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姚慧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5-06-17  作者:
姚慧,女,汉族,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站博士后
学术方向:史诗音乐研究,民族音乐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教育背景
2001.9.— 2005.7.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士
2005.9.— 2008.7.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学硕士,师从金经言研究员
2008.9 — 2011.7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系,艺术学博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向),师从田青研究员       
 
工作经历:
2011年8月-2012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2年8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后
 
科研项目:
2012年5月,参与“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蒙藏诵经音乐比较研究》”,批准号为12BZJ001。
 
主要著述
(一)   学位论文:
硕士论文:《德德玛:音乐社会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歌唱家》,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博士论文:《京西民间佛事音乐及其保护研究:以张广泉乐社为个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二)   合著:
1、《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乔玉光主编,内蒙出版集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本人承担全书的大纲拟定和“普查工作范围”、“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调查提纲”及“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调查提纲”部分的编写工作。
2、《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集》(内蒙出版集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额尔敦毕力格主编,2012年9月),本人负责全书的大纲拟定和统筹审核。
 
(三)学术论文
 
题名
刊物名称
时间
1
《十年心血之结晶 开创性成果之总结——〈音乐社会学〉读后》
《中国音乐》
2006年第4期
2
《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蒙古族长调民歌鸟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第2辑
3
《一个舞台 两种声音——德德玛音乐会》
《音乐周报》
2007年10月24日第5版
4
《来自草原的呼唤——〈蒙古族长调牧歌研究〉读后》
《西部音乐文化》
2007年第3期
5
《商业环境下的音乐传播》(英文译文)
《音乐传播与音乐传播学:第三届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音乐传播学术前沿》。
2008年;2011年
6
《德德玛:国家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歌唱家》
《音乐文化2008》
2010
7
《“人间佛教”志在当下》
 
《人间福报》(台湾);
《普门学刊》第58期(台湾)
2010年6月4日第15版;2010年7月
8
《霍尔其格嘎查蒙古族婚礼仪式和婚礼歌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同时刊登在“中国艺术人类学”网
2010年第3期
9
《适者生存——京西佛事音乐中“民间音乐的佛教化”与“佛教音乐的民间化”》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
10
《传统昆曲在当下的执着坚守》
《中国音乐学》
2011年第3期
11
《破除“破除迷信”——对“京西民间佛事音乐”保护前提及方法的探究》
《中国音乐学》
2012年第1期
 
 
获奖情况
1、2007年5月,论文《当代音乐环境观——当代音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利益》在首届“全国音乐传播文论征集活动”中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2007年7月,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第二届读书大赛优秀作品奖。
3、2008年6月,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科研之星”奖。
4、2011年7月,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论文奖。
 
   
田野考察经历:
2005年9月-2008年7月:
1、曾三次赴内蒙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对长调、婚礼仪式及婚礼歌进行田野调查。
2、为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曾先后六次对德德玛和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进行学术访谈。
3、赴北京大兴礼贤镇的西里河村考察京南乡村诗赋弦(十不闲)地方小戏。
2008年9月-2011年7月:
1、为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对北京佛教音乐团、北京灵光寺佛乐团、张广泉乐社、智化寺京音乐,以及京西、京北四环内外的丧葬礼俗和民间佛事音乐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野考察。
2、赴浙江普陀山、宁波、奉化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
3、曾赴大兴长子营考察丧葬礼俗及其道教音乐。
4、赴河北固安考察笙乐器制作。
5、赴河北屈家营考察屈家营音乐。
2012年12月:
1、赴甘肃省武威市天助藏族自治县和青海省西宁市考察土族《格赛尔》和藏族《格萨尔》。
2、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考察藏传佛教音乐和“道得尔”乐队。
 
文章来源: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