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高潮、新亮点、新趋向
新世纪蒙古族母语文学创作初探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03-07  作者:仁钦道尔吉(蒙古族)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母语文学创作呈现出更加旺盛的创作态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类文学体裁新作迭出,作品数量快速增加,创作力度和整体质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据个人近几年的追踪统计:2000年至2007年间,在自治区各主要蒙文报刊上发表或各出版社出版的母语文学作品包括:短篇小说近1000篇,短篇小说集16部,中篇小说300余篇,中短篇小说集11部,散文集27部,诗歌集近60部,长篇小说90余部,影视、戏剧作品近80部。这对于作者人数相对较少的母语创作而言,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量,接近或部分地超出了新时期20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母语作品的总数量。
  统计数据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环境的宽松和时代生活的变化激发了作者队伍的创作热情,使近年来母语作品的产量快速递增,这无疑显示蒙古族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
  新世纪蒙古族母语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和表现空间不断拓展,主题思想、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审美追求、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日趋多样,艺术个性更加鲜活,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更加浓郁,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的亮点、新的特质和新的趋向。
  比如,散文创作在题材内容、思想倾向、文本样式及艺术风格方面日趋多样化,出现了“草原文化散文”、“民族历史文化散文”、“地域风情散文”等值得关注的创作现象。尤其是母语长篇小说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引起了自治区文学界的普遍关注。
  从题材类型看,历史题材占有比较突出的比重。如莫·哈斯巴根的《成吉思汗陵西迁记》(中篇)、忽赤罕的《忽必烈薛禅汗》、阿·丹巴的《汗腾格尔——成吉思汗传奇》等长篇小说以新的艺术视角开掘民族历史,塑造民族历史人物,努力表现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有了新的拓展。
  现实题材或“新改革题材”小说,如布和德力格尔的《蔚蓝的天空》、哈斯宝力格的《银霜》《八面春风》、乌·斯日古楞的《迁途无尘》等长篇小说,紧紧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大时代主题,反映了社会转型的艰难和改革成功的喜悦。
  “地域题材小说”的崛起是新世纪以来我区母语创作中值得关注的又一亮点。所谓“地域题材小说”即开掘、再现内蒙古各地区蒙古族独特的地域性历史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人情等人文资源的小说创作,形成了“科尔沁文学”、“鄂尔多斯小说”、“阿拉善西部小说”、“察哈尔草原小说”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学现象。
  如以鄂尔多斯作家莫·哈斯巴根的《故乡的热土》、科尔沁作家白金声的《天授秘诀》、阿拉善作家阿·巴特尔的《黑色的太阳》、乌拉特作家孟和的《阴山殇》、锡林郭勒作家斯·湛布勒扎布的《贝勒三座庙》等长篇小说为代表的众多不同地域题材小说作品,多方位地再现了蒙古族地域性的社会历史变迁,描绘人物命运史,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成为新世纪蒙古文学的一大景观。
  “草原生态文化小说”是近年来在蒙古族母语文学创作中被广泛关注的又一重要现象。阿云嘎的《戈壁之声》《燃烧的水》以及满都麦、乌力吉布林的草原生态系列中短篇小说,对人与自然生态关系进行社会、文化与人性多层次的理性反思,呼吁“和谐”理念,反映了当今社会全民族乃至全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主题,体现了当代小说创作新的发展趋向。
  综观新世纪内蒙古蒙古族母语文学创作,在当今更加开放和阔大的历史背景下,其文学审美之旅正进入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期,正在迎来闪耀的历史时刻。 
文章来源:文艺报20080226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