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旗:文化自信引领文学研究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4-02-29 作者:丁国旗
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是新时代文化文艺领域的重要趋势,不仅显著优化了文学艺术生态,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也引领文学研究守正创新、走深走实。
不久前,几位作家做客网络直播间,两小时内卖出一份纯文学刊物全年12期8万套杂志,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这展示了文学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的积极作为,也是新时代文学工作者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的一个缩影。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是新时代文化文艺领域的重要趋势,不仅显著优化了文学艺术生态,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也引领文学研究守正创新、走深走实。
自信才能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和激励下,广大文学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迸发创造热情,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也托举一批文学新人闪亮登场。一方面,新人、新作、新现象、新趋势,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对象和新课题,文学研究者们更加自觉地回应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文学繁荣发展积蓄理论资源。另一方面更深层次地体现在,文学研究者们在立场和方法上,更加珍视我们5000多年的文明传承,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为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提供智力支持。
我国文学研究者结合我们的文学实践,以中华文化为根,在此基础上开展符合我国文学发展实际的研究,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自觉系统梳理中国文学传统,开拓学术视野,汲取中西文论有益经验和思想精华。近年来,在各类学术年会和学术论坛中,“活古化今”“全球化”“国际视野”“新机遇”“新境界”“新使命”等成为高频词。可以看出,不论是在宏观理念还是具体研究方法上,学者们都更自觉地激活古代文艺理论,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显示出一种深沉的自信。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有更多研究体现“铸就文艺高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实践关切。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国作协专门设立了中国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明确提出“新时代文学话语建构”等命题,“新时代文学”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和维度。
二是坚持开放包容,在外国文学文论研究上,主动吸收借鉴其优秀成果,追求融通中外、文明互鉴。比如,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领域的研究,更注重中外文学文本和现象异同背后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语境差异,显示出文明平等对话的自觉意识。在理论方法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回到我国文艺理论发展的方位之上,既强调打开国际视野,做到中西文论的交流互鉴,又坚守以我为主的学术立场,反思西方文艺理论之于中国文艺实践的契合度、适应度,更加细致地判别和有选择地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以打开文学研究的空间视野,不断拓宽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发展之路。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对新时代文学的作品、现象、思潮进行追踪,及时总结和阐释经验,针对问题提出破解之策。今天,文学创作面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将怎样改变我们的文学乃至文化生态?人工智能将会给文学带来怎样的新质和可能?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和大众传媒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故事类文本异军突起,借助得天独厚的媒介优势一路高歌猛进。我们怎样总结网络文学的经验?这种经验对其他文化领域的发展有怎样的借鉴意义?诸如此类的研究课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增长之势,聚力推动文化建设。
以上几方面为我国文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话题、新命题、新概念和原创性思想观点,进而为新时代中国文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新空间。可以说,今天我国文学研究已迎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文化自信在中国文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自主体系建设中发挥着更为显著的引领作用,助力中国文学进一步提升创造力和影响力。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我们的文化自信,源于认识上的清醒、所走道路的明晰,源于已有基础的扎实、实现目标的可见。广大文学工作者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持之以恒走出我们自己的文学发展道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24年2月27日20版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