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屈永仙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5-06-17  作者:
屈永仙,女,傣族,中共党员,1983年出生于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专攻傣族村落仪式生活中的叙事诗研究。
 
教育背景:
2006/9—2009/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硕士研究生
专业:民俗学  
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研究
2009年7月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民俗学)
硕士学位论文:《傣族村落仪式生活中的叙事诗研究》
导师:尹虎彬教授
2002/9—2006/7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部 本科
专业:民族学与经济学双学位班 2006年7月 获法学与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学位论文:《杂居民族社会交际语言的变化——以盏西坝傣族、景颇族为例》、《中国境内傣族食物的特色和市场》
 

语言文字能力:

  第一母语:德宏傣语

  第二母语:汉语

  第一外语:英语

  第二外语:泰语

  自学语言和文字:梵文

 

工作经历:

  2009年7月——2010年8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资料中心,实习研究员

  2010年8月——201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实习研究员

  2011年10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发表文章:

  1. 《寻找傣族叙事诗》, 学术论文,9197字, 《国际博物馆》,译林出版社,2010年第1期

  2. 《傣壮分离发生在文山高山密林》,学术论文,3473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27日,学园版

  3. 《傣族叙事诗的文本形态》,学术论文,2580字,《文学与文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期

  4. 《传唱傣族诗歌的女人》,学术论文,13000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月第5期

  5. 《建筑艺术的瑰宝——述洞独柱鼓楼》,田野札记,2060字《中国社会科学报》,家园版,2010年1月14日

  6. 《隐去的傣族章哈》,田野札记,1911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26日,学园版

  7. 《濒危的口头传统——傣喇人的“蒙面情歌”》,田野札记,3708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11日,学园版

  8. 《跨族婚姻一记》,田野札记,2500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0月13日,家园版

  9. 《故乡盏西》,一般文章,2573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24日家园版

  10. 《做个“低碳”社科青年》,一般文章,2165字,《中国社会科学报》,家园版,2010年7月6日

  11. 《微笑的盈江》,一般文章,1492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21日家园版

承担或参与的课题和项目:

  1. 主持和完成民族文学研究所重点课题,《德宏傣族叙事诗的文本形态》(2009年—2010年);

  2. 主持和完成中国社科院青年启动金项目,《傣族叙事诗的韵律与曲调分析》(2010年—2011年);

  3. 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课题,《当代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女性传承人研究——以云、桂、黔之壮、傣、侗族为例》(2010年—2011年),写作《传唱傣族诗歌的女人们》;

  4. 参与社科院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母题共性研究》(2009年—2011年),并负责写作第一编《南方少数民族神话共性研究》;

  5. 参与中国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节日志·傣族花街节》,完成《2010年元江县花街节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

  1. 2006年2月至3月,为了解德宏傣族的民俗,前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从芒璋乡线帕村开始做田野调查,搜集傣族口头故事,并认识傣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2. 2007年1月至3月,为了解傣族民间文学,前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进行田野调查,进入芒璋乡线帕村,盏西镇蛮练村、遮坎村等村寨,主要搜集口述故事、民歌,跟踪村落仪式,考察叙事诗的演述活动,建立艺人档案,了解傣剧。

  3. 2007年7月至9月,为了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中国(大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状况调查研究”的部分问卷调查工作,前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进入芒璋乡线帕村,盏西镇蛮练村、遮坎村、芒冷村、旧城村,支那乡芒海村等村寨完成问卷。同时,参与观察村落仪式生活以及佛教活动,回访艺人,搜集傣族口头故事和民歌。

  4. 2009年1月至3月,前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进入芒璋乡线帕村,盏西镇蛮练村、芒冷村等村寨,访谈民间艺人,向叙事诗演述者学习演述傣族诗歌的方法,并把叙事长诗《海嘎罕哈隆》、《滴水歌》、《献饭歌》从德宏古傣文转写成新傣文并作翻译。同时,把“进新房”仪式中的迁徙歌转写成文本并翻译。

  5. 2009年2月至3月,以及2009年8月为了解侗族大歌、侗族民间故事、侗族民间仪式、神树信仰等情况,前往贵州省黎平县岩洞镇做田野调查。

  6. 2010年8月参加“2010年西南民族国情调研”,写成调研报告《马关傣丹与新平傣雅支系民间文学与信仰情况调查》。

  7. 2010年4月申请并完成了“2010年西南民族国情调研子项目”,写成调研报告《德宏傣族泼水节的传承情况调查》。

  8. 2011年3月至4月,前往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一个月,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资助的课题《当代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女性传承人研究——以云、桂、黔之壮、傣、侗族为例》的田野调查。

  9. 2011年5月至6月,前往玉溪市元江县调查半个月,完成社科基金子项目《中国节日志·傣族花街节》的田野调查。

  10. 2011年10月至11月,被吴晓东聘用参与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资料库”,前往普洱市澜沧县、西盟县,玉溪市元江县,红河州元阳县搜集拉祜族、佤族、哈尼族的口头传统资料。主要负责录像资料的搜集、登记和整理。

  11. 2011年12月,参与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国情调研,前往湖北恩施州,对土家族民间文学考察。重点调查了建始县“丝弦锣鼓”的传承。

学会会员:

  中国民族文学学会(CELS),2009年至今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CFS),2009年至今

国外访学经历:

  2011年12月—至今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 泰文化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

 

2012年1月

文章来源: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