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柯杨:用一生浇灌“花儿”的园丁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30  作者:综合报道

   

  柯杨

  “我姓柯名杨,杨者,春风杨柳的杨,而非飞扬跋扈之扬。我是兰大的毕业生,跟你们一样,在这里上过4年大学……”

  这段亲切而不乏幽默的自我介绍,出自于兰州大学原中文系系主任、著名民俗学家柯杨之口。两年前,兰大毕业生致辞时,柯教授又别出心裁地在介绍后面加上了这样一句:“今年80岁,可以叫做‘80后’。”

  柯杨,1935年出生于甘肃省宁县,195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直至1996年退休。他长期从事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著名的花儿学泰斗、民俗学专家。

  5月16日下午,这位让西北“花儿”民歌走向世界的学者,这位被学生热爱的老师,因病医治无效,在兰州逝世,享年82岁。

  用深情探究“花儿”

  柯杨学术功底深厚,从其与“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的一段渊源中便可窥见一二。

  有一年,钟敬文到兰州讲学,因体力欠佳,由年轻教师柯杨承担板书工作。钟敬文学养深厚,讲座旁征博引,讲了一会儿,回头看板书时很吃惊——板书一字不差,引用合乎规范,可见这位年轻教师对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精深。钟敬文当即邀请柯杨参与他主持的《民间文学概论》的编写工作。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民间文学概论。  

  与柯杨一生结下不解之缘的“花儿”,是明代起源于河湟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谣。数百年来,“花儿”广泛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省区。它以即兴而起的创作演唱、独具一格的词曲运用、生动直白的情感表达,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被誉为“西北之魂”。

  50多年来,柯杨带着学生深入甘肃各个乡镇、山村,对“花儿”歌手、“花儿会”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反复调研,并陪同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的专题考察。

  “我们住在农民家,与民间歌手和艺人交朋友,倾听他们的歌唱,感受他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家世,探寻他们口头诗歌创作的奥秘,经历了由表层到深层、由感性到理性的漫长认知过程,真正实现了由‘粗识’到‘真知’的思想飞跃。”柯杨在2014年记录下这段调研“花儿”的经历时写道,“下定决心掘深井,不见清水不停歇”。

  柯杨曾回忆,他们去访问一个莲花山女歌手的经历。临别的时候,这位歌手唱了一首莲花山的山歌“花儿”,歌名叫《园子里的红根踏(一种植物)》。歌词是:“院子根里的红根踏,你去时把你的魂留下,把魂压在席底下,晚上连你的魂说话。”

  甘肃农村里面,炕上要铺一个席子,在席子上睡觉。柯杨在回忆中写道:“很深刻啊!作家写不出这样深刻的词句来。像这样的词句,我觉得给诗人、给作家读,都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震撼感。”

  这些曾经的采访语录,无不透露出柯老先生对“花儿”的热爱之情。

  守望民俗文化的60余载里,柯杨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他的著作《诗与歌的狂欢节——花儿与花儿会之民俗学研究》曾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本书也是研究“花儿”必读的教科书。尔后,他的作品《民间歌谣》《陇上学人文存——柯杨卷》相继问世。20多年前,他与雪犁合编的《西北花儿精选》也于2012年7月再版。

  用“花儿”的魅力征服世界

  柯杨曾说:“忘记就是背叛。”他坚守“花儿”60余年,始终没有放弃对“花儿”的宣传和推广。他的努力让“花儿”重现光彩,并像盛开的蒲公英一般,将种子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几年,虽已是耄耋之年,但柯杨仍然奋斗在传播民间文化的第一线。在2016年10月25日的“花儿”树下研讨会中,年迈的柯杨先生有20分钟的发言。在直播发言之前,他参与了当天从早7点到晚7点的彩排,中午和师生一起吃工作餐,始终没有休息。“他把‘花儿’艺术视为生命!”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周亮动情地说。

  柯杨对“花儿”的研究,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他先后访问过美、韩、荷、德、意、法诸国,出席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为中国民间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赵如兰曾这样赞叹“花儿”的表演:“跑遍全世界,还没有看到规模这样大,如此令人激动的民间自发的山歌演唱活动,也没有见到过这么多专家、学者集中研究一个歌种。”

  2009年9月,“甘肃花儿”成功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柯杨功不可没。

  “儒雅乐观的柯杨先生与田间地头的民俗文化打了一辈子交道,推动了中国文化保护的进展,可谓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非遗’的发展之路。”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王登渤说,中国非遗保护最早是由冯骥才先生领衔发起,柯杨先生受邀参与其中。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才使得“非遗”的概念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推动了我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发展,才使得“花儿”能够走向世界。

  “大河家街道里牛拉车,二梅花呀二呀牡丹,牛拉了松木的板了,你把阿哥的心拉斜,二梅花呀二呀牡丹,拉斜是你不管了……”一曲悠扬动人的《撒拉调》,是柯杨穷极一生守护“花儿”的小小写照。大师已逝,歌声长留,“花儿”常开!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7年5月26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