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神秘藏区香巴拉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9  作者:赵郁秀(满族)
    香巴拉,藏传佛教语,理想王国之意,现译为香格里拉。
  十五六年前,我初到美国,看望女儿,见街面上有“香格里拉饭店”,其华贵气派,不亚于著名的希尔顿饭店。以后我到东南亚几国,在曼谷等城市又见有香格里拉饭店,我曾向导游咨询。回答:英译,大约是世外桃源的意思。恕我无知,对此答仍不甚了了。回国后查阅,查明: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介绍,香格里拉,极美丽的地方,它深藏在中国西南部的神秘藏区。香格里拉为藏语,准确翻译应为“心中的日月”,也可称为“人间乐园”等等。那么,这神秘的藏区究竟深藏在祖国西南部哪里?
  1997年9月,见报端披露,经云南省组织多学科专家调查研究,有力证实,英国詹姆斯·希尔顿小说中的“香格里拉”,其蓝本就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位于中甸县。从此,迪庆的中甸定名为香格里拉县。顿时引起海内外极大震动,英、美、日及东南亚各国媒体都给予大版面报道。香格里拉旅游业指日上升。
  香格里拉,由梦幻成为现实,香格里拉,由遥远走到眼前。我这个当年无知者也多么向往这个神秘的理想王国呀。
  去年,我的愿望竟然实现了。我有幸随一个参观团,由云南大理经长江第一湾、沿金沙江北上,到达了向往已久的香格里拉。接过洁白的哈达,喝过香喷喷的酥油茶,马不停蹄乘车去朝拜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噶丹松赞林寺。它坐落在辽阔草原中突起的一座龟型的石山上。据说佛经有语:人生如苦海,大龟可导航。龟为吉祥物。松赞林为滇省第一大寺院,高耸云端,重叠似塔,飞檐画栋,汉藏合璧,白墙红门,铜瓦金粉,辉煌耀眼。身穿紫色袈裟的僧人虔诚地各行其是,几位十来岁的小喇嘛,于庙宇背阴的角落嬉戏打闹,我向他们两手合十,轻声说“扎希德勒”,他们也如此回敬,说了声具有浓浓藏音的“你——好!”。陪同我们的州政协副主席,笑着用藏语同他们说了几句什么,他们扮了个鬼脸,撒欢跑散了。副主席自语似地说,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
  这位副主席名叫戈登,初相见时,他曾幽默地自我介绍:我是快要退休的康巴老人。可是看去他像青年人一样健壮,身材高大,脸膛黝黑,汉语流利,声音洪亮。当他要向我们介绍为我们开车的司机时,这位像铁塔一样壮实的小伙子却走前一步抢先说,我的名字大家都能记住,叫阿沛。我悄悄走到这个快言快语的小伙子跟前,想再问他点什么,他则小声向我介绍:我们这位政协副主席,要在过去也算“嘎伦”大官了。可那时他家也是农奴,听他说过,那时他们穷得常吃不上糌粑团,净喝糌粑糊糊。放牧时,没有鞋穿,光着脚丫子,冻得受不了,就踩牛刚拉出来的粪。佛保佑我们都赶上好时候了,戈登主席念完了中学就当上了金珠玛米,他枪法好,身体棒,能吃苦。首长格外培养他,破格提拔他当了团级干部。转业时,他完全可以留在驻军西北地区的大城市,可他要求回家乡,先当了民委主任。他不仅关心藏民兄弟姐妹,更关心州内的彝、白、回、纳西各民族的同胞,大家说他菩萨心肠,佛陀善行。以后,他就升任州政协副主席。我们藏人就是到了上海、北京,住进摩天大楼,也日夜想念咱这雪山为城、金沙为池、水草肥美的牤牛部落,就是闻不够牛粪味,喝不够酥油茶。况且现在我们的香格里拉又变得这样美好呢!去年全州接待了三四百万中外旅游者呢,你们可以多走走看看。现在,我们这里没有一户人家还住着过去那种露风滴雨的土窨子、破毡包。大户人家都是一柱通天,两三层楼的雕龙画柱、色彩鲜艳的全木结构的藏房,能抗六七级的大地震。一般人家,也是青瓦盖顶、红门白墙的两层石建筑大房。一楼有天井,二楼正厅都有三四十米之宽绰,喜庆时可以围大厅跳锅庄。家家都有宽大的佛堂,墙壁贴金,佛祖镀金。进大厅的洗手处,护栏雕花、铜缸擦得锃亮。有的人家一连摆几口亮得照人的铜缸,显得富有气派。现在我们这里,可真是佛设的天堂、理想王国了。
  两天来,我们就乘坐着阿沛驾驶的面包车,在“理想王国”里走马观花。我们来到雪山脚下,乘缆车登上了海拔4500多米高的金字塔式洁白的石卡雪山,远眺,雪山连绵,屏障似的护卫着这块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冲击的盆地、辽阔牧场、阡陌良田。藏人视洁白雪山为莲花瓣,这古城就坐落在被称为“八瓣莲花”的花芯宝座。佛教还未传入之前,古老的藏民崇拜给予人间温暖和光明的日月,在此地筑“尼玛宗”(日光城)和“独克宗”(月光城),香巴拉即为“心中日月”。唐朝始,佛教传入藏区,代替了古老的“苯教”,佛祖坐在莲花盆上,他们就视此地为“八瓣莲花”宝地了。
  我们站在宝座之上,雪山之腰的山麓俯视,四周林海茫茫、峡谷纵横、草原平坦、湖泊点点、牤牛群群、雀鸟飞鸣。这里已建成祖国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那被称是“世界第一高”的琉金胜利幢——幢经塔,于蓝天白云间金碧辉煌、佛光四射。塔下那一排排一座座以红、黄、绿、白、蓝为主,吉祥色调点缀的古民居和新建的藏式民房和高楼,整洁抢眼,还有那残留着几百年马蹄痕印的石板小路的茶马古道,蜿蜒流长。待五月马会节到来,草原上十几种五颜六色的杜鹃花竞相开放,茶马古道上马铃叮当澈响,人们身着鲜艳的藏袍,戴金挂银,扶老携幼聚集在这草原上、古道上、集市广场,唱山歌、跳锅庄,真是花的海洋,极乐世界。
  我们一路走,一路看,司机阿沛一路见景生情为我们讲解。我才慢慢知晓,我们祖国的藏区并不是从蒙古王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才归于中国版图的,这古城已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据2005年4月考古学者在城南发掘的石板墓和石加工场所,证明这里近两千年前已有土著居民了。公元七世纪,吐蕃王在拉萨建邦,发现金沙江畔富有铁矿资源,这时唐朝冶铁、铸造技术已很发达,便在金沙江岸,汉藏合力建架了几座铁索桥,一座称为“天下第一桥”,就是红军长征时,红军战士勇夺的那个金沙铁索桥。吐蕃王在这象征着吉祥的乌龟山上建起了“铁桥东城”,屯兵把守。唐文成公主远嫁藏王,带去了丝绸、茶叶等盛唐佳品,同时也看到了藏区马匹的彪悍神速,于是便建立了由拉萨经康巴达昆明,以后又可达到印缅的茶马古道,这里便是必经的驿站。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正式下昭将迪庆划归中央政府直辖,因为他也看明这里是军事要塞。同时加强了对藏区的治理,将大藏区一划为三管理,一是以拉萨为中心的卫藏、十三万户府;二是以青海湖为中心的吐蕃宣卫使司;三是以康巴地区为主的吐蕃路宣卫使司。这个地理划分早已以蒙语直译印制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上。到了明朝中叶,因为茶马古道的兴隆繁荣,各族人氏南来北往、东进西出,回、汉、白、彝、纳西等各族兄弟于此定居、开铺经商。于是便以纳西族语“酋长驻地”之意的译音“中甸”定名为忠甸县。清朝开明的康熙大帝,对达赖五世活佛罗桑加措爱国之举极为赞赏,曾多次上谕称,“中甸至关重要”。康熙27年,有正文批示中甸为“茶马互市”重地,同时,携达赖五世活佛,争得蒙古铁骑的支持,大兴土木,建起了我们朝拜的噶丹松赞林寺。五世达赖还亲自为该寺提笔赐名挂匾。清朝雍正掌权,又将中甸县正式划归云南省版图。这里不仅是军事要塞、商贾城堡,又是滇康藏三地贸易集散地、政治活动中心。满清朝廷还不断派官员携驻军下来加强管理。这里曾流行着一句话,“流官管土官,土官管百姓,百姓之下是郎生”。流官是朝庭下派的大臣,土官为农奴主和教主结合的地方嘎伦,郎生即最底层的奴隶。据县志记载,自雍正、乾隆始,派来此地任县长者有50多位,民国年间派来的县长也有二三十位。1936年,红军长征,以贺龙、任弼时、王震为首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曾路过这里,藏民们眼见这红军团同国民党的绿军和土匪截然不同。红军来了,藏獒不狂吠,乌鸦不惊飞。阿沛说他的爷爷就见过红军。他爷爷还将躲到山里的藏胞都喊下山为红军送青稞。松赞林寺的老住持松赞活佛曾拿出十万斤粮食捐给了红军,他说,红军有佛陀之行,王者之气,能替天行道。1950年,这里和平解放。1957年,成立了藏族自治州,松赞林寺的新主持松赞活佛被选为首任州长,是他提议定州名为“迪庆”,吉祥之意。以后,人们又将红军走过的土路定名为长征路。今天土路变“高速”,土房筑高楼,香格里拉人民就沿着长征大道阔步前行。
  我们一路听司机阿沛生动的讲解,并阅资料,切切感到,这里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人与人、人民与国家、民族与民族都达到了高度和谐。
文章来源:文艺报2008-12-18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