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四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在伊斯梅利亚召开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5-04-20  作者:褚国飞
  中国社会科学网开罗讯(记者 褚国飞)第四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于当地时间4月16日在埃及伊斯梅利亚成功举行。大会主题为“古典智慧的现代价值——中非古代文明对当代全球性挑战的启示与镜鉴”,来自中国和非洲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外交使节、媒体记者等共百余人出席开幕式。本届大会设“中非古典文明中的治理经验互鉴”“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城市与乡村治理:挑战与应对”“考古合作与文物保护”三个分论坛。
  第四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古典智慧的现代价值——中非古代文明对当代全球性挑战的启示与镜鉴”于当地时间4月16日在埃及伊斯梅利亚举行。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王宙/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本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主题,既是落实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精神的重要实践,也是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的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注脚,更是对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智慧献礼。
  高翔指出,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脱钩断链”愈演愈烈,全球南方加快崛起。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希望我们的政治家们、学术精英们回望历史,从先民的思想智慧、成败得失中汲取赢得未来的知识和营养。中华文明与非洲文明始终是璀璨的“双子星座”,中国与非洲的文明交往史,是一部跨越山海、和合共生的壮丽史诗。着眼今朝,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文明互鉴注入新动能。中非关系在此次峰会上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非共同推进公正合理的现代化、开放共赢的现代化、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多元包容的现代化、生态友好的现代化与和平安全的现代化,并启动“文明互鉴伙伴行动”等十大伙伴行动。中非双方不仅成为南南合作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更向世界宣告,发展中国家完全能够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共创人类文明新形态,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
  高翔强调,作为中非人文交流的旗舰平台,中非文明对话大会始终秉持三大使命:一是筑牢中非友好的文化根基,二是探索文明互鉴的实践路径,三是贡献全球治理的南方智慧。高翔就深化中非文明互鉴提出三点倡议:第一,溯文明之源,以古典智慧启迪现代治理;第二,聚创新之力,以文明对话助推发展实践;第三,担时代之责,以中非合力重塑文明叙事。在高翔院长的引领下,中国非洲研究院正在组织撰写非洲通史,旨在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把客观、真正尊重非洲文明的真实的历史还给人民告诉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推动中国非洲研究院持续开展深层次、多样化的思想对话与学术交流,始终将推动中非文明互鉴作为重要使命。
  中国驻埃及大使兼驻阿拉伯国家联盟全权代表廖力强,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主任、前外交部部长助理、埃及前驻俄罗斯大使、中国非洲研究院顾问伊扎特•萨阿德•赛义德,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副校长、教授穆罕默德•萨阿德•扎赫卢尔,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教授哈桑•拉加布等在会议开幕式致辞。赛义德指出,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的新时期中国对非政策理念,宣示中非是命运共同体,2024年又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202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中非合作增添文化与人文维度,推动双方更深层次的互信与合作。通过中非文明对话大会等平台,双方强化文化与社会纽带,推动建立基于共同利益与相互理解的长期伙伴关系。扎赫卢尔指出,此次会议在埃及举行,肯定了埃及作为东西方重要桥梁的地区和国际地位,以及在促进不同文化和民族相互理解方面发挥的突出作用。苏伊士运河大学及其孔子学院作为实践典范,通过学术交流、职业培训及企业就业论坛等机制,搭建中埃人才培养与文化交流平台,并联动非洲其他孔子学院共享经验,破解协作壁垒,共同推进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拉加布表示,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既是为了回顾中非古老文明的辉煌,也是为了共同探寻古典智慧应对当代全球性挑战的启示。相信通过今天的深入交流与对话,必将为中非文明互鉴注入新的动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非智慧与中非力量!
  第四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古典智慧的现代价值——中非古代文明对当代全球性挑战的启示与镜鉴”会场现场。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王宙/摄
  此次中非文明对话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非洲研究院、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共同主办。高翔院长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苏伊士运河大学赠送了阿拉伯语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4卷。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5-04-17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