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诗意的西部和女性的自我诠释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31  作者:李占祥
    在中国西部成长并走向成熟的满族作家匡文留,其诗通过具体形象的物象来牵发人的情思,与诗人一起去品味女性所具有的精神感悟,领略外物给人造成的心理冲击。
  纵观匡文留20多年的诗歌创作历程,西部是诗人始终钟爱的对象,因此创造了很多西部山水风情和人群的西部意象群世界,并不断衍生,扩展外延。在这些意象群中体现出一种主体介入的姿态,即在意象身上投入了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创造出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独具特色的是,诗人作为创作主体,兼及女性身份,在借意象等创作客体以表情达意的同时,用主体的视角来观察外物,从主体的情感和心态出发去揣度客体,并设想客体会如同创作主体一样思想、生活,从而赋予客体以女性的人生观、爱情观,做到物中有我,物我化一。创作主体在此积极参与到客体世界,客体因作者的参与而主体化。在这些意象身上大多都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交织着诗人的情爱与理想。
  诗人不满足于对自然意象的认同,不是纯然地感知外物,而是重新构建意象,将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加于意象身上,诗中的客体被主体精神意志所干预、统摄。她没有停留在描绘西部的景观林立遍布、绚丽多姿、人文风情独特的表层抒写上,而是深深地抓住了西部所蕴涵的生命本质、精神向度,用自己女性的视角去解读西部,进而试图去把握西部以外的世界,捕捉普泛的人性,生活的真谛。
  匡文留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女性身份的自我认同。有些女性作家在让自己的作品进入男性主宰的创作世界时,不惜牺牲个性,淡化性别,甚至男性化、无性化,这实际是走入了个体创作展示独特性的隐失的误区。每个作家都有其迥异于他人的创作世界,女性作家也是如此。女性作家在“我是谁”的现实追问面前应该更加有意识地建构具有独立性别内涵的女性身份。匡文留就保持了西部女性诗人所具有的那份个性。在各种主义与潮流的冲击下,她能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做一个西部的歌者,做一个西部女性心路历程的记录者。
  在匡文留诗中体现出一种死亡意识。生/死本来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男女情爱中几乎总有死亡的影子。因为那些坠入爱河的人很容易联想到死亡,连誓言中也笼罩着死亡的阴影:“生则同床,死则同穴”,而爱情面临危机或走向失败时,则更有以死殉情的惨烈事件。在《爱狱·这泪即酒》中,诗人写道:“亲手调酒/送我入唇的男人/常常叫我想到死”,当发现所爱之人虚伪的本来面目时,曾经的山盟海誓便显得荒诞可笑,禁不起轻轻一击,自然会产生幻灭感。《构思自杀》《死亡无法选择》《死亡思考》等诗中,诗人意识到“诞生无疑是随缘/死亡却不排斥主动/这个自己掌心/握住死亡的人/除了白痴/便是勇士”,诗人设想种种自杀的方式,但“白痴与勇士/似乎都不是自己”,结束生命并非易事。但在大胆追求爱情遭遇失败,自身反成猎物,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连死亡都无法选择,诗人不由得发出痛彻心肺的呼喊:“谁引渡你给我/谁来救我”。诗人又想到:“不为爱情的活着/是最不幸的活着”,“最不幸的死亡/是不为爱情的死亡”,那就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吧。但“与幸福等同的/转瞬  懵懂  自我欺骗/每颗灵魂/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相残之中/不正是在演奏死亡/极致的辉煌/其实极致悲哀”,人都有两面性,在现实面前,诗人心中为之生死的爱情却面临着挑战。这也就是诗人看到一滴掉落的露珠时所具有的深刻思考:“瞬间我纵贯了整条生命隧道/我的和你的/堵塞或者吹开/只是不同的两种存在状态/谁又拯救得了谁”(《一滴露珠的死亡》)。人生在世,譬如朝露,古人对生命短暂的慨叹在诗人这里得到了共鸣,同时又产生了对人的存在的无法拯救的焦虑感,从而使诗的内蕴更有深度,更有厚重感。对死亡的思考显示出诗人对人类尤其是女性终极意义的深度关怀。
  20多年来,匡文留始终立足于西部,坚持用自己独特的姿态来展示西部风采,从而构建了一个诗意的西部世界,并通过女性视角来观照自身,力图诠释对女性的自我认识。因此诗人毅然踏上“向西的路”,因为这路是“信念的、英雄的、青春的、生命的”。这正是诗人自我创作立场的真实告白。
文章来源:文艺报2008-10-30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