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锡成]陆沉传说试论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2-28  作者:刘锡成
陆沉传说的形态与流布 
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是江浙一带的河汊湖海地区,经安徽、河南、山东,一直到辽宁、吉林的沿海地区,广泛流传着一个陆地突然沉陷而为湖泊的传说。这个类型的传说,在西藏高原也发现了一个与沿海地区大致相似的珍贵异文。这就意味深长地说明了,陆沉传说的流传地区,远远不是只在沿海地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们把这一类型的神话和传说的流传地区仅局限于江浙,看来是受到资料不多的一种局限。
某地的一座城池,由于某种原因,在某一时刻,突然沉没而成为水塘或湖泊。在陆沉之前,是有征兆的。这个征兆就是石狮子的眼睛红了。由于石狮子神秘的预告,只有一个人知道,所以他和他的家人中的一位得以幸免于难。洪水之后,人类便由一对活下来的血亲姐弟结婚,繁衍生息,再传人类。石狮子在传说里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为了分析的方便,也为了读者检阅资料的劳苦,我愿意在此把我所找到的、20世纪以来搜集发表的资料多引用几个。
例1.1930年4月9日广州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会出版的《民俗》周刊第107期上发表的叶德铭搜集于浙江省富阳县的传说《石狮嘴里有血》:
 
从前,有姊弟二人。离他们家不远,有石狮。弟每日必以“镬焦团”一个投石狮口中。习以为常。如是者,经三年。
一日,石狮谓弟曰:“我口旁有血时,世间必遭大难。届时,你可入我腹中避之!”
越数日,弟果见石狮口旁有血。原来是某屠夫无意中所涂上之猪血。他即奔告其姊,相率入石狮腹中避之。狮腹甚大,且通大海。
当姊弟俩出来时,世间已无人类踪迹。弟因向其姊提议,二人结为夫妻,以免人类消灭。姊说:“我们俩可以磨一具,搬至山上。再各人取一扇,向山下滚去。如能合,则我们俩结为夫妻。
弟赞成。于是就照话去做。俩扇磨滚下山时,果相合。因此姊弟就结婚了。
 
1931年钟敬文在所撰《中国的水灾传说》论文中,将其归为水灾传说。情节大致相同的,还有铃儿发表在《新民半月刊》上的一则和王显恩编《元始趣事集》一书中的《百家姓由来的故事》。后一个传说异文,芮逸夫在所撰《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1938年)长文中曾加以引用,并归入洪水传说类型之中。
 例2.20世纪40年代,民族学家陈志良先生在上海收集到几个沉城的传说,其中一个情节比较典型的如下:
 
从前东京城里有个孝子,有一位老母在堂,他非常孝顺她。有一晚,他梦见一个仙人对他说:“这个城快要沉没了!你如果见到城隍庙前石狮子的眼睛里出了血,此城马上沉没,赶快驮了你的母亲逃走!”那孝子信以为真,每日在天未亮之前先到城隍庙前看看石狮子眼睛有没有出血。一连好几天,天天碰到杀猪摊的。杀猪的奇怪他的行为,盘问明白那孝子的原委。于是在第二天大清早,杀猪的把手上的鲜血预先涂摸了狮子的眼睛。得到孝子一到,看见石狮子的眼睛果真出了血,马上回家驮了老母就逃,他的前足跨出,后脚已沦而为湖了。于是那东京城就沉没而为湖,崇明岛却渐渐地汆了起来。[1]
 
东京在哪里已不可考;历史上是否发生过这次沉城事件,也不得而知。居民间口传,东京城沉没在金山外面的海洋中。口传的材料,只作参考,不足为凭,我们就当作传说来看待吧!
下面我们引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文化部和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主持编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和中国谚语集成)所进行的大规模搜集工作中得到的材料。
例3.浙江长兴县横山中学的女学生钦利群讲述的当地流传的一种异文,题目叫《瓷州城与太湖》。[2] 这篇传说与上面所引的那篇流传于上海的传说比较起来,又有其独到的地方。故事说:太湖旁边有一个城叫瓷州。老神仙来到人间察看,遇见的人都很贪婪,爱占小便宜。决定惩治这些贪得无厌的人。对一个小丫环说:姑娘,瓷州城里将有一场大难,如果你看到城门口两头狮子的眼睛红了,就快去逃命吧!走时别忘记带一把筷子,跑到一个地方,就往身后插一根。小丫环得到了这个神示,就天天早上到城门口去看石狮子的眼睛有没有发红。有一天,她看到狮子眼睛里果然发红了,赶快跑回家拿了筷子逃出城去。瓷州城里的人发现他们的水缸旁长出了许多笋,拔出一根笋,就从笋窝里冒出一股洪水。很快洪水便淹没了房子、村庄。小丫环每走一段路就插上一根筷子,筷子变成了一排排芦苇,挡住了洪水。当洪水退下去后,瓷州城变成了无边无际的太湖。
例4.《洪泽湖的传说》。华士明、陈民牛搜集于江苏省淮安县南闸,王步生讲述。传说大意如下:天上观音老母得知世上人要遭难,便下云头到了高良涧。她变成一个老太,卖馒头。发现人们都是买馒头给伢子吃的,却没有买给老人吃的。她想:“怪不得此地人要遭难,没有一个孝敬老人的。”到了年底,她把店门一关。门外来了个伢子,要买馒头给奶奶吃。她开了门,卖给他馒头,还对他说:“伢子,你每天上学,路上不是有个庵吗?庵前有对石狮子,你早晚望一望它,望见石狮子眼一红,你赶快带你奶奶走,水马快就到。”并嘱他不能告诉别人。伢子早晚上学,都去看石狮子的眼睛是不是红了。他的这种行动被开猪肉案的发现了,就逼问他,不得已,将秘密告诉了杀猪的。第二天,杀猪的用杀猪时手上粘的血涂红了石狮子的眼睛。伢子见状,飞奔回家,拉上奶奶便逃,告诉奶奶泗洲城要塌陷了。奶奶要他带上埋在床头地下的聚宝盆。他一刨那聚宝盆,洪水便从哪儿冒出来。他俩人爬到高滩上,幸免于难。高良涧陷而为洪泽湖。[3]
例5.《狮子眼红陷濠陵》。王成文搜集于山东省梁山县王庄,王曰让讲述。传说很早以前,梁山以西十里有个城池叫濠陵,城市雄伟繁荣,人缘却不仁不义,上欺老下欺小,尔虞我诈,作恶多端。泰山老母化作一要饭的贫婆来到濠陵察看。一个小学生可怜她,把她领到家里,给以饱暖。泰山老母得遇此等仁义慈善之人,便告诉他要他注意庙前那对石狮子,如若眼睛一红,濠陵就要地陷。并给他母子一小纸船,以备洪水一来,作为逃命之用。小学生每天到庙前去看石狮子,被老师知道了。在老师逼问之下,说出了真情。老师偷偷用红铅笔涂红了石狮子的眼睛。小孩发现后,急忙跑回家,和母亲一起坐上了纸船。即刻雷声大作,天昏地暗,刹时间濠陵城陷进地下。母子俩的小纸船,变成了一只大船,随波浪而去。[4]
例6.在山东省藤州市同时搜集到两个关于石狮子的传说。第一种说法与上述几种异文大同小异,不同处是,预言家装成一个傻里傻气的卖油的,遇见一个诚实的老头,老头提醒他一葫芦四两、四葫芦半斤会亏本。预言家告诉老头将要洪水横流,嘱他扎成木伐,以备水患。洪水到来的预兆,是村北小庙前面石狮子的眼睛变红。小学生得知消息后,用红颜色涂了石狮子的眼睛。老头把东西搬上木伐,洪水铺天盖地而来,生灵无一幸免。
例7.藤州市搜集到的第二种说法《拐磨山》与上述诸说殊为不同,别有特色:千山脚下有吴姓人家,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小孙子和小孙女常骑着石狮子玩。有一天,兄妹都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石狮子对他们说:三天以内,洪水滔天,人烟灭绝。你兄妹俩,后天晌午头,哪里也别去,骑在俺俩的身上,就能躲过这场大难。到了第三天,兄妹俩骑上石狮子,只听到耳边的风声,不敢睁开眼睛。等到从半空中落下来的时候,他们被带到一座高山顶上的破庙旁,只见四周天连水、水连天,人烟断绝了。半夜里兄妹俩梦见两个蛇模样的人,自称是伏羲女娲,告诉他们,兄妹二人要结为夫妻,好接续人种。兄妹不肯从命,只好用滚磨扇的办法,连续三次,两扇磨扇都滚在一起。兄妹只好成亲。洪水退后,他们勤恳耕作,并生下十八个男孩,十八个女孩,人烟就接续下来了。[5]
例8.《盘古兄妹》。马卉欣根据河南省桐柏县姚义雨等人的讲述整理而成。盘古兄妹用了七七四十九天工夫做了一个石狮子,放在桐柏山顶上。石狮子镇守着山头,野兽再不敢来侵扰了。他们每天给它喂一个馍,喂了七七四十九天。石狮子对盘古说:“盘古,别再放馍了,等我的眼睛一红,你就赶快喊上你妹妹,一块往我肚子里钻。”一天,盘古果然发现石狮子眼睛红了,便赶快喊妹妹。这时,天昏地暗,乌云翻滚,石狮子两眼发光,张开大嘴,把兄妹吞到肚子里。雷雨大作,洪水暴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石狮子张开嘴,把兄妹俩吐出来。石狮子解释洪水的原因说,妹妹是玉帝的三女儿,来到地上后,天上有个面善心恶的天将也要跟随下来,未得玉帝允许。于是串通雷公、雨公和风婆作恶,降下洪水,想把你们兄妹淹死。盘古教兄妹用斧子把和葛藤补天。他们又同九条龙搏斗。洪水退后,石狮子叫他们结为夫妻,延续后代。他们不答应,于是经历两次考验:要石狮子把破碎了的乌龟壳合起来;兄妹两人往山下滚磨盘。两个考验通过后,他们二人才结为夫妻,生了八个孩子。八个孩子各踞一方,盘古在中央,称为九州。八个孩子死后,夫妻又用泥捏人。子子孙孙,绵绵不断。[6]
例9.《人的来历》。张其卓、董明搜集于辽宁省岫岩县,李成明(满族)讲述。传说情节梗概如下:很久以前,有两兄妹靠打柴为生。有一天,姐姐鄂云倚在石狮子身旁睡着了。带的干粮没有了。一连多日都是如此。又一天,姐弟在睡梦中,石狮子对他们说:要天塌地陷了,把能拿来的赶快拿来。姐姐把这个消息告诉村人,但没有人相信。他们来到山上后,石狮子张开大口,鄂云领着鸟、兽、禽类,走进狮子嘴里,兜抗着种子、粮食也走进去;弟弟把鸡鸭鹅狗扔进去,石狮子把嘴闭上了。七天七夜后,狮子把嘴张开,姐弟从狮子嘴里出来。人烟灭绝了。他们把种子分给飞鸟走兽每人一粒,让它们撒到人迹到不了的山里。弟弟提出结为夫妻。姐姐说隔在两座山上,若能把线纫进针眼里,就成婚。蚂蚁、蜜蜂、小鸟来帮忙。姐姐看见线纫上了,还是不同意,又提出滚磨盘。狼、虎、蛇都来帮忙,两扇磨盘终于合上了。姐弟结为夫妻,生了十个孩子。世上的人还是太少,于是又用泥捏人,一气捏了好几百个。据说现在世上的人,就是从那时候传下来的。[7]
例10.《高公高婆》。王洪烈搜集于吉林省吉林市,讲述人赵清女。有兄妹俩上学的道儿上经过一个石狮子。常把带来的吃的塞进它的嘴里。有一天石狮子说:“你们五天内有一场大难!天地间要混沌,天塌地陷,发大水,世上没有活人了。你们俩心眼儿好,我搭救你们一回吧。到时候,你俩倒退着钻到我嘴里来,我把你们俩藏起来,躲躲灾!”后来果然如此。兄妹在石狮子嘴里躲了七七四十九天,等到外面见亮了出来一看,洪水汪洋,人烟断绝了。兄妹俩去问石狮子,它要哥哥拿针、妹妹拿线,往山下扔,如果线纫进针里,他俩就结为夫妻。结果没有纫上。又去问石狮子,它要他俩往山下滚石磨。结果两扇石磨又没有合在一起。于是,妹妹用泥捏女人,哥哥用泥捏男人,这就是后世的人了。那兄妹俩就是家家供奉的老祖宗,高公、高婆。[8] 编者附记中交代说:“《高公高婆》在吉林省流传很广,有些地方的说法和上面正文不太相同。如伊通县王力田采录的故事中说,混沌以后,兄妹俩到昆仑山,见到洪钧老祖(是个得道的蚯蚓,能盘昆仑山三圈,已经历过七世混沌),老祖让二人滚石磨成婚。两个狮子变为两扇石磨,二人各推一扇,滚至山下合在一起。他俩成婚后生儿育女。”又,伊通县王福金采录的另一个传说说:兄妹滚石磨成婚后,从未同床,手捏泥人,泥人受日精月华,一百天后成为活人,世间人丁再度兴旺。
例11.《石狮眼里流血的故事》。廖东凡、次仁多吉等搜集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回族阿比讲述。这是一个最特殊的例子,其他都是搜集于沿海地区,而这个传说则孤零零地搜集于遥远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据向搜集者询问,此传说虽为回族居民讲述,但并不为回族所独有,在藏族居民中也有较为广泛的流传。情节梗概如下:从前有个国王,家里供养着一个僧人,他能预知未来。他跟国王说,这座城市很快就要被洪水淹没,唯一能预知洪水来临的是市场上的一只石狮。只要石狮眼里流血,不出七天,洪水就要到来。国王知道了这个秘密,就派三个公主轮流去市场买肉,实则是去看石狮的眼睛是否流血。公主的举动被五个商人看破,向小公主打听到了秘密,希望大发横财。他们用牛血羊血涂在狮子的眼睛上。国王得知石狮眼睛红了,低价拍卖了宫中所有的财产,带着臣民百姓,逃到了山上。五个商人以为得计,高兴得饮酒作乐时,石狮眼里真正流出了鲜血。七天之后,五个商人被洪水吞没了。[9]
笔者在此列举了南从浙江省北到吉林省如此狭长的沿海河海湖汊地区的十个同一类型而行文大同小异的异文,外加一个从西藏拉萨市搜集的变体。对于在拉萨记录的一个异文,尽管其中有浓厚的高原民俗生活氛围的描写,但我们还是存在疑问:是否由外地传入的?我们不排除这样一种推测。分析这十一个异文,大致呈现出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又是由一个共同的情节模式或曰一个共同的情节核心联结起来。这就是预告和陆沉。早在四十年代陈志良先生就曾试图把这个型式加以概括,根据他的叙述,完整形态的沉城型传说的情节梗概大致如下:
  (1)有一个人(老妪,孝子,或其他,而以老妪之说为多);
  (2)得到了神的启示,明白该地或该城之将沉没;
  (3)某种物件上(城门,石狮,石龟等)出血为陷城的记号;
  (4)为别人(门吏,屠夫)所知,故意涂了血;
  (5)此人走而陷城;
(6)末尾,或者加上了本地风光。[10]
 
 
洪水预卜与血信仰
 
洪水的泛滥和地壳的剧烈运动,使陆地和城池陷而为湖泊,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界的巨大灾难,给人类造成的冲击是具有巨大震憾力的。1935年吴越史地研究会进行的江浙两地的考古调查,一个很热闹的论题就是当地湖泊纵横地带的陆沉现象。无锡、苏州与太湖之间,从前有个山阳县,后来沉而为湖了。据说,水清的时候,还能看到水底的房屋。这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会留下难忘的印迹的。但是,当人们在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还相当微弱的时代,这种陆沉为湖的自然现象,就会在人们的记忆中形成种种奇妙的神话和传说,而在这类神话和传说中,巫卜作为一种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虚假手段,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添加剂。石狮子就是作为灾难的预言家、作为巫卜的代言者出现的。
石狮子眼睛出血,预兆城池将陷而为湖的传说,简括为陆沉型传说,是洪水神话的一支和延续。石狮子眼睛出血这一情节,是这个类型的传说的核心情节,别的情节往往在流传中因某种因素而有所增减,如孝子、诚实的老头或小学生,和贪婪的、不仁的、不养老人的人的种种世相,就是这种情况,而唯独石狮子眼睛出血预告城池将陷而为湖这个情节是不大容易变化的,换言之,是比较稳定的。有的地方的传说,如浙江长兴流传的关于瓷洲城沉陷而成为太湖的传说中,只提到石狮子眼睛红了,而没有明确说出是眼睛出血,这大概是因为在流传中丢失了某些不重要的细节。石狮子眼睛出血,在原始思维里,其象征含义在于通过血而实现石狮子的预卜吉凶祸福的预言家的功能。
狮子不是中国原产,是汉以后从西域传进来的一种动物,逐渐进入中国人的人文生活之中,成为祥瑞的动物象征之一。在陆沉传说中,石狮子扮演了洪水预言家的角色,而石狮子在实现其洪水预言家的角色时,又是以血为预言的表征的。
在全国各地与洪水有关的石狮子传说中,石狮子的预卜功能的实现,无一例外都是借助于动物的血,没有动物的血的参与,石狮子就不可能实现其给人类以灾难的预告的预言家的角色。人和动物的血具有魔力,以及血作为生命的象征,这样一种观念,在几十万至几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已经已经有了或朦胧或明确的认识了。他们把红色的赤铁矿粉撒在尸体的周围,或许意味着他们希望死者永生,或者意味着他们希望死者的灵魂不要干扰活着的同伴。总之,那红色代表了血是无可怀疑的。在欧洲发现的几万年前的洞穴岩画,和在我国发现的几千年前的崖壁岩画,有许多是原始人用牛血和着赤铁矿粉作为染料画的。当时的人们不仅是把血作为一种单纯的染料,也表现了他们对于动物的血的崇拜。学术界有一种解释值得重视:原始先民在观察人和动物从子宫里分娩与母体分离的时候,看到新生命的诞生总是伴随着阳水和血液的流出。而石狮子眼睛里出血预告洪水的来临,正如同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必然伴随着血和阳水一样。这种原始的观念虽然经过了漫长的时代的演变,依然或隐或显地出现在源远流长的神话和传说之中。
陆陷而为湖、洪水涌流人烟灭绝的原因,在上面引述的这些神话和传说中,大都说是某个天神为了惩罚人间的贪婪、不仁不义、不孝、不诚实、尔虞我诈者。这种说法显然带着漫长的阶级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烙印,是与现存的西南地区诸民族的箱笼型洪水神话中关于洪水泛滥的原因的原始解释大相迳庭的。由于这种宗法的、世俗的或宗教的观念的不断渗入,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思潮发展的需要,所以也相应地促进了这种类型的传说的流传。
在陆陷为湖的洪水传说中,关于洪水的来源,保留着许多原始或比较原始的观念。有的传说认为,天上有洞,洪水是从天洞里倾泻下来的。有的认为,洪水是地陷而涌出来的。有的认为洪水是从笋窝里涌出来的,笋窝是原始的水眼。有的认为洪水是从水缸里出来的,水缸是洪水泛滥的水眼。有的认为洪水是从埋置聚宝盆的洞穴里冒出来的。等等。水眼的观念应该说是十分古老的一种观念,是与原始的类比思维方法相适应的一种关于水和水患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即使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也还是常常听得见的。这些关于洪水来源的观念,与传说中其它一些情节,如劫难之后原始遗民再造人类、天破了兄妹补天等,联系起来,则形成了中国洪水神话的另一个系统。
在上述十个神话传说中,有七个只有陆沉为湖洪水泛滥的情节(江浙一带的六个和西藏的一个),符合陈志良拟订的情节型式,而另外四个则把陆沉为湖洪水泛滥的情节与洪水之后兄妹结婚繁衍人类的情节结合在一起(山东、河南、辽宁、吉林等北方地区)。它们是藤州的《拐磨山》,桐柏的《盘古兄妹》,岫岩的《人的来历》和吉林的《高公高婆》。这四个神话传说中,除了《盘古兄妹》把盘古造天地的古典神话拉了进来,使神话传说的内容显得庞杂,而且完全可以剥离外,其它三个神话传说的情节都比较单纯,而且基本一致。石狮子在保存洪水遗民--兄妹(或姐弟),使在洪水泛滥人烟灭绝之后人类得以再传这个重大关节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它让兄妹(或姐弟)进到它的嘴里(肚子里),或骑在它的背上,从而免遭洪水吞没。在这里,石狮子又是一只可以避水的原始舟船,或进而是一个可以孕育胚胎的大子宫的象征。大洪水灭绝了一切生物,兄妹(姐弟)进到石狮子的嘴(或肚子)里,在象征的意义上,意味着他们在一个人类的大子宫里得到发育,洪水平息之后,他们从这个大子宫里出来,意味着人类得到了再生。从这个分析来看,说洪水到来时兄妹骑在石狮子背上,石狮子把他们带到洪水未及的山顶上,也许是在流传中出现的人为地合理化,实际上恐怕是未必合理的艺术加工。
洪水神话中的兄妹婚,所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确曾经历过的必然阶段--血缘婚以及对血缘婚的抗拒的情景。大洪水过后,世界上只剩下了兄妹(或姐弟)俩人,面对着混沌状态,怎样能延续人类呢?兄妹(或姐弟)能成婚吗?能回到人类曾经存在过的血缘婚吗?陆陷神话传说里的主人公兄妹(或姐弟)俩人不愿意结合的心理,不是血缘婚盛行时期的心理,而是对已经成为过去的血缘婚的回忆和抗拒。要克服这种心理的和物种进化的障碍,原始先民为他们的主人公设置了多种形式的原始考验:如兄妹各踞一个山头,如果把线纫进针眼里,他们就可以结为夫妻;如兄妹从不同的山坡往山下滚磨盘,如果俩扇磨盘在山下面合在一起,他们就可以结为夫妻;如果能把已经砸碎了的乌龟壳对起来,他们就可以结为夫妻。这些原始的考验,都顺利地通过了,他们(也是原始先民)把这些考验的通过看作是天意,他们必须尊从而不能违反天意,结为夫妻。这些原始考验的设置,显然是为了人类违反社会进步所形成的法规和血亲结婚的戒律,而制造的借口罢了。
兄妹(姐弟)一起钻进石狮子的嘴(或肚子)里,直到洪水平息后出来到大地上生活,象征地体现着人在母体中的整个孕育过程。兄妹(姐弟)在母体子宫里从孕育到出生,又可以认为是一对异性孪生子。
 
 
石龟也曾是洪水的预言家
 
在陆沉型洪水传说中,石狮子作为灾难预言家的角色,是取石龟而代之的。石龟曾经是这类传说的主角。在探讨石龟的形象和文化内涵之前,我们还应该作一点溯源的工作,理清这类传说的来龙去脉。
陆沉型洪水传说,最早的形态要算伊尹生空桑的传说吧。关于伊尹的传说,始见于《吕氏春秋·本味篇》。原文如下: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庖)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勿顾。”明日,视臼水出,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媵也。
 
这个传说又见于《列子·天瑞篇》、《楚辞·天问篇》和《论衡.吉验篇》等书中。可见是战国秦汉间最流行的传说之一。传说中值得注意的是:臼出水,是洪水泛滥的预兆;婴儿在空桑中飘流而免于溺死。作为洪水预兆的臼出水,无疑可以认为是石龟或石狮子眼睛出血的先声,二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臼是什么?王逸注《楚辞.天问》篇说:
 
小子谓伊尹。媵,送也。言伊尹母妊身,梦神女告之曰:“臼灶生○,亟去无顾!”居无几何,臼灶中生○。母去,东走。顾视其色,尽为大水。母因溺死,化为空桑之木。水干之后,有小儿啼,水涯人取养之。既长大,有殊才。有莘恶伊尹从木中出,因以送女也。
 
原来臼灶系灶之一种。杨堃先生考证说:“按臼灶二字,一般均认为臼与灶,系指二物而言。然余个人之愚见,则认为臼系一形容词,臼灶乃指臼形之土灶而言。盖古时之臼与灶,皆掘地而为之,而灶形如臼,故曰臼灶,换言之,臼灶乃灶类中之一种,亦即最古式之土灶也 。至于所谓‘臼灶生 ’者,此在余看来,乃臼形之土灶,忽而生蛙之谓也。盖臼形之土灶系挖地而为之,故有生蛙之可能。”[11] 臼灶内有水才能生蛙,所以臼出水成为洪水来临的预兆。
如果要谈论陆沉型洪水神话和传说,最早而比较完整的形态,当推《淮南子·叔真训》里关于历阳陷而为湖的记载:“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勇力圣知与罢怯不肖者同命。”高诱注:
 
昔有老妪,常行仁义,有二诸生过之,谓曰:“此国当没为湖。”谓妪视东城门阃有血,便走上北山,勿顾也。自此,妪便往视门阃。阍者问之,妪对曰如是。其暮,门吏故杀鸡血涂门阃。明旦,老妪早往视门,见血,便上北山,国没为湖。与门吏言其事,适一宿耳。一夕,旦而为湖也。勇怯同命,无遗脱也。(刘文典案:《意林》引注略同,惟末有“母遂化作石也’六字。)
 
历阳在安徽省现今和县境内,史载当地曾发生过陆沉为湖的事情,现在的历湖可能就是当年历阳之所在。《淮南子》撰于西汉,那时,也许更早一些,这种陆沉型或沉城型的传说,其基本情节梗概--门阃有血,预告洪水将至--就已经大体形成了。伊尹生于空桑传说中的臼灶出水的情节,在这里变成了门阃有血。二者表现形式不同,但却都是以一种预告的方式,预示洪水的到来。在思维方式上是何其相似!晋·干宝《搜神记》里也收入一个类似的传说:
 
由拳县,秦时长水县也。始皇时,童谣曰:“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有妪闻之,朝朝往窥。门将欲缚之。妪言其故。后门将以犬血涂门,妪见血,便走去。忽有大水欲没县。主薄令干入白令。令曰:“何忽作鱼?”干曰:“明府亦作鱼。”遂沦为湖。(《搜神记》卷十三)
 
这一个传说,作者可能引自《神异经》。魏郦道元《水经注》二十九也引用了,文字稍有差异,并借《吴记》的记述考证,由拳县,即吴之柴辟亭,现在的浙江省嘉兴县南之地。[12]校注者汪绍楹注中说,这个传说的本事见于《淮南子》。是否指上面的一段话及其注释?一个发生在历阳,一个发生在由拳,看不出二者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从内容看,可能形成于秦王朝及以后不久时代。因为提到了秦代童谣:“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不过,当时的这两个传说里,洪水将至、国没为湖的预兆,是城门阃上有血。不仅石狮子的形象没有出现,连石龟的形象也还没有出现。
李赝《益州记》里记录了一个邛都县城陷为湖的传说,与历阳之都陷而为湖的传说十分相似,现录在下面,略可对照:
 
邛都县下有一老姥,家贫孤独。每食辄有小蛇头上戴角,在床间。姥怜之,饴之。后稍长大,遂长丈余。令有骏马,蛇遂吸杀之。令因大愤恨,责姥出蛇。姥云:“在床下。”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无所见。令有迁怒杀姥。蛇乃感人以灵言,嗔令何杀我母,当为母报仇。此后,辄闻若雷若风,四十许日。百姓相见咸惊,语:“汝头那忽戴鱼。”是夜,方四十里与城,一时俱陷为湖。土人谓之曰陷河。唯姥宅无恙,讫今犹存。渔人采捕,必依止宿。每有风浪,居宅侧恬静无他。风静水清,犹见城郭楼橹 然。今水浅时,彼土人没水取得旧木,坚贞光黑如漆。今好事人以为枕相赠。(转自《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
 
历史学家徐中舒认为:“此老妪与陷城,与历阳之都一夕为湖极为相似,当为同一故事之转变。其说旧木为枕,当亦由空桑说(即指伊尹传说--引者注)推衍而来。又小蛇头上戴角,乃古所传虬龙之形。此当为古代南方民族之图腾。”[13] 他的这个论断是不无根据的。
历阳沉没为湖的传说中,城门阃有血为洪水徵兆,在梁代任肪《述异记》的记述里便变成了石龟眼睛出血:
 
和州历阳沦为湖。昔有书生遇一老姥。姥待之厚。生谓姥曰:“此县门石龟眼出血,此地当陷为湖。”姥后数往视之。门吏问姥,姥俱答之。吏以朱点龟眼。姥见,遂走上北山。顾城遂陷焉。今湖中有明府鱼奴鱼婢鱼。
 
同一个事件,同一个传说,在这本书里却出现了不同的说法:“此县门石龟眼出血,此地当陷为湖。”“城门阃有血”变成了“石龟眼出血”。石龟成了这个传说中的主人公。其实,在任肪的著作之前出现的晋·干宝的《搜神记》里,石龟就已经开始代替门阃而成为这类传说的主角了:
 
古巢,一日江水暴涨,寻复故道。港有巨鱼,重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独不食。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有稚子讶之,姥以告实。稚子欺之,以朱傅龟目。姥见,急出城。有青衣童子曰:“吾龙之子。”乃引姥登山,而城陷为湖。(卷二十)
 
石龟怎样成为陆沉型洪水传说中的洪水预言家的呢?
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史上,从殷商起,龟与龙、凤、麟一起,被认为是四灵之一。龟在古代一向被视为长寿动物,而又具有特殊的灵性,所以龟甲通常被用于占卜。司马迁在《史记.龟策列传》中说:“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筮龟,不易之道也。”无论是部落或族群间发生战争,还是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事先都必须举行占卜决定行止。“灼龟观兆”,即用火灼烧龟甲,观看被烧的龟甲的裂纹,来占卜吉凶福祸、决定或行或止,乃是通常的手段。古人还认为龟是负驮河图的灵兽。《河图》曰:“天与禹洛出书,谓神龟负文列背而出。”河图洛书现,则天下太平盛世。龟逐渐被神化。统治者们为了追求江山永固,而把象征着权力和功业的记功碑放到了石龟的身上,希望有石龟的驮载,千秋功业,永垂不朽。有些地方的石龟,雕刻它的主人为了加强其神性,甚至把象征皇权的龙与之雕在一起。例如现保存于渤海兴隆寺前院门庭右侧的一个唐代渤海国的石龟,就不失为一个典型。这尊身高58厘米,长101厘米,龟座长136厘米,座高32厘米的石龟,龙头龙足,昂首裂眦,龙鬃批颈,四条龙足盘踞石座之上。这尊造型奇特的大型石龟,除了向我们提供了渤海时期上层社会的民俗心理而外,无疑是研究渤海与中原关系的重要资料。
从上述叙述中,不难得出结论:当着龟集长寿、占卜(预言家)、星象、权力和功业的象征于一身的时代,凭它的灵性和威望,石龟进入陆沉传说,成为人类大灾难的预言家和人类的救护者,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了。
 
民俗文化变迁:从石龟到石狮子
 
到了辽宋金元以后,龟作为神授权力的象征,依然随处可以见到它驮着沉重的石碑,但它在世俗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了,甚至成了市井中人们讥讽嘲笑的卑物。明初陶宗仪在其《南村辍耕录》中引录了金方所的诗句:“宅春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俗称兔子望月而孕,因此,“撑目兔”就是指的不夫而孕的女人。俗信龟不能性交,纵牡者与蛇性交,在遇到敌人时,龟又常常把头缩起来,装“孙子”,所以市井中常把男性生殖器无能而纵容其妻在外面行淫的丈夫,戏称为“缩头龟”。曾几何时,代表着君权神授的神龟,如今变成了竟王八(忘八),即忘掉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八项道德准则的人。这时,石龟显然已经无法再保持它受人尊敬的预言家地位了。鉴于这中情况,在村夫野夫游女怨妇的民间信仰和口碑文学中,石狮子就乘虚而入,取石龟而代之了。
有意思的是,1993年3月笔者在云南锡都个旧参观云庙时看到,在大殿门前两边各有一个造型不凡的石狮子,它们的背脊上留有一个方形的石质碑榫,很象是作柱础用的。其取意颇有些象石龟背上驮碑的石榫。从其功能来看,也许是石狮到石龟的一种过渡形式。老百姓对其所持的态度如何?崇耶?贬耶?笔者向个旧市博物馆张馆长询问其来历和人们所持的态度,他只能告知,这一对石狮子是从民间收集来的,雕刻年代、用途和人们对之所持的态度均未能确指,甚感遗憾。
民间对待石狮子,确有敬之如神的。谢肇 《五杂俎·人部》云:“吴越好鬼,由来已久。……于是邪怪交作,石狮无言而称爷,大树无故而立祀。木偶漂拾,古柩嘶风,猜神疑仙,一唱百和,酒肉香纸,男妇狂趋。”宋朝京都汴梁府(开封)龙亭附近午朝门外的一对石狮子,民间传说是财神手下的散财童子。[14] 大连市金州城北门外大慈庙门前的一对石狮子,老百姓认为是有灵验的,称为“神狮”:好人月黑天出城,也顺顺当当走不错道儿;坏人晴天白日来此,即使不掉到护城河里,也跌在石桥上。每逢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人们就积下当时的雪水,到了三月三这天,大闺女小媳妇都端着团圆水(雪水)来到大慈庙前,给神狮洗头企望两个石狮子团圆。[15]  但石狮子从来没有象石龟那样成为神权的象征,它存身于世俗生活之中。有时人们甚至还赋予它常人一样的特点,比如《稽古录.人事部》录:《在阁知新录》:“世以妒妇比狮子。”《续文献通考》:“狮子日食醋、酪各一瓶,吃醋之说殆本此。”人们还把悍妇发怒称为“河东狮吼”。君不见《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里有道是:“从来夫唱妇相随,莫作河东狮子吼。”
 
                           1993年3月26日
 


[1] 陈志良《沉城的故事》,《风土什志》第1卷第3期,成都。陈志良还引述了在青浦县搜集到的另一个传说。讲故事的人是诸长凯。内容讲的是淀山湖陆沉为湖 的事情:“淀山湖从前是个城池,城里有个孝子,非常孝顺地供养他的母亲。有一晚,孝子梦见一位老头子对他说道:‘这个城快要沉没为湖了,你若见到城隍 庙前石狮子眼中流血,就是城沉的时间,你赶快和你母亲逃走,因为你是孝子,所以特为关照你。’这个历历如画的梦境,他不能不信,所以每天清晨到城隍庙前看看石狮子的眼睛,有没有流血。有个杀猪的,见他天天去看石狮子,很是奇怪,问明了他的原因,杀猪的就和他开玩笑,现把猪血涂在石狮子的眼里。第二 天清早,孝子一见石狮子眼中果然流了血,马上背了他的母亲向东逃走。那城就在孝子走后一步马上沉没了。孝子走了三里多路才停止。那城沉没之后成为淀山湖。孝子停止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朱家角。那朱家角是青浦县的一个大镇,镇上却有城隍庙,此庙就是淀山湖中的旧城隍庙。”这个传说与东京陆沉的传说,其情节大致相似。
[2]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长兴故事卷》第172~173页,田家村主编,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委员会1990年7月编印。
[3] 《洪泽湖的传说》,《江苏民间文学》1981年第2期第68~70页,江苏省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编。
[4] 《狮子眼红陷濠陵》,《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梁山民间故事集成》第4卷第6~17页,山东省梁山县三套集成办公室编印1991年11月。
[5] 第一个传说题为《石狮子的眼红了》,钟士长搜集于藤州后坝桥村,讲述人王庆友;第二个传说题为《拐磨山》,张士哲搜集于胡楼村,讲述人刘登科。均见《藤州民间故事》(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上册,藤州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1988年。
[6] 《盘古兄妹》,《民间文学》杂志1986年第1期;又见陶阳、钟秀编《中国神话》第166~17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7] 《人的来历》,《满族三老人故事集》第3~6页,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年,沈阳。
[8] 《高公高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吉林卷》第1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北京。
[9] 《石狮眼里流血的故事》,《西藏民间故事》第1集第179~180页,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拉萨。
[10] 陈志良《陷城的故事》,《风土什志》第1卷第3期,成都。
[11] 杨堃《灶神考》,《民族研究文集》第164页,民族出版社1991年,北京。
[12] 见任松如编《水经注异闻录》之157《作鱼》,上海启智书局193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13] 徐中舒《跋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人类学集刊》第1卷第1期,中央研究院人类学研究所编,1938年,南京。
[14] 参见高铁军搜集、张振犁整理的《石狮子吐元宝》,《河南民间故事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
[15] 参见于耐寒搜集的《神狮的故事》,《辽宁民间文学》1984年第1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辽宁分会编印。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