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第一章 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伟大飞跃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4-02-06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习近平文化思想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之大成,把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之脉搏,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新局,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深刻回答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回答时代之问:从容应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各种风险挑战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人类社会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也必须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

  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欧美主要大国为了维持其凭借早发优势而建立起来的霸权地位,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矛盾和斗争扩大化、绝对化。

  新时代,我国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尽管国内外形势环境变化之快,使得文化建设领域的矛盾风险挑战更多更大,但我国文化发展具备着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条件,需要我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把握时代变迁,把握机遇挑战,推进文化理论的创新创造,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确立和形成的现实背景。

  (二)回答历史之问:破解中华文明现代转化的古今中西之争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古今中西之争的问题,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积极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经过长期努力,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三)回答未来之问:为当今世界贡献典范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为当今世界贡献典范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时代我国文化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我们党在推进“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基于对文化发展和文明演进一般规律的准确把握,坚守人民主体的政治立场,基于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洞察,分析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清晰厘定我国文化建设的性质方向与目标任务,科学部署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步骤与实践路径,不断书写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篇章,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升了中华文明的国际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境界。

   (二)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论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相互契合”到“有机结合”,能“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相互成就,孕育出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并在“结合”的基础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扩展,既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明底蕴、文化根基,又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进一步深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程度广度与历史空间。

   (三)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科学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从“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意义来理解“第二个结合”,既指出了“第二个结合”深刻的哲学意蕴,也揭示了“第二个结合”在新时代的巨大历史意义,这一重要论断为拓展中华文化的发展空间、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指明了方向。

   (四)提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重大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既是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以新的时代内涵的创新创造的成果,也是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而创新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科学指导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指引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1.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 

  新时代,我们党从正本清源入手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和武装,中央政治局多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题开展集体学习,先后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不断重温《共产党宣言》《实践论》《矛盾论》等经典,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提高理论运用的能力和水平。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传承弘扬 

  新时代,我们党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增强了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近年来,国风国潮广受欢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年轻人实现双向奔赴。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有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在全社会得到广泛弘扬。

   3.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提升 

  新时代,我们党致力于在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上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4.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新时代,我们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系统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的创新、五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加快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步伐,提高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总的来说,公共文化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5.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新时代,在党和国家的引领下,“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了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促进了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扩大和引导了文化消费,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6.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新时代,我们党统筹推进公共外交、人文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讲述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努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听清听懂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现更加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

  总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高,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显著增强。让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绽放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迷思,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深化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和资源挖掘,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形态和现实形态进行科学考察,形成了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2.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发展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华文明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角度,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全局思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解决了定性、定位、定向问题,为建设具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的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科学遵循。

  3.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精神指引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是一种极具历史贯通性和强大生命力的文明形态。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并仍然以独特的方式和结构塑造着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解决一些长期性、根本性、紧迫性国际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和新方法。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2-02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