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清代家族文化研究仍主要集中于江南地区与中原腹地的汉族高门大姓。代表作如潘光旦的《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制作了嘉兴91个望族的血系分图、血缘网络图、世泽流衍图,将嘉兴一府七县望族的血缘与姻亲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吴仁安《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对300余家上海地区著姓望族的世系及形成的历史原因、发展演变及其社会影响等进行了考察。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分析苏南望族与家族教育、科举、藏书、文献整理、文化活动等诸方面的关系。罗时进《地域·家族·文学——清代江南诗文研究》、凌郁之《苏州文化世家与清代文学》、朱丽霞《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分别以系统梳理与个案探析的方式,对江南、苏州、松江府等地的世家大族进行剖析。罗时进从宏观视野意图对江南世家与文学的关联作整体的总结。朱丽霞重点考察了松江府望族的文化生态,并指出富裕的经济生活环境、尚文的社会风气、科举仕宦的自觉意识在家族文化生态中的关键作用。凌郁之重点选择八个文学家族,并对其文学特色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评价。徐雁平《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则以重要问题研究与家族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手法,探究清代汉族世家文学传统的衍生、继承与发扬。
就目前资料来看,论及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家族的论文有十来篇,陈友康《古代少数民族的家族文学现象》论及赵氏(白族)、桑氏(纳西族)两个文学家族。李小凤《回族文学家族述略》粗略梳理了明清时期的回族文学家族,并浅析了回族文学家族产生的原因。王德明《清代壮族文人文学家族的特点及其意义》、《论上林张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两文对清代壮族文学家族进行了一定的梳理与论析。多洛肯、安海燕《清代壮族文学家族及其诗文创作》对清代壮族文学家族中的作家、诗文作品进行全面考察,指出壮族家族文学在地域上分布不平衡,并将其与同时代的满族家族文学、蒙古八旗家族文学、云贵少数民族家族文学(主要是白族、彝族、纳西族)进行比较研究。米彦青《清代边疆重臣和瑛家族的唐诗接受》与《清代中期蒙古族家族文学与文学家族》两篇论文,对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尤其和瑛家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探析。全面考察八旗蒙古文学家族文学活动的论文有多洛肯的《清代八旗蒙古文学家族汉语文诗文创作述论》和《清代后期蒙古文学家族汉文诗文创作述论》。涉及满族家族文学的仅有多洛肯、吴伟《清后期满族文学家族及其诗文创作初探》和《清代满族文学家族文学创作叙略》,二文立足文献,对清代后期45家和整个清代出现的80家文学家族进行了全面考察与评述。这些研究成果仍需不断充实与深化。
文学家族是从魏晋开始一直延续到近代中国文学史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我们要深入地考察梳理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家族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摸清现存诗文别集的存佚情况、流布现况。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家族的文学创作繁兴突出的表征是一门风雅。一门风雅反映出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家族内部文人化的聚合状态。清人诗文集浩如烟海,少数民族文学家族成员创作作品分散庋藏各地,有不少还是未经刊印的稿本、钞本,有些刻本仅存孤本,对这笔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摸底,为防文献散佚,必须将之进一步整理、辑录。这些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我国古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
据对现有相关文献资料的调研摸底,清代满族文学世家有80家,家族诗文家270人,别集总数360部,散佚115部,存诗人数238人;回族文学世家14家,家族诗文家53人,别集总数91部,散佚25部,存诗人数34人;蒙古族文学世家10家,家族诗文家31人,别集总数44部,散佚5部,存诗人数10人;壮族文学世家11家,家族诗文家33人,别集总数28部,散佚18部,存诗人数16人;白族5家,家族诗文家18人,别集总数26部,散佚15部,存诗人数18人;彝族4家,家族诗文家14人,别集总数9部,散佚3部,存诗人数11人;纳西族3家,家族诗文家11人,别集总数13部,散佚3部,存诗人数11人;布依族1家,家族诗文家3人,别集总数6部,未散佚,存诗人数3人。摸清家底,为深入考察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家族文学创作情况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编纂一部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家族诗文总集,并做相应学术研究,这是一项重大的基础工程。这项文献整理大工程应该尽早提到学界的研究日程上来。
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家族是在民汉文化交融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壮大的,汉文化尤其儒家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思想文化中传播、影响历史久远,汉文化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交融激荡,少数民族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价值认同以及多民族文化的互摄交融,促进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发展格局。汉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传播,特别是学校教育的推广对清代少数民族地区儒家文化传播所起的关键作用,可以从官学、书院、义学、社学、私塾等方面进行细致梳理与考察。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清朝对八旗、对各地的回族、对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了不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为民族地区儒学的传播打下了一定基础。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汉文化交融中的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家族研究”(14BZW15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学教授)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