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蒙古族古代文论研究概述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31  作者:巴·苏和

 
  
    我国蒙古文论研究的开端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到了80年代,对蒙古文论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在蒙古文论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深度的开掘、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队伍的扩大、大学课程的设置等方面,都显示了较强的实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对蒙古族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
    研究工作的基础是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回顾蒙古文论多年之研究,此学科的奠基工作,一开始就是从认真搜集整理蒙古文论遗产入手的。
      一是整理出版原著。自50年代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近代蒙古族著名文学家、学者尹湛纳希评点本《青史演义》以及他的《一层楼》和《泣红亭》等原著。70年代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把近代蒙古族著名文学理论家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评点本整理出版,并供教学使用。1983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智慧之鉴》。(注:仁钦戛瓦、斯钦朝克图整理《智慧之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983年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蒙古族教育文献资料汇编》。(注:额尔敦陶克陶编《蒙古族教育文献资料汇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1986年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诗镜》。(注:苏尤格编辑整理《诗镜》,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6年版。)1989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赛春阿》。(注:色·桑布、呼春编《赛春阿》,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991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仁钦浩尔劳文集》。(注:巴·苏和整理《仁钦浩尔劳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993年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卜和克什克及其蒙文学会》。(注:额尔德木图、宝音陶克陶《卜和克什克及其蒙文学会》,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3年版。)1998年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哈斯宝译作〈镇抚事宜〉研究》。(注:巴·苏和等《哈斯宝译作〈镇抚事宜〉研究》,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书中校勘并考订哈斯宝译作《镇抚事宜》上下二十八章的内容;考证哈斯宝译作《镇抚事宜》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译者、翻译年代;研究译作与哈斯宝评点、尹湛纳希评点的联系。
    二是整理选注。蒙古文论遗产除评点之外,相当部分为片言只语,或序跋、或为哲人睿思、或夹杂于史书典籍中。大量的蒙古文论散见于各种文献。所以摘录选注这些文论遗产是蒙古文论遗产整理的又一种有益的基础研究工作。这样的摘录选注工作对文论研究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内蒙古大学蒙古文论研究专家巴·格日勒图教授对此项工作付出大量劳动。198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巴·格日勒图教授摘录选注的《蒙古族文论选(1721-1945)》(注:巴·格日勒图编注《蒙古族文论选(1721-1945)》,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一书。书中摘录选注拉喜朋楚克、阿日纳、哈斯宝、嘎拉桑、贡纳楚克(1832-1866)、尹湛纳希(1837-1892)、讷钦、巴音必力格图、罗桑却丹(1875-?)、特睦格图(1887-1939)、巴拉吉尼玛、卜和克什克(1902-1943)、德钦、仁钦浩尔劳(1904-1963)、哈努特·穆京嘎、昂日布等人的文论。巴·格日勒图教授所编注的《悦目集》(注:巴·格日勒图编注《悦目集》,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1991年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中所编注的相当一部分为蒙古族文论遗产,并且侧重收录并选注喇嘛教人士所撰的文论典籍,即阿旺丹德尔(1759-?)、罗桑楚勒特木(1740-1810)、嘎布础喇嘛璞仁莱等人所撰文论。
    二、对蒙古文论家的专题研究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考察蒙古文论,有绝大部分研究是属于对文论家的专题研究,即对文论家的文论遗产进行理论上的阐释。
    (一)对哈斯宝文论的研究
    哈斯宝先后翻译和评点《红楼梦》、《今古奇观》、《镇抚事宜》等书籍。并且他在我国《红楼梦》评点派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学界所公认。哈斯宝的文论主要集中在《新译〈红楼梦〉》一书中。
    内蒙古大学亦邻真教授在《蒙古族文学家哈斯宝及其译者》(注:亦邻真《蒙古族文学家哈斯宝及其译著》,《内蒙古大学学报》,1979年第1-2 期。)一文中对哈斯宝的生平年代、哈斯宝译作《新译〈红楼梦〉》的版本、哈斯宝翻译《红楼梦》的目的、哈斯宝对《红楼梦》人物的艺术批评分析等诸方面进行第一次详尽的论述。
    巴·格日勒图教授在《关于哈斯宝的文艺观》(注:巴·格日勒图《关于哈斯宝的文艺观》,《内蒙古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一文中专门对哈斯宝的文艺观进行理论阐释:(1)哈斯宝对文学反映生活的基本特点之认识;(2)哈斯宝对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之认识;(3)哈斯宝对文学作品的情节、主题、语言之认识。
    仁钦道尔吉在《哈斯宝与明清小说评点派的比较》(注:仁钦道尔吉《哈斯宝与明清小说评点派的比较》,《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哈斯宝评点的总形式、基本结构、成份、表现方法、风格及其文学批评研究的基本内容、诸多观点提法与明清小说评点派有着多方面而深刻的联系,也就是说对哈斯宝明清评点派的影响较深。(1)哈斯宝评点的渊源;(2)明清评点派的形式与哈斯宝评点的形式;(3)明清评点派的评点理论与哈斯宝评点的文学观;(4)明清评点派人评点与哈斯宝的艺术评点;(5)哈斯宝创造性地借鉴明清评点派的文学评点并对《红楼梦》进行了自成体系的评点。这就是哈斯宝评点的可贵之处。
    哈日夫教授在《哈斯宝与他的〈红楼梦〉评点研究》(注:哈日夫《哈斯宝与他的〈红楼梦〉评点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5期。)一文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关于《新译〈红楼梦〉》的译者、手稿和原稿;(2)《红楼梦》的思想和人物形象与哈斯宝的认识;(3)关于哈斯宝的文学艺术观。
    额尔敦哈达在《哈斯宝的文章结构观》(注:额尔敦哈达《哈斯宝的文章结构观》,《金钥匙》,1998年第1期。)中对哈斯宝的文章结构观做了如下论述:结构与主题的相联系、结构与性格、结构的严密性、结构逻辑与前后衔接、结构段落间的协调性和结构技法等。
    格日勒图在《哈斯宝与他的译作〈今古奇观〉》(注:格日勒图《哈斯宝与他的译作〈今古奇观〉》,《蒙古语言文学》,1987年第6期。)一文中从两个方面论述其观点。(1)从比较研究角度考证了《今古奇观》的译者哈斯宝与《新译〈红楼梦〉》的译者哈斯宝为一人;(2)论述哈斯宝译作《今古奇观》序言中的有关文学观念和认识。同时阐述作者本人发现《今古奇观》译作的经过以及此次发现对哈斯宝研究、蒙古文论研究和蒙古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敖·查赫鲁勒在《哈斯宝的文艺美学作用观》(注:敖·查赫鲁勒《哈斯宝的文艺美学作用观》,《金钥匙》,1998年第1期。)一文中从两方面论述其观点:(1)哈斯宝文艺美学作用观的形成过程;(2)哈斯宝文艺美学作用观的主要内涵。
    波烈泌·达尔罕的专著《哈斯宝生平之研究》(注:波烈沁·达尔罕《哈斯宝生平之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1994年8月已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作者主要从考证学角度对哈斯宝的生平阐述了其观点。

    (二)对尹湛纳希文论的研究
    尹湛纳希创作《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等多部长篇小说,同时还创作了其它体裁的作品。其中尹湛纳希的文论是他文学创作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的文论主要集中在《青史演义》的评点以及一些议论文作品中。
    巴·格日勒图教授在其《关于尹湛纳希的文艺观》(注:巴·格日勒图《关于尹湛纳希的文艺观》,《内蒙古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尹湛纳希的文艺观:(1)尹湛纳希对文学的特点及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认识;(2)尹湛纳希对文学创作的认识;(3)尹湛纳希对文学风格与民族特点的认识。
    贺·宝音巴图教授在《尹湛纳希的文艺思想》(注:贺·宝音巴图《尹湛纳希的文艺思想》,《金钥匙》,1982年第1期。)一文中这样论述:(1) 文艺创作的目的;(2)文艺与生活的关系;(3)文学的内容与创作关系;(4)关于文学描写技巧;(5)诗歌意境;(6)文学语言论;(7)文学的民族特点的论述;(8)学习和借鉴中外文化艺术;(9)文学创作的基本功及文学创作劳动。
    德斯来扎布副研究员在《论尹湛纳希未公开出版的〈评点〉》(注:德斯来扎布《论尹湛纳希未公开出版的〈评点〉》,《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5期。)一文中说,尹湛纳希未公开出版的作品之一是他们翻译的《中庸》及他对此书的评点。并认为《中庸》一书对尹湛纳希《青史演义》的评点影响较深,尹湛纳希评点的思想、观点和看法与《中庸》一书有着紧密联系。
    巴·苏和编审《〈青史演义〉评点之我见》(注:巴·苏和《〈青史演义〉评点之我见》,《蒙古语言文学》,1990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尹湛纳希《青史演义》评点形式有两种:一种为叙述体评点;一种为韵文体评点。并且回末有评点的同时,回中也有评点。并且评点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尹湛纳希的文艺观、美学观等。对尹湛纳希文艺观、美学观研究,不能忽视任何一则评点。
    乌日斯嘎拉副教授在《论尹湛纳希的诗歌观与诗艺追求》(注:乌日斯嘎拉《论尹湛纳希的诗歌观与诗艺追求》,《内蒙古大学学报》,1992年第4 期。)中对尹湛纳希的诗歌观——“情性”说、“缘境生情”说、“含蓄”说等诸方面进行论述的同时,对他的诗歌观的渊源进行探讨。认为尹湛纳希诗歌“情性” 说来源于或相似于清朝中叶诗人、诗歌理论家袁枚的诗歌理论“性灵”说。
    满都胡教授在《尹湛纳希与蒙古文学批评》(注:满都胡《尹湛纳希与蒙古文学批评》,《金钥匙》,1986年第3期。)中认为,尹湛纳希文学批评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尹湛纳希作品的评点;(2)尹湛纳希作品的人物对话中;(3)尹湛纳希作品的序跋诗和文中诗;(4)尹湛纳希议论文。并对尹湛纳希关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人物形象塑造、诗歌创作问题、创作灵感等诸方面的认识和文学观点进行一一阐述。
    道·德力格尔仓副教授的专著《尹湛纳希诗歌研究》(注:道·德力格尔仓《尹湛纳希诗歌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1987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作者在对尹湛纳希诗歌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他的诗歌理论进行阐述。
    嘎林达尔的专著《尹湛纳希的诗歌理论》(注:嘎林达尔《尹湛纳希诗歌理论》,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1987年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中作者对尹湛纳希诗歌理论进行专门研究。
    (三)对蒙古族其他文论家的文论之研究
    巴·格日勒图教授在《赛春阿的艺术追求》(注:巴·格日勒图《赛春阿的艺术追求》,《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一文中对赛春阿的文学观分六点进行论述:(1)对文化启蒙与生活的关系之认识;(2)对典籍的作用之认识;(3)对作家和作品的认识;(4)关于解放个性的认识;(5) 关于文学创作中的灵感问题;(6)学习文化遗产问题。
    额尔很巴雅尔在《论赛春阿文艺开拓思想》(注:额尔很巴雅尔《论赛春阿文艺开拓思想》,《内蒙古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一文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其观点:(1)以文学作品来开拓人的观念思维的文艺开拓思想;(2)关于文艺规律的开拓思想,即作家与读者、作品与读者的辩证关系问题,文艺作品审美欣赏与读者的启发问题,创作灵感问题,作品细节描写与真实问题等;(3)“开拓”精神在其文学创作中的具体实现,即第一是拓展和丰富赛春阿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第二是赛春阿丰富蒙古文学的体裁,扩展蒙古文学体裁的空间,第三是创造性地运用文学作品的象征手法。
    巴·苏和编审在《仁钦浩尔劳的文学批评及译著》(注:巴·苏和《仁钦浩尔劳的文学批评及译著》,《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0年第2期。)一文中说,仁钦浩尔劳是蒙古族现代小说家之一。他在本世纪30年代发表《苦难中挣扎者之故事》中篇小说,填补蒙古族现代文学史上的空白。而且他自己有文学主张,并把自己的文学主张发表在当时《丙寅》杂志上。文中对仁钦浩尔劳的文学批评作了论述。认为他的文学主张和批评主要在文学的社会功用和文学语言的民族化方面具有独到见地。
    巴·格日勒图教授在《罗桑楚勒特木的诗歌观》(注:巴·格日勒图《蒙古文论精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5年版,第66-89页。)一文中介绍罗桑楚勒特木的生平的同时,着重论述他的诗歌观。
    巴·格日勒图教授在《罗桑却丹艺术美学观》(注:巴·格日勒图《蒙古文论精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5年版,第211-227页。)一文中对《蒙古风俗鉴》作者罗桑却丹的艺术美学观进行论述。
    巴·格日勒图教授在《特睦格图艺术观》(注:巴·格日勒图《蒙古文论精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5年版,第228-244页。)一文中介绍和阐述特睦格图生平及艺术观,包括文学的娱乐作用、文学作品的艺术性等诸方面。
    三、蒙古文论史研究
    在蒙古文论的资料搜集和对蒙古族历代文论家进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蒙古文论史研究。这是文论研究的主要发展历程。也就是蒙古文论研究从资料搜集转向对文论家进行专题研究,再转向进行综合研究和史的研究的历程。蒙古文论史研究方面巴·格日勒图教授作了大量工作,对蒙古议论史研究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出版《蒙古文论精粹》一书的基础上,1998年出版《蒙古文论史研究》(注:巴·格日勒图《蒙古文论史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专著,书中系统地比较详尽地论述了蒙古文论史的发展概貌。此书的基本内容为:第一章·蒙古文化及它的文化历史根源:文化构成与理论的形成——历史条件与理论的萌芽——书面作品与理论的成熟——蒙古文论及它的三个组成因素;第二章·蒙古人的藏文文论遗产:用藏文撰写的蒙古族文论遗产——《诗镜》与它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及影响——蒙古喇嘛教人士的文论特点及内容——跳神及对跳神的研究——蒙古人的藏文文论的批评方法;第三章·蒙古文论家的汉文文论遗产:明清时期蒙古人的汉文作品——与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有关的几本书籍——用汉文撰写的古代蒙古文论遗产——蒙古文论家的有关汉文诗歌理论的特点;第四章·蒙古人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文论遗产:蒙古文论家的历史条件与用本民族文字开展的研究工作——蒙古文历史文学与史学批评——用本民族文字撰写文论者及他们的主要成就—— 蒙古文文论研究的主要收获——蒙古文论的特征及批评方法;第五章·现代蒙古人文论的新探素;现代蒙古文化与书面文学——文人的研究工作种种——现代蒙古文论的诸种文学观点——现代蒙古文论的特征及批评方法;第六章·当代蒙古文论的范围:当代蒙古文学的发展——当代蒙古文论的研究成果——文学创作经验总结 ——诗学研究——文学评论的繁荣。
    王满都嘎副教授也对蒙古文论史进行系统研究。著有《蒙古文论史(17-20世纪初)》(注:王满都嘎《蒙古文论史(17-20世纪初)》,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一书。本书由以下内容组成:绪论;第一章·《诗境》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及研究概述;第二章·《诗镜》与蒙古诗歌理论;第三章· 汉族古代文论与蒙古文学批评;结束语等。
    巴·苏和编审先后发表了蒙古文论史上的主要形式之一——评点研究的系列论文。他在《蒙古文评点的特征》(注:巴·苏和《论蒙古文评点的特征》,《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蒙古文评点有概括性评点、评论性评点、韵文体评点和叙述体评点等诸种,并论述诸种评点的特征。在《蒙古文评点与蒙古文学批评的发展》(注:巴·苏和《蒙古文学发展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一文中阐述蒙古文学批评的产生和发展与蒙古文评点有着密切联系的观点,认为蒙古文学评点体裁的渊源在于蒙古文评点。并且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蒙古文评点与蒙古文学批评发展的联系:(1)蒙古文评点与蒙古人的文学观;(2)蒙古文评点与蒙古文学批评模式的形成;(3)蒙古文评点与蒙古文学批评技法。
    宝音陶克涛在《蒙古文学批评发展概述》(注:巴·苏和、宝音陶克涛主编《蒙古文学发展概要》,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一文中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蒙古文学批评发展概貌:(1)蒙古族文学批评发展概况:(2)蒙古族文论家;(3)蒙古文学批评模式;(4)蒙古文论史上的重要文学观种种等。
    阿拉坦宝力格在《论蒙古文论史上的文学体裁分类》(注:阿拉坦宝力格《论蒙古文论史上的文学体裁分类》,《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年第2 期。)一文中认为,据史料记载,蒙古族文论史上的体裁分类的最早记载是1741-1742年间出版的《智慧之鉴》一书。此书中讲述蒙古文学中有韵文体和叙述体两类体裁,到了哈斯宝、尹湛纳希时代,蒙古族对文学体裁有了新的认识,并从原来注重文学形式分类到了以文学作品内容的性质来划分体裁,形成诗歌、散文、小说的体裁分类说。
    萨日娜在《蒙古族古代文论的特点》(注:萨日娜《蒙古族古代文论的特点》,《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一文中说,蒙古族古代文论遗产虽然不甚丰富,但是有它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主要有以下特点:(1)粘合性;(2)借鉴性;(3)间断性;等等。
    巴·苏和编审在《论科尔沁现代文学评论》(注:巴·苏和《论科尔沁现代文学评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科尔沁蒙古族地区历来有着区别于其他蒙古族地区的文学。到了近现代在科尔沁蒙古族地区卜和克什克、贺兴额、仁钦浩尔劳、昂日布等文化人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与他们以自己的文学观点和追求指导文学活动有着密切联系。他们的文学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文学的发展与外来影响的关系;(2)文学作品的社会功用;(3)文学作品体裁和创作技法。
    以上对蒙古文论研究概况的论述,主要是依据蒙古文撰写的专著和论文资料。在蒙古文论研究方面,一些汉族学者和蒙古族学者曾经用汉文撰写并发表其研究成果。为避免重复,这里未介绍这类研究概况。
    回顾蒙古文论的研究,蒙古文论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已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是蒙古文论研究同时正面临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研究工作者进一步挖掘蒙古文论未能挖掘的“垦区”;需要我们进一步对蒙古文化遗产进行理论上的阐释;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和揭示蒙古文论发展的脉络和自身的规律。

文章来源:http://www.surag.net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