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鹤]《民间文化论坛》40年故事研究成果数据分析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3-01-10  作者:李鹤

  摘要:《民间文化论坛》创刊40年来,共刊载约449篇故事研究成果。借助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对刊文数量、作者发文排序、基金资助比例、栏目设置和关键词词频等进行数据分析,梳理了《民间文化论坛》故事研究成果中重点讨论的故事概念和理论问题、故事比较和比较故事学、故事讲述研究、故事研究史和故事新方法和新趋势等情况。可见《民间文化论坛》作为民间故事研究重要学术平台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民间故事;数据分析;《民间文化论坛》;学术史
 
  《民间文化论坛》(包含《民间文学论坛》和《民间文化》在内)的40年,大致覆盖了我国民间故事研究复苏并不断蓬勃发展的整个历程。作为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里中国学派的重要学术平台,《民间文化论坛》的刊文在我国民间文艺学界具有重要地位。故事学研究的很多重要及高质量的成果在《民间文化论坛》刊载并对我国故事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分析《民间文化论坛》刊载的449篇故事研究成果,可以发现40年来我国故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建设情况。故事研究成果中,数量较多的包括故事基本理论研究、故事类型研究、故事比较研究、故事讲述研究、民间故事史等。随着时代发展,以上相关研究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趋势。《民间文学论坛》阶段是故事研究回归学术本位,吸纳人类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方法,从故事学理论、故事史、故事讲述研究、类型研究、比较研究、文化传承及功能研究等不同角度展开全方位研究的时代。《民间文化论坛》阶段,民间文学二级学科地位取消,故事学研究转而成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科调整,故事学研究除了传统研究方向外,更多探索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研究路径,凸显“跨”和“新”的特点。研究者译介更多国外研究理论和方法,并进行本土化尝试,更重视个案的田野考察、文本的外部环境,及跨学科等研究方法的探索。近年来,研究中对社会建设参与的实践应用性研究意识不断增加。
  一、研究成果数据获取和分析工具
  (一)研究成果的获取
  《民间文化论坛》于1982年创刊,截止到2022年,创刊40周年,约271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民间文学论坛》阶段(1982—1998),集中发表民间文艺学相关的学术成果。第二个阶段是《民间文化》阶段(1999—2003),民间文化的科普性期刊,个别栏目刊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论文。第三个阶段是《民间文化论坛》阶段(2004年至今),发表包括民间文学研究在内的各类民间文化研究成果。
  1982—1993年期间的《民间文学论坛》尚无数字资源可供查阅,1994年以后的期刊可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数据资源平台查阅。遵循应查尽查的原则,本文查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藏的1982—1993年的纸质期刊43期,中国知网收录的《民间文化论坛》电子期刊135期,共计178期。
  对纸质期刊进行人工查询的方式,对电子期刊进行组合检索加人工筛选的方式,共获得故事研究成果数据449条,占刊物全部发文总量约22%。具体的情况为:1.在纸质期刊中,查阅到故事研究成果168篇。2.使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功能和人工筛选相结合的方式查询,获得281条故事研究成果相关数据。具体的查询方式为:①通过“(主题词:故事)+(文献来源:民间文学论坛)+(时间范围:1994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检索,结合人工筛选查重,获得《民间文学论坛》1994—1998年阶段数据共58条。②通过“(主题词:故事)+(文献来源:民间文化)+(时间范围:1999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检索,结合人工筛选查重,共获得《民间文化》1999—2003年阶段数据23条。③通过“(主题词:故事)+(文献来源:民间文化论坛)+(时间范围:2004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检索,结合人工筛选,共获得《民间文化论坛》2004—2021年阶段数据200条。
  (二)故事研究成果数据分析工具
  对于纸质期刊查询的数据,首先将其转化成图片和PDF文件。题名、著者、发表时间、所属栏目等信息,主要借助Excel进行数据管理,并进行简要的统计和图表分析。借助“微词云”等在线词语分析工具进行词频分析,在此基础上发现较为准确的规律。
  电子期刊数据,本文参考中国知网自带的数据分析及“知网研学”、NoteExpress和“微词云”等软件,选取上述数据分析工具中有优势的工具和功能对故事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二、研究成果概况
  (一)刊文数量及趋势
  40年来,《民间文化论坛》刊载了449篇故事研究成果,年度平均刊文数约为12.8篇,刊均发文量为2.5篇。《民间文学论坛》阶段共226篇,《民间文化》(文化旅游)阶段共23篇,《民间文化论坛》阶段共200篇。从故事研究成果刊文趋势可以推知,民间故事一直是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领域较为重视的研究对象。
  
  图1 年度刊文数量及趋势图
  由图1可见,各年度故事研究成果分布较为平均。《民间文学论坛》阶段,故事研究成果的刊文量相对较多。1991年呈现一个明显的小高潮,1991年第6期,刊载故事研究成果达15篇,为单期故事研究成果刊文最多的一期。这一期设有栏目“耿村国际学术会议专辑”,集中刊载了这一学术会议中具有代表性和前沿性的成果。1999—2003年期间,故事研究成果刊文量较少,2002、2003两年没有涉及故事研究的论文。这一时期,期刊更名为《民间文化》,刊物定位有所调整,刊文多为科普文章,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数量较少。2004年更名为《民间文化论坛》后,刊文侧重于民俗学、民间文化等,包括故事研究在内的民间文学类研究成果比重有所减少。2012年以后,随着故事文本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出现,故事研究成果的刊文量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二)作者情况分析
  449条故事研究成果数据分别由337位作者撰写,来自120家学术机构。
  1.主要作者及刊文情况
  337位作者中,刊文3篇以上的作者共34位,161篇,占全部故事研究成果的36%。其中刘守华刊文18篇,顾希佳刊文10篇,林继富、祝鹏程刊文8篇,江帆、金荣华、万建中、袁学骏等刊文7篇。这些发文较多的作者,正是40年来一直致力于故事研究或者对故事研究颇具影响力的学者。
  
  图2 主要故事研究学者云图
  刘守华、顾希佳、林继富、金荣华、袁学骏等主要以故事类型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事进行梳理、比较,探索故事的历史文化意涵。江帆注重故事家的讲述活动。万建中对故事禁忌主题做了深入研究,并梳理了20世纪我国故事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的关系。祝鹏程对故事研究现状逐年进行梳理和探讨,对故事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刘守华是《民间文化论坛》故事研究刊文量最多的作者,文章最早见于1984年,最晚刊发于2021年,全方位展现了他比较故事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应用。直接阐释比较故事学理论的文章有《民间故事的叙事艺术》(1988年第3期)、《比较故事学引言》(1994年第2期)等。故事的比较研究有《佛本生故事与傣族阿銮故事》(1984年第1期)、《蛇郎故事比较研究》(1987年第2期)、《AT461型故事追踪研究》(1989年第2期)、《闽台蛇郎故事的民俗文化根基》(1995年第4期)、《从佛经中脱胎而来的故事——“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解析》(2000年第4期)等。
  顾希佳的故事研究侧重将同类型的故事进行文本梳理,注重将故事放在历史发展脉络中进行比较研究,阐释故事与史实、口头讲述以及民间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比如《龙子望娘型故事研究》(1988年第3期)、《龙蚕故事的比较研究》(1995年第4期)、《西施的传说、史实及其他》(1998年第1期)、《清代笔记小说中的缢鬼受阻型故事》(1999年第2期)、《生与死的恋情——“人鬼夫妻”型故事解析》(2000年第Z2期)等。
  故事研究成果数据中,有37篇是28位国外学者成果的译文,这些作者有日本学者16位,美国学者5位,荷兰、德国学者2位,苏联、瑞士和丹麦学者各1位。
  日本学者的成果最多,内容多为中日两国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学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比较密集,中日学者合作田野调查成果较多。中日两国同属东亚,民间交流和相互影响的历史渊源较深,体现在民间故事上,中日两国的民间故事有很多值得比较研究的空间。
  苏联学者李福清是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著名学者。《民间文化论坛》中关于李福清的刊文中,有他个人的研究成果,他和中国学者的学术对谈,也有中国学者对他著作的系统解读。
  5位美国学者撰写的故事研究成果共8篇。其中,丹•本-阿默思的成果3篇,张举文等对丹•本-阿默思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读。从刊文来看,近些年来,译介和应用美国民俗学家的故事研究理论和成果数量较多。
  2.作者所属机构
  337位作者来自120家学术机构,其中刊文数量排名前5的机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各机构在全部机构的占比情况如表一所示:
  表一 作者所属机构及其刊文情况
  图3 作者所属机构及其刊文占比情况饼状分布图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论坛 微信公众号 2023年1月10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