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孙亚强]记录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的真相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5-04-09  作者:孙亚强

 

国家级传承人吴明新在表演伊玛堪说唱

    由黑龙江省文化厅组织编纂,前后历时三载而成的《伊玛堪集成》(以下简称《集成》),已由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著名民俗专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任《集成》名誉主编,黑龙江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宋宏伟任主编。

  《集成》为三卷本,分绪论和七个篇章,共收录伊玛堪说唱48部,图片300余幅,总计230余万字,比较完整、客观、系统地反映了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的全貌,收录了诠释伊玛堪说唱传承区域、代表性传承人、历史渊源、表现形态、文化价值、濒危状况及抢救保护的重要理论学术论文。可以说,该书囊括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存世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融专业性、学术性、文献性、鉴赏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是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挖掘整理的一次历史性总结和抢救成果的全面呈现,是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成果,具有极高的文献收藏、学术参考和档案文化普及价值。

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赫哲族世居我国东北三江流域,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古老民族,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创造了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渔猎文化。伊玛堪说唱——赫哲族特有的一种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就是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的结晶,是族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对于存续赫哲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集成》第一、二篇,共收录伊玛堪说唱作品48部。如果算上不同版本的篇目,则多达67部之多,其中长篇14部,短篇34部,故事19部。由于历史原因,对濒危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搜集、整理非常困难。1934年,我国著名民族学家凌纯声在实地调查报告《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首次在境内以文献形式记载了伊玛堪说唱故事。自20世纪80年代起,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才经过有关人员的翻译、整理,以汉语的形式陆续汇编成集出版。《集成》收录了从上世纪30年代起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抢救出的极为珍贵的伊玛堪说唱作品遗存。其中,包括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的《木竹林》《什尔大如》《阿尔奇五》等19篇伊玛堪说唱故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尤志贤、马名超、王士媛、黄任远等专家学者采录的《安徒莫日根》《满都莫日根》《木都力莫日根》《香叟莫日根》等传统长篇伊玛堪说唱名篇。此外,还包括近些年新搜集到散失于民间的一些作品,有的还是首次出版。如《窝呼德莫日根》,是清初以来流行于乌苏里江一带的伊玛堪说唱,1983年由著名伊玛堪艺人葛德胜说唱,伊玛堪说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其女儿葛玉霞整理。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几代人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对于这些作品,尽管当时采录的初衷及方式不尽相同,但为日后对伊玛堪说唱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和跨学科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其规范、严谨的采录实例,对非遗保护重要组成部分的田野调查,具有借鉴和指导的意义。

活态传承与绝响重生

  第三篇“注音伊玛堪”是将葛德胜说唱的《满都莫日根》《沙伦莫日根》,由赫哲族翻译家尤志贤用国际音标逐字标注,并翻译成汉字。伊玛堪说唱的传承主要是以口耳相授、家族传承的方式,在赫哲族语言几近消失的情况下,注音记录的方式不仅可以为传承人提供统一教材,而且更有利于伊玛堪说唱扩大传承地区、拓展传播范围。

  在《集成》的第四篇“伊玛堪音乐”中,对伊玛堪说唱的音乐分类及曲调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确认,将之分为吟诵调和叙事歌调两类。其可贵之处在于,过去其音乐是以内容、篇幅进行分类,现在改为以音乐本体的体裁功能及形态特征作为分类的标准,从音乐分类学的角度看,这无疑是进了一步。这一部分,共收录伊玛堪唱腔曲谱53例,其中大唱41例,小唱8例,选段4例。

  20世纪80年代,葛德胜、吴连贵、尤树林、尤金良等著名艺人曾录制了一批盒带。而今,这些人大都已离世,这些录音成为绝响。《集成》将之记录下来,译成曲谱,方便了伊玛堪说唱传承,还解决了自然传承传播中出现的遗忘或记忆模糊等问题,为资料的存储提供了条件,既有益于静态保存,又便于活态传承。

多视角研究与现状调研

  在第五篇“传承人口述史”和第七篇“歌手、翻译家简介”中,分别介绍了葛德胜、吴明新的口述历史,以及部分歌手、翻译家和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传记与简介。记录了伊玛堪歌手旧社会“吞声”和新社会“放声歌”的人生历史,再现了学者抢救保护伊玛堪说唱的艰辛历程和执着、坚守精神。

  黑龙江省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大力保护和延续传承,开拓性地提出了记录式、研究式、活态式、生产式、传播式和整体式等保护方式。从第六篇“伊玛堪说唱调研”中得悉,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的抢救、保护与传承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使保护成果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日益增强。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先后成立了5个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传习所,结合传承人掌握的“大唱”片段和“小唱”,以传统的伊玛堪说唱《希特莫日根》为统一教材,恢复传统“大唱”,全面、系统、科学、活态地开展传承活动。对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的保护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集成》的“绪论”对几代专家伊玛堪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阐释。值得一提的是,它从文学的角度,将伊玛堪作品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莫日根——阔力”型。此类型一般被赫哲族说唱艺人称为大唱,是伊玛堪作品的源头,是其最原始、古老的部分。其特征是体现最初赫哲人“万物有灵”的思维模式,以及与萨满文化密切联系的世界观和神灵观。其二为“传奇故事型”。此类作品的最大特点首先是“非英雄化”,即“莫日根——阔力”主轴的消失,突出故事的传奇特征;且有自由性,即叙事结构的自由,突破了颂扬萨满英雄的老套路;还具有多彩性,即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更趋于鲜活,说明伊玛堪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三种类型是“生活故事型”。此类作品被伊玛堪艺人称为“小唱”。多为新的作品,有浓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标志伊玛堪已从最初的神灵境界转入现实的生活世界。

  《伊玛堪集成》的出版发行,是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黑龙江省文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为弘扬民族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华文化宝库添加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04月08日 10版)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