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也大体上可以基于这三种层面的文本进行解读和阐释。这样的划分,并不以书写等载体形式为界。那么,在此我们结合前文提及的美国学者马克·本德尔对彝族传统文学文本的分析,对以上三种史诗文本的分类观作一简单介绍:
--------------------------------------------------------------------------------
[1] Albert B. Lord, The Singer of Tales, the 2nd edition, Ed. By Stephen Mitchell and Gregory Nagy. Mas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30~67.
[2] 表演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鲍曼,他在《故事、事件和表演》(Story, Performance, and Ev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中,把理论的焦点放在了讲述故事的行为本身上。在其理论构架中,有三个层次:被叙述的事件、叙述的文本和叙述的事件。后两个概念比较好理解,分别指故事的文本和讲述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这大体相当于我们习惯使用的文本和语境。而第一个概念“被叙述的事件”(narrated events, the events recounted in the narratives),则是指在一次讲述过程中被陆续补入的事件。这样,就把演唱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并整体化和精细化了。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