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藏族文学史》序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7-03-23  作者:马学良

    这是一部记录着一个伟大民族文学发展历史的书。也许,没有什么比文学这面“镜子”能够更为真实生动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做为一个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民族,千百年来,它的一切,都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既令世界瞩目,又使人们一向感到神秘莫测,而与这个民族同样源远流长的文学,就更具有一种独特的迷人的色彩。今天,我们可以借助这部书,从一个特定的角度,领略一番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的精神风貌。也许,这是一部迟到的书,但是,这部书早在三十年前就已开始着手编写了。用一句俗话来说,真可谓“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于是乎,这部关于一个民族文学发展历史的书的问世经历,本身又构成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颇值得一记。 

(一)

    1958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集有关方面和单位座谈编写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学概况的问题,随后,向各有关省、自治区和单位下达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座谈会纪要》。关于藏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纪要》中规定:“由中央民委负责,西藏、四川、青海等省协助。”照此规定,中央民委将具体编写任务委托给中央民族学院负责完成,并与民院和有关省区协商组成了编委会。中央民院领导决定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抽调数名从事藏族语言文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藏、汉族教师组成《藏族文学史》编写组,承担编写任务。

   为此,编写组除对过去已经掌握的藏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材料加以整理分析,进一步深入研究外,并组织人员先后到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地区进行调查,搜集记录作家著作和民间文学作品,了解社会历史情况,与藏族学者和人民群众座谈。同时,还将一些重点作品翻译成汉文,阅读作者传记,翻阅有关社会历史资料等。在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边教学边编写,到1964年,先后写出了《藏族文学》四稿,由学校油印,在教学中应用,听取藏、汉族师生及社会上有关人士的意见。

    此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藏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被迫停止,材料大部分散失,编写组也自行解散,就此搁置竟达十余年之久。

    1979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在云南昆明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座谈会,决定恢复一度被迫停止的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并形成《1979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座谈会纪要》。其中规定:“《藏族文学史》由中央民族学院负责,西藏、青海、甘肃等协助。”并规定于1985年完成。据此,中央民族学院领导又决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恢复《藏族文学史》编写组,继续承担编写《藏族文学史》的任务。1981年,在过去四稿的基础上,再加在教学实践中,陆续搜集到的文学资料和研究成果,编写出《藏族文学简史》(建国前四编)。

    1983年3月,在广西桂林召开了全国文学艺术学科规划会。会上经全国有关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决定将《藏族文学史》列为全国“六五”规划的十二项文学重点科研项目之一。1983年10月,编写出包括建国后藏族文学的《藏族文学史》(共五编)。

    1984年11月,我院邀请全国以藏族为主的专家学者50余人来北京开会,审查《藏族文学史》书稿。有关领导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会议并作了指导。会土,代表们对书稿进行了全面审查,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编写组根据这些意见,又进行调查,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分析研究,对书稿作了全面补充和修改,使书稿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985年,为了完成1979年昆明会议关于“《藏族文学史》1985年完成”的规定,并作为我院试用教材,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藏族文学史》,公诸社会,更广泛征求意见,以利进一步补充、修改、提高,更好地完成国家这一重点科研项目。此书于1987年获“北京布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88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该书稿同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转纳入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
编写组同志根据各方面意见及不断研究的成果,又对书稿进行了深入的修改和补充,于1987年夏油印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藏族文学史》送审稿,送有关领导单位审查。

    1988年2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中目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编审委员会”审查通过了书稿,并请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二)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勇敢智慧的藏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独具的藏族文学。其中既有民间文学,又有作家文学,二者交相辉映,可称双璧。民间文学分为诗歌、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诗等。作家文学包括诗歌、历史文学、传记文学、戏剧、小说、散文等。其中很多作品如英雄史诗《格萨尔》,作家诗《米拉日巴道歌》,《萨迦格言》,《仓洋嘉措情歌》,文史名著《巴协》、《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西藏王臣史》等等,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而且享誉世界,引起各国有关学者的广泛兴趣并予以较高的评价。《藏族文学史》一书对包括这些名篇在内的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都进行了详略不同的介绍和评述。

    《藏族文学史》全书,按藏族文学发展的脉络和特点,分为四个时期共五编加以叙述。即:一、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的藏族文学,二、分裂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学,三、封建农奴制社会前期的藏族文学,四、封建农奴制社会后期的藏族文学,五、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的藏族文学(按照编审委员会决定,第五部分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的藏族文学将另以单行本出版)。书中概要地叙述了各时期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评介各时期藏族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初步归纳了各时期藏族文学的特点,探讨了各时期文学之间的发展脉络和继承规律。在论述评介中,坚持了马列主义的文艺思想、民族政策和宗教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尽力作到实事求是,中肯妥当。

    《藏族文学史》还叙述了藏族文学与国内各兄弟民族文学,特别是与汉族文学的密切关系、频繁交流、互相影响渗透以及某些作品的共有现象。与此同时,也阐述了藏族文学与友邻国家印度、尼泊尔等国的文学交流和相互影响。书中还较全面地探讨了藏族文学,特别是封建农奴制社会时期的作家文学和藏传佛教的密切关系。此外,书中结合具体作品和作家阐明了各时期的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血肉关系。如《米拉日巴道歌》运用了民歌中“多段体”(或称“鲁”体)和“自由体”的格律形式,《萨迦格言》汲取了很多民间谚语,《仓洋嘉措情歌》采用了民歌中“四句六言体”(或称“谐体”)的格律结构,《柱下遗教》、《贤者喜宴》、《西藏王臣史》、《汉藏史集》等文史名著都汲取了很多神话、传说作为写作素材等。

    藏族文学历史久远,种类齐全,无论是民间文学还是作家文学都有权其丰富的蕴藏。浩瀚的民间文学作品还正在发掘抢救之中。如伟大史诗《格萨尔》,手抄本虽然搜集到不少,公开出版的也已达四、五十部之多。但是,更重要的是众多的优秀民间艺人说唱的《格萨尔》,目前仍急待发掘抢救。丰硕的作家文学作品还有待于继续搜集、阅读和研究。现在这部《藏族文学史》虽说将许多目前已知的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和作家基本都写入书中并作了评述。但是,肯定还有很多缺漏不全之处。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并提供斩的资料和线索,以便将来补充修正。

    《藏族文学史》编写组的成员,有藏族也有汉族,他们都是多年从事藏族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兼通藏汉两种语言文字,曾多次到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地区进行文学、语言和社会历史调查,带学生到藏族地区去实习,参加社会实践和民主改革等工作,取得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书冲所用藏族原著引文,多是从藏文原著中直接译出。其中作家文学的引文更是全部译自原著。民间文学作品中,即使有少数引用了社会上用汉语文发表的作品,也都经过审慎的核实。因此,书中所用材料是比较翔实可信的。编写组的藏族同志,自幼生活在藏族社会,对本民族情况十分熟悉,自不待言,就是汉族同志,也由于通晓藏语文,经常到藏族地区进行实习和各种调查以及参加地方上的部分工作,阅读了相当数量的关于藏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藏汉文书籍,故对藏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情况也是比较了解的。同时,在长期的工作中,他们对藏族和藏族文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藏族人民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因此,在阐述中,一般比较符合藏族实际情况,从有利于藏族的发展进步着眼,评述比较客观中肯,比较科学妥当。三十年来,他们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不急于求成,又积极努力,从搜集材料、阅读作品并将重要作品译为汉文,阅读作者传记,考证作者生平,查考作品年代及其时代背景,深入分析研究等基础工作做起,到写出这本《藏族文学史》,付出了辛勤而艰苦的劳动。他们不图名、不图利,藏汉团结一致,亲切合作,互相帮助,树立了良好的学风,发扬了共产主义道德风尚。1983年,该组被评为中央民族学院和北京市高教系统的先进集体。

    《藏族文学史》的完成,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民委文化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的有关单位和藏族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央民族学院院系领导、有关专家学者和《藏族文学史》编写组的藏、汉族同志一心一德、团结合作的结果。它为我院和兄弟院校的有关专业提供了一本比较系统、比较科学的教材,为编写包括各少数民族文学在内的,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一个方面的比较可靠的材料,填补了国内外藏学研究的—个空白,它是一门带有开拓性的新学科,尚有待于完善和发展。正因为如此,它难免有很多不足甚至错误的地方。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教。

    1958年,我作为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的负责人,主持了《藏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文化大革命后。1979年栽参加了云南昆明会议,同时代表中央民族学院接受了恢复编写《藏族文学史》的任务。1983年,将此书稿报请为国家“六五”规划文学方面的重点科研项目。随后在当年3月份的广西桂林会议上得到通过,定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今天,看到这本书经过艰难曲折的道路终于完成出版,我是极为欣慰的,先后参加编写这本书的同志,基本都是我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语文专业的教师,多少年来,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挑起并完成国家交付的重担。喜看新秀辈出,我不由心情激奋,回首往事,浮想联翩,有不能已于言者,因书本末以为序。
                                                      

文章来源:中国藏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