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维吾尔族是个善于接纳外来文明的民族。他们的祖先——回鹘在历史上曾信奉过多种宗教,与宗教相伴的是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特色的各种外来文化。在9~15世纪间,佛教在回鹘中流行,与之相伴,印度文化在回鹘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除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被译入回鹘文外,不少来自印度的文学作品也被译成回鹘文,对回鹘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随着宗教信仰的变迁,自15世纪始,回鹘人逐步放弃了佛教而皈依伊斯兰教,回鹘文也随之被阿拉伯文所取代,成为不为人知的“死文字”。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敦煌、吐鲁番等地大批回鹘文写本的发现,回鹘文字与文献才重新引起世人的关注,成为认识与研究古代回鹘历史文化的绝无仅有的第一手资料。
经国内外学者百余年来的研究,数以千计的回鹘文写、刻本得到刊布,其中大多为佛教典籍。
来自印度的佛教是一种想象奇幻、充满诗意的宗教,它善于把抽象、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使不少佛经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其中最富有民间文学特色的就是其中的佛传故事、本生故事、譬喻故事和因缘故事(灵应故事)。这类故事在回鹘文写本中多有发现,计达二百余件,其中大多数作品已由回鹘人根据自己的文化习惯进行了改编,颇有特色。此外,来自印度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如佛教戏剧《弥勒会见记》、史诗《罗摩衍那》、童话故事集《五卷书》也都曾被译入回鹘文,得到广泛传播,而且对后世的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在古代中原地区一直未受到重视,均无汉译本,故而这些回鹘文译本堪称遗珍。
由于受各种条件(研究者必须精通回鹘文、梵文,而且兼备佛教、文学,乃至中亚其他古代民族语言等多方面的知识)的限制,这些作品一直没有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西方学界虽有研究,但都局限于文献解读与语言学探讨,至于这些作品在回鹘中的流传与影响,尤其是回鹘对印度佛教故事的受容与改造,始终无人涉及。这些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回鹘文;民间文学;印度文化;佛教;敦煌吐鲁番文献
ABSTRACT
In 840, the Uighurs Khanate (744-840) dispersed, a major branch escaped to Xinjiang and the Hexi Corridor. Since then, the Uighur Buddhist culture developed rapidly under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the Indian and Chinese one. They used the Uighur Script to translated and put down the Buddhist canons. However, since 10th century Uighur Buddhists became Muslim step by step, the Uighur script was discarded, and the books written in this script were destroyed deliberately.
Since the end 19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rchaeological team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discovered numerous old manuscripts, xylography and other historical relics dating to the 9th-15th centuries from the ruins of the ancient caves, temples, and the abandoned cities of the Dunhuang, Turpan, and other places. Thousands of the fragments had been published, which serve a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ancient Uighur Buddhism and culture for our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Uighur fragments what had been published at home and abroad, Indian Culture, especially Buddhism exc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Uighur literature. The essa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ven parts.
I: Indian Culture Spreading to the Uighurs and Its Influence;
II: Uighur Versions of Stories of Buddha’s Life;
III: The Uighur Jātaka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Uighur Folk Literature;
IV: The Uighur Avadāna Stories and Its Features;
V: Uighur Versions of the Stories of Nidanā
VI: Uighur Fragments of the story of Rāma, a famous epic from India;
VII: Uighur Fragments of the Pañcatantra, a collection of fairy tales from India;
VIII: Story-telling in Buddhist Uighur.
Key Words: Uighur script; folk literature; Indian culture, Buddhism; texts from Dunhuang and Turpan
目 次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印度宗教文化在回鹘中的传播与影响
第一节回鹘历史简说
第二节回鹘与印度间的交通
第三节印度文化对回鹘的影响
第四节佛教在回鹘中的兴衰
第五节回鹘之佛教典籍
第六节佛教对回鹘文学之影响
第二章佛传故事在回鹘中的传译
第一节印度佛教故事之文学性征
第二节回鹘文佛传故事写本概说
第三节回鹘文佛传故事举例——《佛陀传》
第四节回鹘文佛传故事的特点
第三章回鹘译佛本生故事及其影响
第一节回鹘文佛本生故事残卷概说
第二节回鹘文佛本生故事举例——《兔王本生》
第三节从回鹘文《兔王本生》看中印文化交流
第四节佛本生故事对维吾尔民间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回鹘文佛教譬喻故事及其特色
第一节回鹘文佛教譬喻故事概说
第二节回鹘文佛教譬喻故事举例——《折叱王的故事》
第三节以《折叱王的故事》为例看回鹘对佛教譬喻故事的受容与改造
第五章灵应故事在回鹘中的传译
第一节回鹘文《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研究
第二节回鹘文《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研究
第六章《罗摩衍那》在回鹘中的传译
第一节回鹘文《罗摩衍那》译释
第二节回鹘文《罗摩衍那》内容考证
第七章《五卷书》在回鹘中的流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回鹘文《五卷书》译释
第二节回鹘文《五卷书》内容考证
第三节《五卷书》对回鹘民间文学的影响
第八章回鹘讲唱文学与印度佛教
第一节佛教与回鹘变文讲唱
第二节回鹘戏剧及其与印度梵剧之关联
第三节讲唱对后世维吾尔民间文学的影响
附录一 回鹘佛教徒礼忏文研究
第一节回鹘佛教徒礼忏文概说
第二节回鹘佛教徒忏悔文举隅
第三节回鹘文佛教徒忏悔文的特色
第四节回鹘佛教徒忏悔文的文学价值
第五节回鹘佛教徒礼佛文
附录二 回鹘文佛教愿文研究
第一节回鹘文佛教愿文概说
第二节回鹘文佛教愿文的内容
第三节回鹘文佛教愿文的文学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igions and Culture of India and the Uighur Folk Literature
by
YANG Fuxue
Contents
Preface 1 (LANG Ying)
Preface 2 (WANG Bangwei)
Introduction
Chapter I: Indian Buddhism and Culture Spreading to the Uighurs
1. A Brief History of the Uighurs
2.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ns and Uighurs
3. Influence of Indian Culture on the Uighurs
4. Rise and Fall of Buddhism among the Uighurs
5. The Uighur Buddhist Texts
6. Influence of Buddhism on the Uighur Literature
Chapter II: Uighur Versions of Stories of Buddha’s Life
1. Literary Value of the Buddhist Stories
2. A Survey of Uighur Versions of Stories of Buddha’s Life
3. A Study in the one of the Buddha’s Biographies
4. Feature of Uighur Versions of Stories of Buddha’s Life
Chapter III: The Uighur Jātaka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Uighur Folk Literature
1. A Survey of the Uighur Jātaka
2. A Study in the Hāsen Jātaka
3. Cul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seen in Uighur Hāsen Jātaka
4. Influence of the Jātaka on the Uighur Folk Literature
Chapter IV: The Uighur Avadāna Stories and Its Features
1. A Survey of the Uighur Avadāna Stories
2. A Study in the Story of Čaštani Ilig Bäg
3. Feature of the Uighur Avadāna Stories
based on the Story of Čaštani Ilig Bäg
Chapter V: Uighur Versions of the Stories of Nidanā
1. The Scholar Mr. Xun of the District Xinfan.
a Chinese Tale in an OldUighur Translation
2. Story of Čang Qütau. a Chinese Tale in an Old Uighur Translation
Chapter VI: The Story of Rāma in Uighur
1. Commentary and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2. Notes of the Contens of the Text
Chapter VII: Uighur Fragments of the Pañcatantra
1. Commentary and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2. Note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
3. Pañcatantra’s Influence on the Late Uighur Folk Literature
Chapter VIII: Story-telling in Buddhist Uighur
1. Buddhist Story-telling in the Old Uighurs
2. Influence of Indian Drama on the Uighurs
3. Influence of Buddhist Story-telling on the Uighur Folk Literature
Appendix I: Uighur Texts Concerning Worshiping Buddha and Confess
1. Uighur Texts Concerning Worshiping Buddha and Confess: a Survey
2. A Study in the one of Uighur Texts of Buddhists’ Confess
3. Feature of Uighur Texts of Buddhists’ Confess
4. Uighur Confess Texts: Its Literary
5. Uighur Texts Concerning Worshiping Buddha
Appendix II: Uighur Buddhists’ Prayers
1. A Survey of the Uighur Buddhists’ Prayers
2. Studies in the Uighur Buddhists’ Prayers
3. Uighur Buddhists’ Prayers: Its Literary Value
Bibliography
Postscript
后 记
2004年6月3日,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6会议室,由东方学研究院组织了对本人博士后出站报告——《印度宗教文化与回鹘民间文学》的成果鉴定会。考核小组由6人构成,分别为:
中央民族大学回鹘文专家耿世民教授;
西域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专家、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前所长郎樱研究员;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佛学专家白化文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系敦煌学专家荣新江教授;
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梵文与佛学专家王邦维教授和段晴教授。
考核小组组长由王邦维教授担任。承蒙各位师长的错爱与关怀,考核得以顺利通过,论文也幸运地被评定为“优秀”,并于2004年12月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这是对本人工作的极大鞭策。现在即将正式出版的这一小册子便是出站报告的修订稿。各位师长在百忙中拨冗审阅拙稿,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使本文避免了许多错误与不足。这里我要对考核小组的所有成员的辛苦与善意指教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课题的研究与写作过程中,业师季羡林、王邦维给予了很多的关怀、帮助与指导。尤其是王邦维先生,由于身兼数职,工作极为繁忙,日理万机,即便如此,仍在百忙中关心着本人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在印度民间文学这一领域中,王先生更是给予了非常具体而有益的指教,引导我一步步进入民间文学的堂奥。我在兰州大学攻读敦煌学博士学位时的二位导师齐陈骏、樊锦诗先生始终没有忘记关心学生的工作与学习,不时地给予指教与鼓励,即使在我修完博士远离他们的日子里也是如此。师生之情谊在这里是难于言表的,大恩不言谢。
在博士后工作二年间,北京大学博士后办公室冯支越主任、外国语学院陈炎、张保胜、叶奕良教授、邹月美老师及师兄湛如、陈明博士也给予了这样那样的帮助,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课题的研究与出版先后得到了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的资助,于此也一并致谢。
在本人搜集文献资料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曾得到国内外众多师长、同行及友人的帮助,其情可感,这里亦致以诚挚的谢意。他们分别为: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炳林、杜斗城教授及桂林、冯培红、魏迎春博士;
新疆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牛汝极教授;
新疆博物馆伊斯拉菲尔·玉素甫研究员;
四川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红梅博士;
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热依汗·卡德尔女士;
北京大学中文系朱庆之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张铁山博士;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林巽培博士;
台湾南华大学郑阿财、朱凤玉伉俪;
台湾铭传大学应用中文系汪娟、梁丽玲博士;
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李志夫所长、惠敏法师;
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艺术中心吴娅达(Radha Baerjee)博士;
德国科学院中央历史与考古研究所茨默(P. Zieme)教授;
德国柏林科学院Uta Lauer教授、Mareile Flitsch博士;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吐谷舍娃(L. Ju. Tugusheva)教授;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西诺(Denis Sinor)教授;
美国哈佛大学卡哈尔·巴拉提(Kahar Barat)博士;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董燊滢博士;
意大利国立东方学研究所福安敦(Antonino Forte)教授;
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庄垣内正弘教授;
日本东洋文库梅村坦教授;
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部森安孝夫教授;
日本丰桥短期大学小田寿典教授;
日本早稻田大学船田善之博士。
这里谨对他们的善意帮助与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拙作即将出版之际,承蒙素所敬仰的西域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专家郎樱研究员及业师王邦维先生错爱,惠赐序言,为拙作增色。他们在序言中说了很多鼓励的话,旨在奖掖与扶持后学,笔者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