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三 论民族民间文学的形式与创作(19)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23  作者:恩格斯

  幻想和理性如果没有意识的参与就不会交融在一起,但也不会尖锐地相互对立;它们结合于风格之中,就象结合于人的心灵之中一样。由于这种结合是自觉的,因而是牢固的、真正的结合。因此,我不赞同维尔的看法,维尔总是硬说现代风格具有偶然性。我认为它是有机的、符合历史规律的发展。

  在文学中也正在产生同样的间接表现手法;这里几乎找不到一个作者不把艺术创作同评论结合在一起。就是抒情诗人克赖策纳赫也创作了《士瓦本的阿波罗》,而倍克写了论匈牙利文学的文章。 指责青年文学沉湎于评论之中,其根据与其说是评论家太多,不如说是评论文章太多。难道谷兹科夫、劳贝、蒙特、奎纳的艺术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没有大大超过这些作者的评论文章吗?这样,现代风格仍然是文学的一面镜子。但是,风格有一个方面始终体现着风格本质的典型特征,这就是论战。古希腊人的论战体现在诗歌中,并且由于阿里斯托芬而富有表现力。在古罗马人那里,论战被赋予普遍适用的六步韵诗的形式,而抒情诗人贺雷西就是借助于抒情诗把论战变为讽刺诗的。在中世纪,在抒情诗的鼎盛时期,论战在普罗旺斯人那里是以西尔文诗和抒情曲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而在德国人那里则体现为歌谣。当纯粹的理性在十七世纪诗歌中称雄的时候,为了强调论战的尖锐性,古罗马晚期的讽刺短诗被搬了出来。法国古典主义所特有的模仿倾向产生了贺雷西式的布瓦洛的讽刺作品。当德国的诗歌尚未走上完全独立发展的道路的时候,继承了以往一切传统的上一世纪,在德国试行过种种论战的形式,当时莱辛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书简 还没有在散文中开辟出适合于论战最自由地发展的领域。伏尔泰一有机会便给敌手以打击,他的战术是纯法国式的。贝朗热也可以说是这样,他谁也不放过,以同样的法国方式在歌曲中发泄一切。那么,现代的论战怎样呢?

  弗•恩格斯:《现代文学生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1卷,75-76页,1982年版。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