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3级博士生】潘琼阁:瑶族信歌的功能类型学研究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29  作者:潘琼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瑶族信歌的功能类型学研究

  潘琼阁

 

  导师姓名及职称:尹虎彬 研究员

  系 别:少数民族文学系

  专 业:民俗学

  研 究 方 向:口头传统

  2016年

 

  摘要

  信歌盛行于优勉语和金门语的瑶族族群中,传统深厚、体裁发展独立成熟。从功能性和言语行为过程的角度观察,信歌是承担书信功能的中长篇瑶歌,由深谙瑶族传统且习得汉字之人为自己或代人创编,以多种有形载体一对多演述和传播,满足寄信者和接收者非及时和非在场交流,成为创编者为个体和群体立史、抒情和寻求认同等诉求的有效通道。本论文以类型学研究信歌,着力于田野调查与文本细读的结合,类别结构的多层级多维度多向度构建,以及在类型学分类和概括的基础上进入更深层的类型学解释,力求阐释传承者口述、文本表述和话语结构中显明和蕴藏的瑶族历史、瑶族人认知以及创编者诉求的规律和本质。

  研究在信歌传承的活态世界及浸润在瑶歌传统之中的合作者们那里,获取材料并发现问题,再带着问题进入田野。在田野调查过程中调整符合研究路径的调查方式,反思调查者身份为研究带来的复杂情状。

  对于信歌的类型学分类和概括,根据创编者表达诉求和文本必有主题,将信歌分为反乱、查亲、叹苦、求助、邀请和爱情等六个亚类,并详解前五类。逐篇拆解、逐级提取叙述单元,确定主题和主题结构。所有主题,种类有限度,分布有规律,可划归五大类叙述组件。在此基础上搭建的结构,呈现出主题、组件和亚类等多层级,方向和选项等多向度,叙述单元、主体和趋向等多维度。信歌中普遍存在的主旨型组织模式也浮现出来。

  透过种类和结构的分类和概括,进一步探讨信歌的深层意蕴。于此,并不纠缠于历史事件的考证、历史实在的真假,而侧重历史叙事和民众心理意义上的真实。迁移不止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历史经验和规律,一种生活惯例,一种哲学观念,一种不断强化的权利,这些都构成创编者结构具体文本的力量。进入信歌之中处理为主题的现实经验是颇具族群共性的人生重要事件。“生——长——平——衰——亡”生命周期推动着族群生生不息,“根由——逆境——寻求突破——突围——希望”牵动着瑶族人在循环中不断寻求理想瑶族世界。叶散同根、由盛转衰和从主流到边缘的迁移式观念,以强大的内部控制力来化解外部动荡的宿命论,以及朝向理想的瑶族世界迁移的言说权利,都通过创编者的阐释包括显见的评论和对材料的组织方式,或显或隐表露出来。与历史社会和文化惯习皆发生巨变的东南部沿海华侨相比,信歌创编者的迁移是一种正向迁移。

  信歌的口头与书面言说的水平,与行为的效力形成正比,通过田野调查和文本的语词和类型结构,倾听民众的话语和行为意涵;在精细的类型学分类、概括基础上,有可能进行深度类型学解释。

  关键词:瑶族信歌;迁移;功能-类型学;阐释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