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巴·苏和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蒙古文学学术史》(批准号为04BZW062),最终成果为专著《中国蒙古文学学术史》,鉴定等级优秀,2007年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
蒙古文学学术研究随着蒙古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蒙古文学学术研究发端于蒙元时期(13~14世纪)精通蒙、藏、畏兀文的著名诗人、学者搠思吉斡节儿的有关诗歌研究。19世纪以前的蒙古文学学术研究主要以蒙古僧侣藏文学术研究、蒙古族文人汉文学术研究、蒙古族文人母语学术研究为总体特征而发展的。到了19世纪,在蒙古文学研究领域不但诞生了哈斯宝、尹湛纳希等著名的文论家,而且,蒙古文学研究进入了在真正学科意义上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俄国学者A·波兹德涅耶夫(1851~1920)的《蒙古文学讲义》(三卷本,1896,1897,1907 年)、德国学者B·劳斐尔(1874~1934)的《蒙古文学概述》(1907年)等先后问世。在20世纪,蒙古国的学者B·索德纳穆的《蒙古文学史概说》(1946年)、策·达木丁苏伦的《蒙古文学史》(三卷本,1957 ,1977,1968年)、D·策仁索德纳穆的《蒙古佛教文学》(1997年)、L·呼日勒巴特尔的《印、藏、蒙古文学的联系》(1987年)等重要研究成果也陆续出版。
在国内,蒙古文学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蒙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蒙古文学学术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先后出版了巴·布林贝赫的《蒙古诗歌美学论纲》、巴·格日勒图的《蒙古文论史研究》,仁钦道尔吉的《蒙古英雄史诗源流》,荣苏赫等主编的《蒙古族文学史》,扎拉嘎的《尹湛纳希年谱》、《尹湛纳希评传》,苏尤格的《蒙古诗歌学》、乌·苏古拉的《蒙古族现代文学史》、巴·苏和的《蒙古文学发展史引论》以及《蒙古学百科全书·文学卷》等学术著作几十部,有关对蒙古文学的研究论文也达几千篇。可见,蒙古文学学术具有漫长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同时,近百年来快速地全面得到发展,已经形成了规模。但是,从史的角度、宏观角度对蒙古文学学术史的研究,进行系统检视、梳理、评判、总结相对滞后和空白。因此,需要全面回顾总结近百年来蒙古文学研究的得失,勾勒出蒙古文学学术史,从研究的得失中得到启发和吸取教训,从而推动新世纪中国蒙古文学学术的不断向前发展。
一、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绪编 中国蒙古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及创新问题
第一论:蒙古文学史料学的起始与发展。蒙古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蒙古文学史料,随着国内外蒙古文学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蒙古文学史料搜集与整理已逐步发展成为蒙古文学史料学。蒙古文学史料学包括蒙古文学的田野调查、史料整理、考订、选录、笺释、校注、校勘、辑评等诸多研究内涵。蒙古文学研究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蒙古文学史料学的长足发展。值此世纪之初,我们应当总结好以往蒙古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经验,使蒙古文学史料学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理论化。
第二论:中国蒙古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本论中对中国蒙古文学研究的发展分两个阶段进行论述,指出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主要成就并作出评价。认为20世纪以前(蒙古文学研究古近代阶段)为蒙古文学研究的漫长发展时期,20世纪以后(蒙古文学研究现当代阶段)为蒙古文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蒙古文学研究全面丰收,学术成果最多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蒙古文学研究呈现出一种观念更新、研究方法多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第三论:新世纪中国蒙古文学的学术创新。在21世纪开始之时,如何把握中国蒙古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如何在新的世纪把蒙古文学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这是本课题重点思考的问题。一是蒙古文学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必须以蒙古文学文献资料的“新”的挖掘和“新”的发现为基础。二是蒙古文学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必须积极运用新的研究方法,突破陈说,提出新见。蒙古文学学术研究的历史证明,蒙古文学研究的每一次历史性进步,都与研究方法的变革、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有关。三是蒙古文学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蒙古文学研究史的研究。只有充分掌握已有的蒙古文学研究成果,才能谈得上蒙古文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中国蒙古文学研究的水平。
第一编 中国蒙古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学术创新
第一论:中国蒙古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和成就。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蒙古学研究的深入,蒙古文学史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多年来陆续出版的蒙古文学史著,无论是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无论是采用传统方法还是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无论是蒙古族断代文学史、还是蒙古文学通史,文学史研究工作者都力图标新立异,追求更高的学术水平。蒙古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历史证明,蒙古文学史著作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一种建构,应该鼓励文学史家采取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进行编撰,这样才能把蒙古文学史研究引向深入。
第二论:《蒙古文学史》的创新与文学史理论。《蒙古文学史》要创新,必须更新文学史知识或文学史理念。通过论述国外著名文学史家G·朗松、G·勃兰兑斯、R·韦勒克、A·沃伦、R·姚斯、T·托多罗夫,我国著名文学史家胡适、郑振铎、刘大杰等以及蒙古文学史家策·达木丁苏伦、巴·布林贝赫等学者的有关文学史理论和文学史主张,倡导蒙古文学史研究必须要多方位、多角度汲取国内外文学史理论和文学史知识,丰富文学史知识,开阔文学史视野。这样才能摆脱原有蒙古文学史编撰套用模式或研究理念,开启蒙古文学史研究多维发展的新局面,达到新的学术高度和水平。
第三论:《蒙古文学史》的创新与文学史研究实践。据国内外的蒙古文学研究,在蒙古文学史领域一直盛行着传统的文学史研究方法,并形成了一种编纂套用模式,即社会历史背景介绍——作家生平介绍——作品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等。现今出版的十几部蒙古文学史书中多部史书均采用这种模式编纂的。这样,客观上在蒙古文学史研究领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势或研究模式,严重影响了蒙古文学史研究的创新和超越。《蒙古文学史》要创新,必须改变固定的文学史研究思维定势,打破原有公式化的文学史研究模式。
第二编 蒙古文学遗产及蒙古文论研究的发展
第一论:中国蒙古民间文学研究的发展。蒙古民间文学是蒙古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蒙古民间文学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蒙古民间文学资料的大量搜集整理、蒙古民间文学研究的全方位展开、蒙古民间文学学科独立性的确立、蒙古民间文学研究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趋势等方面。国内外的民间文学研究的经验和教训昭示,欲将蒙古民间文学研究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向纵深推进,把蒙古民间文学研究关注的目光移向对蒙古民间文学“活态性”的重新认识,是极为重要的。具体则需要从传统的“书面文本” 研究转向以口头表演为中心的“活态文本”研究。这是激活蒙古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也是蒙古民间文学研究体系的学术生长点。
第二论:古老的文学经典 当代的理论阐释——蒙古族英雄史诗研究概述。英雄史诗是蒙古族远古文学的经典形式。在蒙古语族人民的英雄史诗中,除举世闻名的长篇史诗《江格尔》和《格斯尔》外,其他中小型英雄史诗及异文有记录的有550部以上。我国学者在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格斯尔》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长篇史诗的研究相比,虽英雄史诗的宏观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一些,但是研究成就比较突出。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宏观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仁钦道尔吉研究员的《蒙古英雄史诗源流》和巴·布林贝赫教授的《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等两部学术著作,可谓我国蒙古族英雄史诗宏观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力作。
第三论:中国20世纪蒙古族文论研究概述。我国蒙古文论研究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蒙古文论的研究已有了很大发展。在蒙古文论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内容的深入、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队伍的壮大、大学课程的设置等方面,都显示了较强的实力。回顾蒙古文论的研究,蒙古文论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已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是蒙古文论研究同时正面临着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研究工作者进一步挖掘蒙古文论未能发现的遗产,并进行理论上的阐释。
第三编 蒙古族古代文学“三大经典”研究的发展
第一论:蒙古民族的“百科” 史诗艺术的“经典”——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研究综述。我国的《江格尔》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快,成绩突出,形成了《江格尔》学。《江格尔》学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对《江格尔》作初步评介和注释阶段。20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江格尔》研究进入了恢复发展阶段,对《江格尔》的搜集整理、编辑出版和研究工作全面展开和发展。20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江格尔》学研究继续得到更广泛深入的发展。《江格尔》研究在不同年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入,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如《江格尔》版本研究、《江格尔》比较研究、江格尔奇及演唱研究、情节结构和母题研究都需要深入研究。
第二论:读不完解不尽的《蒙古秘史》——《蒙古秘史》文学研究概述。《蒙古秘史》是一部历史和文学未分的蒙古族古代文献典籍。所以,在蒙古文学史研究领域里,首先应该阐明其文学性,这样才能清楚地看清和评价《蒙古秘史》在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我国对《蒙古秘史》的文学研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全面的总体性的研究成果。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蒙古秘史》文学性的研究、《蒙古秘史》的传说学研究、《蒙古秘史》的诗学研究、《蒙古秘史》的美学研究、《蒙古秘史》的人物形象研究等诸方面,从而对推动国际《蒙古秘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三论:蒙古民族特色的英雄史诗:蒙古《格斯尔》——蒙古《格斯尔》研究概述。蒙古《格斯尔》,在蒙古族人民文化生活和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较重要的位置。蒙古《格斯尔》包括蒙古文长篇史诗《格斯尔可汗传》和有关格斯尔可汗的各种风物传说。20世纪中国蒙古《格斯尔》研究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格萨(斯)尔》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蒙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蒙古《格斯尔》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蒙古《格斯尔》产生时代和版本研究、来源研究、变异本研究、民族特色研究、格斯尔风物传说研究、主题和艺术特点研究以及蒙古《格斯尔》在蒙古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尤为突出。
第四编 蒙古文学史上文学现象研究的发展
第一论:蒙古文学史上文学现象研究的发展。蒙古文学发展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各时代的文学主潮或流派,这是蒙古文学发展自律所形成的文学现象。只有深入探讨蒙古文学各个时代的文学主潮或流派的形成发展以及特点,才能揭示蒙古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所以,蒙古文学史研究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蒙古文学各个时代的文学主潮或流派进行了探讨并揭示其原因和特点。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和揭示蒙古文学诸现象、蒙古文学发展的原因特点是蒙古文学研究深入的又一特点。蒙古文学传统写作技巧是蒙古文学的宝贵遗产,只有挖掘和探讨蒙古文学传统写作技巧,才能进一步揭示蒙古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特征。
第二论:蒙古族文学大师现象:尹湛纳希研究综述。尹湛纳希(1837—1892年)是蒙古族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蒙汉文化交流史上的先驱。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初期阶段,七、八十年代后进入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发表和出版有关尹湛纳希的各类学术论文达300多篇,学术著作20多部。在尹湛纳希家世、生平和文学创作历程研究,尹湛纳希文学创作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研究,尹湛纳希文学创作与蒙古族文学传统研究,尹湛纳希文学作品文本研究,尹湛纳希在蒙古族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扎拉嘎研究员的《〈一层楼〉〈泣红亭〉与〈红楼梦〉》、《尹湛纳希年谱》、《尹湛纳希评传》三部系列研究专著,代表了尹湛纳希研究的领先水平。
第三论:蒙古文学进入崭新发展阶段的现象:蒙古族当代文学研究概述。 纵观蒙古族当代文学研究,在文学原理的普及和文学民族性的理论探索、蒙古族当代作家作品批评、蒙古族诗学理论研究、蒙古族当代文学的宏观解读等方面尤为突出。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的方法上,从政治批评、社会批评到历史的美学的批评,再到“新潮批评”和“文化批评”,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的单一化和模式化已经以多元的、艺术的、审美的文学批评所替代。要想构建新的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语境,探索蒙古族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生长点,首先,必须强调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的独立地位和健全品格。新的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不应像过去的批评那样追随于作家的创作之后,成为蒙古族当代文学作品的附庸,而应具有超前性和预测性。其次,必须强化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的多元格局。
二、本课题研究方法的创新程度、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
1.突出了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本课题研究中紧紧把握蒙古文学发展的特性,凸现了蒙古文学学术史发展的自身特点。本课题的创新在于能够第一次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中国蒙古族文学研究的历史概貌,同时,抓住中国蒙古文学学术史的主脉、重点和亮点,避免了泛泛赘述。蒙古文学有其漫长的发展历史,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学主潮、文学现象、文学传统。这是蒙古族文学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学的特色即亮点,也是蒙古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特别是探索蒙古文学发展历史的特点和规律的学术着眼点即关键点。因此,蒙古文学学术史研究的研究内涵着力点应集中在蒙古文学发展历史上的文学主潮、文学现象、文学传统研究之研究。此项成果在研究方法上避免了蒙古传说研究之研究、蒙古族诗歌研究之研究、蒙古族小说研究之研究、蒙古族散文研究之研究、蒙古族戏剧研究之研究等按文学体裁分类泛泛论述的传统的研究模式和方法,而从文本学、文献学、文学史学、文学民族学、学术史理论角度,把重点突出在蒙古文学发展的固有特征或亮点。蒙古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学术个性,是由蒙古文学学术史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学者的治学个性而决定的。这样,既能够显现中国蒙古文学学术史的独具特色,又能达到此项成果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学学术史研究成果的目的。
2.突出了蒙古文学学术研究之创新观点和创新论述的评述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学术论文的灵魂是创新的观点,学术著作的灵魂是创新的论述。蒙古文学学术史研究应避免对蒙古文学学术论文的泛泛论述和论文题目的罗列,而突出蒙古文学研究的创新观点和创新论述的评介。学术研究的关键不在于谁第一次涉足这个研究领域,而关键在于谁在这个研究领域第一次提出创新观点或谁的研究成果在这个研究领域达到领先水平。在本课题研究中,着重评述蒙古文学学术研究精品论文的创新观点和蒙古文学学术领域达到领先水平的学术成果。
3.突出了蒙古文学学术研究的反思与创新
学术史研究,贵在创新,目的在于为学术的创新;没有总体的回眸,就没有洞察和前瞻。蒙古文学学术史研究的目的在于为21世纪蒙古文学学术研究的创新。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第一次系统地历史地总结和展示百年来蒙古文学学术研究的学术历程和辉煌成就。同时,梳理百年来蒙古文学学术研究的弊端和不足,反思21世纪蒙古文学学术研究的新态势、新走向,从而揭示出中国蒙古文学学术研究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有助于推动21世纪中国蒙古文学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在本课题的绪论部分中,对新世纪中国蒙古文学的学术创新,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蒙古文学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必须以蒙古文学文献资料的“新”的挖掘和“新”的发现为基础。二是蒙古文学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必须积极运用新的研究方法,突破陈说,提出新见,发扬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三是蒙古文学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蒙古文学研究史的研究。只有充分掌握已有的蒙古文学研究成果,才能实现蒙古文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中国蒙古文学研究的水平。这样,不仅在蒙古文学学术研究的总体布局上进行了反思,而且在每一大项、每一子项研究的评述中,均体现了学术创新的反思。
蒙古文学学术史是对蒙古文学学术研究的研究。它对已有的蒙古文学学术成果进行分门别类、辨别良莠、总结得失,开创蒙古文学学术未来。一个成熟的学科要求有自己的学术史,这是学术研究历史印证的必然的旨归。蒙古文学学术史是蒙古文学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蒙古文学学术研究的学术生长点。因此,此项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