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颖,女,汉族,法学博士(民俗学),2007年7月来所工作。
参加学术团体:中国民俗学会 理事
研究领域:民俗学
教育背景:
2004年9 月-2007年7月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民俗学专业
获法学博士学位 学位论文《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
1999年9月-2002年9月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民俗学专业
获法学硕士学位 学位论文《民间八仙》
1995年9月-1999年9月 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文学学士学位
田野经历:
2008年夏在浙江嘉兴、苏州进行端午节调查,完成院青年启动金课题调研工作。
2004-2006年夏在湖北、湖南进行端午节田野调查,完成博士论文田野工作。
2002、2003、2005年前往平遥、丽江、成都进行田野调查。
2001年7-8月、11月前往吉林延边调查朝鲜族基督教信仰状况,完成前期调查报告3万字。
1999、2000年春前往河北范庄龙牌会调查,完成本科毕业论文《龙牌会风俗考查》。
博士论文:
《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获中央民族大学2007届毕业生优秀博士论文。
论文:
2010年11月,“从面对面到背靠背:公共民俗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提交中国民俗学第七届代表大会及年会(20-24日)。
2010年10月30-31日,“作为书写实践的民俗志”提交中国民俗志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并发言。
2010年4月论文《文化涵化与文化误读——谈“少数民族过端午”的文化现象》,载论文集《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与保护》,邢莉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年7月论文《民俗宗教的复合形态——西塞神舟会调查报告》,载论文集《民间信仰与民俗生活》,邢莉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论文《端午竞渡与画舫嬉游》,载《中华文化画报》总112期。
2006年8月论文《从文献、媒体到现代生活:端午节的讲述与变迁》,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十辑,获2006年“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新秀奖”。
2003年11月以《编写外国民俗学史专著与中国民俗学的国际交流》为题在中国民俗学会2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交论文并发言。
2003年1月论文《中国古代生殖神话类别与文化意义》,载《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1期。
田野:
2007年4月,《民俗宗教的复合形态——西塞神舟会调查报告》,载《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2期。
2001年7月,《赵州桥边龙牌会》载《文明》创刊号。
译文:
译文 “论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民俗共享与国民认同”,载2008年11月《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4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0《文化研究》转载。
译文《反反民俗》[美]艾利奥特·奥里恩著, 宋颖译,2004年6月发表于《民间文化论坛》。
译文《我是民俗学家而你不是��民俗学实践中泛化与分界的策略对抗》[美]斯蒂芬·J.·泽特林著,宋颖译,2004年8月发表于《民俗学刊》第六辑。
译文《为民俗学正名》[美] 丹·本-阿莫斯著,宋颖译,2005年6月发表于《民俗学刊》第八辑。
译文7篇,宋颖译,收入《民俗学历史、理论与方法》周星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出版。分别是:
为民俗学正名 [美] 丹·本-阿莫斯
我是民俗学家而你不是
��民俗学实践中泛化与分界的策略对抗 [美] 斯蒂芬·J.·泽特林
反反“民俗” [美] 艾利奥特·奥里恩
新展望之后:20世纪后期的民俗研究 [美] 罗杰·D.·亚伯拉罕
女性主义与民俗研究:20年理论化轨迹 [美] 玛格丽特·米尔斯
民俗学在加拿大 [加] 保利娜·格林希尔、彼得·纳瓦埃斯
民俗主义:一个概念的挑战 [德] 瑞吉纳·本迪克斯
译文4篇,宋颖译,收入《西方神话学读本》[美] 阿兰·邓迪斯编,朝戈金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分别是:
潜水捞泥者——神话中的男性创世说 [美] 阿兰·邓迪斯
神 话 [法] 埃里克·达代尔
神话的适应性 [法] 范·巴伦
神话在生活中的作用 [美] 马林诺夫斯基
书评:
《流动的生命》载《民俗研究》2002年3期。
承担课题:
2008-2010 院青年启动金课题“公共民俗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检验:以端午节为参照个案”,完成结项报告。
2009-2010 院科研管理课题“民族文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建设经验总结研究”,完成结项报告。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