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21  作者:明江

  作为目前最新的传播手段,互联网给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什么?长期研究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评论家马季认为,在这场媒体变革中,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研究和文学传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新的繁荣景象,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已经步入网络时代。

  马季认为,网络出现之后,各地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整体上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为造就文学新人开辟了一条新的航线。在某种程度上,少数民族地区成为这次传播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一根网线缩短了他们与外界的时空距离,改变了民族创作的生存空间。网络的普及给少数民族作家发出独特的声音提供了契机。比如流浪意识曾是文学重要的主题之一,在网络时代,流浪的“诗意”性质被逐渐削弱,但在少数民族作家的人生实践中,流浪意识开始重新抬头。他们带着自己的民族身份在各大城市之间游走,在艰难的自我寻找中跋涉,他们用自己的写作展示了新一代少数民族作家多样的人生诉求,开始一种心灵还乡活动。

  网络为少数民族文学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比如2003年、2004年和2006年新疆举办了三次网络文学大赛。少数民族地区的作家协会和文联也创办了各具民族特色的文学网站,如广西文联网、新疆作家网、内蒙古作家网等等,大力扶持本地区民族作家的创作。少数民族文学期刊也将视线投向网络,搭建了自己的网络平台,如《花的原野》和《回族文学》等。

  马季认为,目前建立民族网站(论坛)传播民族文化,官方与民间互动互补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比如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是国内第一个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专业网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1949-1999)电子版(http://www.chinawriter.com.cn/zp/jpwk/)集中了当代少数民族优秀作家的作品;藏人文化网(http://www.tibetcul.com/)是民族地区比较活跃的网站之一,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藏族作家、诗人,如刚杰·索木东、嘎代才让、王小忠、维子·苏努东主、仁谦才华、德乾恒美、尕旦尔、卓仓·果羌、巴桑、道吉交巴等。网络诗人的活动甚至引起传统文学刊物的关注,出版了诗歌专辑。

  这其中,民间自建的网站更符合网络传播多样性的信息内容、互动式的传受关系、个性化的传播风格等特征,因此其传播效果更引人关注。比如花腰彝族网强调个性化的原汁原味的“民族精神家园”,形成了互动频繁的民族文化传播场。伊斯兰在线网、中穆网和同心网发表了大量书写回族生活的作品,成为回族作家创作交流的阵地。

  相对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来说,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中的缺席较为严重,而网络上网友的简短评论和跟帖不失为对系统理论批评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大量研究少数民族创作的理论批评文章纷纷进入网络,对民族文学创作现状、创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等等进行批评和总结,为民族创作的整体考察提供了理论依据。尽管这些理论评论文章多数首发于传统媒体,但由于网络的转帖,迅速扩大了影响,引起了关注。

  马季认为,目前活跃在网络的少数民族作家对作家开阔创作视野、传播民族文化都具有积极意义,比如扎西茨仁(网名心有些乱,藏族)、老榕(回族)、旺秀才丹(网名阿里狼客,藏族)、金子(满族)、血红(原名刘炜,苗族)、公里(满族)、余继聪(彝族)、刚杰·索木东(藏族)、兰喜喜(回族)、杨昌祥(苗族)、嘎代才让(网名黑人,藏族)、米米七月(原名黄菲,土家族)、韦小丽(网名忽然之间,壮族)、王小忠(藏族)、唐玉文(瑶族)等。而许多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通过民族网站(论坛)和青年作者取得了联系,热心辅导其创作。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年轻的少数民族女作家、诗人不仅在传统媒体也在网络上引起读者关注,如梅卓、娜夜、萨娜、金仁顺、包丽英、空特勒、白玛娜珍、沙戈、鲁娟、平原、柏桦等,给民族文学创作的天空增添了一道亮丽风采。(明江)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2011年06月14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