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0级博士生】玉荣:蒙古族祝词研究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29  作者:玉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蒙古族祝词研究

  玉 荣

 

  导师姓名及职称:斯钦孟和 教授

  系 别:少数民族文学系

  专 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研 究 方 向:民俗与民间文学

  2013年5月

 

  内容提要

  蒙古族祝词是与本民族民俗仪式息息相连,相互依存的一种民间口头传统;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愿意听的,以优美动听的语言和说唱艺术祝福和表述人们美好生活追求和愿望的民俗歌谣。

  蒙古族祝词的起源比较古老,内容丰富多样,流传的范围广阔,以口头艺术的形式渗透于蒙古族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自古迄今以耳提面命的口头方式代代流传于民间,具有顽强生命力,传承不衰,是蒙古族极其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境内外搜集的录音文本、打印文本手抄文本和出版文本祝词数量已达到4300多首,其中国内就有2800余首祝词。有的祝词长达1200多诗行,包含了多个内容。笔者比较全面掌握的祝词文本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民间文学的理论及文化人类学的结构分析法与比较研究、田野调查的方法将把祝词文本与习俗、祝颂传承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理清了祝颂习俗的结构;从蒙古族宗教信仰观念探析了祝词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从祝词与习俗的内部关系为基,进一步挖掘祝词的文化内涵及功能。这对祝词及其民俗文化的了解,规范,传承具有理论意义和社会实践意义。

  本论文由导论、正文三章、结论及参考文献等六个部分组成。

  导论概括介绍了选题原由及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及意义、拟突破创新点及祝词的搜集整理研究等几个内容,并提出祝词搜集研究现状与得失。

  第一章、由祝词解析和祝词的起源、发展演变等两个部分组成。基于祝词的历史文献记载、民间文学作品的记载、口传史、词典解释及学者的观点等几个方面的资料,从民俗学的视角探析了祝词的概念,提出了笨拙的见解。考虑祝词研究范围的目的说明了民俗歌谣的种类之间的关系。从古代蒙古族萨满信仰习俗的角度解释了祝词的起源,并认为祝词起源的核心是巫祝理念。之后,佛教文化传入蒙古地区并世俗化,使祝词的发展演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时期蒙古族的祝词内容、种类、结构及其文化意蕴空前蓬勃发展,并逐步完善定型。因此笔者认为,蒙古地区佛教的传入及世俗化使祝词给予了新的生命、全新的面貌,也其核心理念更为深化。

  第二章、深入分析了祝颂习俗结构形成的基本要素,即祝颂传承者(祝颂艺人及听众)、习俗化语境、祝颂用物、祝颂顺序等,得出祝颂习俗的传承与演变的规律。在祝颂习俗的传承中祝颂艺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祝颂艺人是祝词的创造者、传承者、又是规范者。回顾历史文献记载、口头作品及相关民俗相结合探析,笔者认为巫者(萨满)对口头文学的创作、传承、发展及演变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说祝颂艺人的前身或奠基者。对于祝颂艺人成长与教育方面主要以古族传统教育为着力点,阐述了艺人的成长历程。听众是祝词的传播者、继承者、也可以说创造者,在祝颂语境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艺人的说唱、听众的取听、接纳都是祝颂艺人和听众之间相互互动、互助完成的,因此它们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据悉表演理论,语境的种类很多,本文试图主要以习俗化语境加以论述。习俗化语境是祝颂传承者成长的摇篮,生活的聚点,也是表演说唱的场景。因此,祝颂习俗的传承与发展起到奠定的作用。祝颂顺序,主要由祝颂习俗顺序和祝词顺序等两个方式。祝颂顺序是在祝颂语境中祝颂主体与客体相互参与完成的过程,也对祝颂习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三章、从祝词与民俗融入一体的内部关系进行研究,解析祝颂习俗的文化内涵。祝词的分类方面曾经学者们不同的视角与方法进行各种各样的分类 ,本文中主要依据民俗学的分类方法把祝词分类若干类型,如畜牧习俗相关的祝词、农耕习俗相关的祝词、居住习俗相关的祝词、饮食习俗相关的祝词、服饰习俗相关的祝词、节庆娱乐习俗相关的祝词等,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其文化内涵及功能。

  关键词:蒙古族;祝词;民俗;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