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與阿道、阿民的相約
原舞者「拾舞」十五週年紀念演出之感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02  作者:陈芷凡
  遞了瓶冰涼的台灣啤酒給阿民,他無神地說:「等一下,我還在酒醉…。」我看了旁邊一口接一口的阿道,連忙制止,有腰身的酒瓶不知不覺突然都跑出來,阿道晃了晃腦,以微醺舞步加入排練行伍。
時間下午兩點,我在「原舞者」練習的場地,看著他們為了十月份演出的彩排。練習室傳來南鄒沙阿魯阿族歌謠的吟唱,低沉且幽迴。我和原舞者的執行長政賢聊了幾句,最後還是讓這歌聲流竄在方寸之間。突然,整個低迴的歌舞一變,轉換為阿美族奔騰的跳躍,男子大步地以舞蹈丈量土地,歌舞了彷彿召喚海的記憶,翻騰不已。休息時間,舞者汗流滿面,阿民跑過來誇張地說:「我的酒醉不知道為什麼,全都已經好了」,我與阿道相視而笑,不需言語,歌舞是最美的默契。
「原舞者」成立至今已十五年,原先是由一群離開部落,身處於台北的年輕朋友組成,在部落長者及人類學家的協助下,透過田野調查,實際參與學習各族原住民歌舞藝術。對舞者而言,他們有感於歌舞對於原住民自身的認同,即將產生莫大的影響與力量。阿道‧巴辣夫表示「先天的,人一誕生,就會仰望天,雖然嬰兒柔薄的眼皮還閉著。長大了,更會跳起原始的祭儀歌舞,以敬拜天地,謝天謝地,歡天喜地的情懷…。」歌舞、祭典儀式除了崇謝祖靈,敬拜天地,也是人與天神祖靈永恆的連繫。然而,「原舞者」的草創、苦撐以及遭遇的內外壓力,是所有團員面臨去留的焦慮,從五十年代藝工大隊、山地歌舞劇、文化村等演出,及原住民被帶到日本酒家、夜總會等種種刻板印象,讓族人排斥「原舞者」的理念與演出,阿道也透露:「氣得我的ina媽媽不想指望我什麼了。」不過,僅管一路風雨飄搖,「原舞者」在胡台麗、平珩及陳錦誠等人的協助下,持續推出卑南、阿美、鄒族、賽夏及排灣等重要製作,編出「山水篇」、「懷念年祭」、「矮人的叮嚀」、「VuVu之歌」、「牽Ina的手」、「誰在山上放槍」、「迷霧中的貝神」、「海的記憶」…等舞碼,這些歷練早讓這些來自不同族群的團員學會彼此尊重與認同,但如何讓更多族人來認同他們所做的一切,才是更大的挑戰。
原舞者蓽路藍縷,如同阿道‧巴辣夫回歸部落的艱辛,不過,他們企圖以紮實的田野調查,耗時費力地苦練,藉此扭轉外界以及族人對舞團的偏見。舞者在舞台上扮演的歌舞祭儀,必須經過文獻資料的蒐集,團員深入部落做田野調查,從中學習該部落族群的古調與情韻,十五年來已有所成。
這次十五週年紀念演出,有兩個重要的意義,其一是把過去的舞作作一整理,讓觀眾得以重溫歌舞製作,其二是告別台北,即將在花蓮展開新生命的宣示。而我,在「拾舞」十五週年紀念舞碼的現場,與這樣的歷史脈絡相遇,十分欣喜。然而,一如預期,此種小眾的原住民藝術表演未能吸引太多觀眾,我ㄧ方面擔心票房與舞者辛苦不成正比,一方面也感嘆原住民表演藝術在商業掛帥的浪潮中,發展與生存的種種困境。不過,當燈光照在舞台上,悠揚的鄒族戰祭(mayasvi)歌謠揭開序幕時,我彷彿回到自己大學山地服務社的出隊經驗,在塔山下與鄒族人把酒言歡的時光。當「原舞者」歌謠轉換到阿美族豐年祭(Ilisin)時,似乎又把我帶回兩年前的那個暑假,著阿美族傳統服飾學習年祭歌謠、舞蹈,在都蘭山下讓歌聲人聲順著山稜,傳遞至遙遠,祖靈可以聽到的那一端。而舞者唱起了陸森寶「美麗的稻穗」,我彷彿看見了那些曾經參與過原運的知青,一邊唱著這個旋律,一邊讓眼淚濕潤了眾人的眼睛。
坐在台下,那些歌聲勾起我的憶往,那些舞蹈動作纏繞起我的情深,雖然自己可能因為本身與原住民接觸的經驗,讓我放大了自己的感動,但客觀而言,這些歌舞確實有一種魔力,一種與原住民族群無法割捨的歷史記憶,孫大川老師表示這是一種用歌寫詩的美感,是文字無法寫出來的感受與感動,而它,就是一種最美的原住民「文學」。只要有人繼續傳唱這些母親的歌謠,繼續踩著祖先的舞蹈,原住民文學就會繼續,族群的生命就會繼續。
當然,此次紀念演出的安排上,也還有一些可以再斟酌討論之處,包括中間一段戲劇演出,雖然藉此探討祭儀搬到舞台上演出的種種問題,但在時間的控制和編劇上可以更突顯問題性,但令人更欣喜的是,「原舞者」已嘗試把原住民藝術的表演層次擴大,讓多元的表演形式塑造屬於族群自我的風格。
我總不能忘記舞碼的最後一幕,年輕舞者手持彩色舞帶的一端,在旋律中編織成各種顏色交混的布匹,如同部落婦女長者的織布過程,將一絲一縷連同叮囑織了進去,布匹交織著顏色,交織著歷史記憶,也交織著不同族群的愛與包容。在歌舞的最後,四位原舞者的開創團員各拉一塊白色的長布,從舞台深景走向觀眾,布匹慢慢地拉長,象徵著薪火相傳的勉勵與祝福,在觀眾一片熱烈且激情的歡呼鼓掌中,我看到了台前阿道、阿民、懷紹昂然挺立,他們的眼淚,卻在眼眶中盈盈發著亮。
那不是酒醉的眼神,那是一種很美的生命姿態。
在三場台北的演出後,雖然還有宜蘭、花蓮的表演場次,不過「原舞者」也即將告別台北十五年的家,再多的眷戀不捨,將化成一股力量在新的地方生根成長。
我,一個朋友身分想向他們深深致敬並祝福。
「原舞者」加油,原住民加油。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