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为草根立传 替人性存档
评回族作家马笑泉的《银行档案》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9  作者:张建安
    马笑泉的《银行档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5月1日出版。这对马笑泉个人来说,不仅仅是他的长篇处女作,更在于它构成了作者“愤怒青年”系列中篇后的又一个创作高峰,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银行档案》所涉人物活动的时间跨度大致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这个时期,正值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时期。作为一种叙事形式上的功能,《银行档案》在截取这个特殊历史时段时,同样也为整部小说的叙事确立了一种特定的时间视角。
  小说把视角转向日常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境遇,从容地叙述小县城银行职员庸常的、琐细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书写他们的人生片段,描写人物生活的各种细节,展示生活的原生态,呈现了艺术审美图式的生活化和世俗化。马笑泉自己也一直坚持:“我心目中的好小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依靠坚实有力的形而下细节,抵达深刻复杂的形而上世界。”
  看得出来,马笑泉是深得中国传统小说之妙——特别是唐宋笔记小说对他的影响甚深。那种语言的简略、传神,以及行文过程中的从容自如,应该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理想境界。在小说形式上,作家试图独树一帜地创造一种新的小说形式——档案体小说。当然,这种结构形式以前在一些小说里偶尔也见到过,但一般只是对小说人物作机械的罗列。而马笑泉的《银行档案》则有所不同,对于小说中29个主要人物的叙述既可独立成篇而又相互穿插,尤其是篇与篇的过渡,衔接得非常巧妙。
  29个人物用了29个编号。龙向阳在小说中是一个核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身为营教导员的他,尽管在部队“磨炼出一副好口才”,但他毕竟是一介武夫,“不爱读书,只不过能把规定要学的马恩列毛活学活用,加以发挥罢了。在他看来,世界上非读不可的书就那么几本,其它的都没卵用。”所以,虽然训导战士有方,但因为师政委不喜欢他粗俗的农民习气,使他在部队“机会渺茫”,不得不趁早到地方上去谋个好位置。于是,在战友的帮助下,他当上了飞龙县人民银行的行长。上任伊始,在人事问题上,他坚持自己的进人原则:“一是要有真才实学,二是要能够带点用得着的社会关系。”他用生产队长的方式管理金融,雷厉风行、专横独断,这样做的效果却竟然人人服帖,成绩斐然!龙向阳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作为一个生命载体,他曾多次不择手段地对属下漂亮女职员进行过诱惑、调戏和骚扰,并企图霸占。在不曾得手的情况下,就明里暗里想法子对她们实施威胁和打压。特别让人惊骇的是,办公室主任赵人瑞因为书生气太重、才华出众,让他暗自嫉恨。为了获取在赵人瑞面前道德上的优势,在一次出差途中,当赵人瑞提议将购买三箱土鸡蛋的经费开进餐费里报销时,他借机怒斥:“你就这么小气,几个鸡蛋也要来撇公家的油!”事后还故意将此事弄得全单位的人都知道,搞得赵人瑞无地自容。可就是这样一个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竟然是个贪污公款的腐败分子!让副行长王庆生在一边看了,只得“轻轻叹了口气,又莫名其妙地点了点头。”对于读者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具有审美震撼力的人物。通过这个人物,作家解剖着当下人性的复杂和灵魂的失重。
    与之形成显著对比的是赵小科这个特异人物。赵小科在县城简直就是一个传奇人物,虽然长相古怪,但点钞功夫令同事吃惊。业务之余,他居然还潜心研习中医、气功和《易经》,并像模像样,颇得要领。在中支举行辖内货币金银业务知识大赛时,他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记诵一百多页的《货币金银业务概论》和相关题目,结果以满分夺得了第一名。赵小科这个草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阿城《棋王》中的王一生,他们都达到了“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的境界。而那种对业务的精通和熟练的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无比虔诚、执著的精神境界,饱含着古老的庄禅文化内核——真正叫人肃然!在今天这个日益狂躁的时代,在银行这样一个利益扭结的所在,赵小科能遁入自己营构的“心斋”以回避现实的喧嚣,其内心的淡定与超脱、平和与自由,算得上是真正实现了“天地同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高度洒脱的境界!这对读者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小小银行有如一个小小社会。小说中的人物虽说都是一群名不经传的小人物,但在他们的思想轨迹、生活习惯和情感纠葛中,也充满进取、奋斗和抗争,充满困惑、迷惘和痛苦,充满排斥、倾轧和斗争!他们是庸常的、世俗的,但他们也是鲜活的、丰富的,在作者的笔下,他们更是生动的、传奇的。《银行档案》就是以简约传神的笔法、冷峻沉稳的风格,抒写着社会变动中的诸多人物的生存特征,表现了一群小人物的生命情状。他们的得意与失意、欢喜与忧愤、坚守与放弃、平庸与琐细……都一一得到了准确而艺术地呈示。小说就是这样,从民间视角切入,努力实现着民间审美形态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文艺报2008-12-18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