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绝唱的复活
《伊玛堪集成》巨著问世与联合国名录“伊玛堪”的多维立体保护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27  作者:张敏杰

国家级伊玛堪传承人吴宝臣在黑龙江边说唱

伊玛堪传承人尤文凤在家中说唱

《伊玛堪集成》 刘魁立  名誉主编    宋宏伟  主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1月 


  “伊玛堪”是赫哲族独有的一种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口头说唱艺术,是赫哲族最重要的民族文学遗产。它运用夹叙夹议的叙事方式,记录了部落之间的征战、部落联盟的形成、英雄的丰功伟绩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浓重的神话色彩。由于赫哲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所以他们所经历过的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风貌,都在这流传千百年的伊玛堪中留下了印记。正如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宋宏伟在序言中所述:“它全面鲜活地记录了赫哲族的民族起源、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和历史发展,集中反映了赫哲族独有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智慧、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是赫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赫哲族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

  但是,随着一代代讲唱伊玛堪的老艺人年高离世,以及赫哲族社会变迁,讲唱伊玛堪的传统濒临消亡。所幸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凌纯声搜集到了第一批伊玛堪故事,首开采录伊玛堪说唱之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学者们又相继采录。这些收集到的伊玛堪作品被誉为赫哲民族传统文化的绝唱。

  一、 《伊玛堪集成》是收集整理伊玛堪说唱的集大成之作

  历史吞没了许多宝贵的伊玛堪说唱作品。从20世纪30年代、 50至60年代、 80年代,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抢救保护了一批批流传下来的、极其珍贵的伊玛堪遗存,并陆续发表、出版选集。包括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的19篇故事, 50至60年代采录的《安徒莫日根》 ( 1958年) 、 《爱珠力莫日根》( 1964年) 、 《松香德都》等数篇带唱段的作品,到80年代已调查搜集到28篇之多。对于这些作品,马名超在《赫哲族伊玛堪调查报告》中说:“虽然在采录方法上各有不同,但都为研究伊玛堪文学积累下十分珍贵的资料。然而,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表过真正足以反映伊玛堪作品本来面目的整理本。……由于资料过于分散,因而也影响了资料的利用与研究工作的开展。 ”

  《伊玛堪集成》正是适逢各种需求,积累总结几代人经验成果而问世的一部伊玛堪巨著。它囊括了迄今为止所有存世的伊玛堪作品,包括伊玛堪大唱、传奇故事、生活故事等66部之多。除上述几代人调查采集的已发表的作品,还编辑了散佚民间的最新抢救保护成果。如《窝呼德莫日根》 ,是清初就流传在乌苏里江一带的说唱作品, 1983年8月4日葛德胜讲唱并翻译。1987年采录时,他只讲唱了记录整理笔记上的另一篇,没来得及把这一篇展示出来就离开了人世。当他女儿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这部手稿。由此,可谓《伊玛堪集成》是“集前人成果和最新抢救保护工作之大成” 。

  二、活态传承与绝唱复活

  《伊玛堪集成》第三篇收录了注音伊玛堪作品《满都莫日根》 《沙伦莫日根》 。这是葛德胜讲唱的两部长篇。这样的作品为传承人提供了统一教材。非遗保护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任务是使其世代传承下去。伊玛堪是口耳相授的讲唱形态,对于赫哲语几近消失的今天,用国际音标标注赫哲语的伊玛堪讲唱,无疑是复活、传承伊玛堪的较好途径。

  《伊玛堪集成》第四篇还收录了伊玛堪基本唱腔。有“大唱”葛德胜调、吴连贵调、尤树林调及其它伊玛堪作品的专用曲调。这些根据几代人采录的录音谱曲整理的曲调十分珍贵。据调查, 20世纪80年代掌握的已知说唱艺人27名,而当时只有葛德胜、吴连贵、尤树林等四人健在。1980年11月吴连贵的讲唱成为绝响。但他们留下的大唱曲调为传承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这些条件支持下,省非遗中心与国家级传承人选定了《希特莫日根》作为统一传习教材。这部作品是正宗赫哲版的萨满追魂故事,由已故著名“伊玛堪奈”尤贵连讲唱,尤树林就曾跟他学过几部大调。尤金良是尤贵连的侄子,从小耳濡目染,还听卢明也讲唱过,于是整理出这部名篇,成为传承的蓝本。目前,各级传承人均已能不同程度讲唱整段和片段。

  伊玛堪的讲唱有许多是家族传承。如葛德胜的父亲、伯父,弟弟葛长胜,他的妻子和弟媳,是个“歌手世家” 。还有卢升、卢明兄弟一家。如今,伊玛堪保护也呈现了家族式传承、代际传承的可喜局面。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已经有第二代、第三代能够讲唱大唱的片段。

  三、抢救者的足迹与学者的研究成果

  《伊玛堪集成》第六、第七两篇分别发表了《赫哲族伊玛堪调查报告》和部分伊玛堪说唱艺人、翻译、当代国家级及省级传承人的传记与简介。记录了伊玛堪调查抢救保护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学者们留在赫哲族村庄那坚实的足迹,也再现了伊玛堪在赫哲人中薪烬火燃的执著与坚守。

  特别是民间文学研究专家徐昌翰为集成撰写了洋洋洒洒数万字的《绪论》 ,将几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阐述。特别值得推介的是,他把伊玛堪作品划分为三个类型,且分析了其内在的联系与类型的发展变化。其一,“莫日根——阔力型” ,赫哲族歌手称之为“伊玛堪大唱” 。这一类作品篇幅巨大,它们完美地体现了早年赫哲人万物有灵的思维特点,古老渔猎社会中萨满文化的神灵观、世界观。其中的人物及其行为特征和行动逻辑,同萨满崇拜和萨满信仰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这表明它们是伊玛堪作品中最古老的部分,是伊玛堪作品的源头。

  其二是“传奇故事型” ,突出了非英雄化的传奇性和故事性。在这一类作品中,“莫日根——阔力”的轴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受固定情节板块束缚,行动天地更广阔,情节幻化更神奇,主人公性格更为丰富多彩、经历更富于传奇性,叙事结构更为自由的传奇故事。如《达南布》 《格门主格格》《莫土格奔月》 《坎特莫日根》等。这些故事脱离了颂扬萨满英雄的老套子,有讲述狐仙与人的友谊和爱情、有具神奇能力的外乡人到远方建功立业、有女英雄在部族战争中建立功勋的,有的则明显融入了中原地区的神话传说内容等等。这标志着伊玛堪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其三为“生活故事型” ,赫哲人把其中有的作品叫作“小唱” 。这是在伊玛堪叙事兴趣转变的背景下涌现出来的。如《查占哈特儿》《姑娘与壮士》 《小媳妇》 《抗婚》等。题材多为当代普通人生活中受到关注的现象和事件。这标志着赫哲族说唱故事开始把自己的基础从神圣世界转移到现实生活世界。

  综上所述,伊玛堪是赫哲人的百科全书,《伊玛堪集成》则是一部抢救保护伊玛堪的巨秩宝典。它的问世正是黑龙江伊玛堪保护的综合成果,充分体现了伊玛堪文字声像记录式、专家学术研究性静态保护;传承人接续、复原、薪火传递的活态传承;以及多媒体动态展示宣传与弘扬的多维立体保护的全过程。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4年11月24日10:53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