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蒙古文学研究拾璀》与蒙古比较文学问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9-05-19  作者:记者 孙文振

书名:《蒙古文学研究拾璀》(上、下册)

作者:陈岗龙

出版单位: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5月6日,《蒙古文学研究拾璀》与蒙古比较文学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对学术著作《蒙古文学研究拾璀》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点评、总结,对蒙古比较文学研究的学科建设展开深入探讨。

  《蒙古文学研究拾璀》分上、下册,共收录北京大学教授陈岗龙自1993至2017年用蒙古文撰写的46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为蒙古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和研究范式奠定了基础,并将个案研究、两种文学的比较研究拓展至多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东方民间文学研究及世界民间文学研究课题。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朝戈金认为,作为一位出色的蒙古族学者,陈岗龙的学术研究沟通了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沟通了创作和研究,沟通了文学和民俗学,沟通了蒙汉传统,沟通了文学翻译、学术翻译和文学研究。他的《蟒古思故事论》是民间文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他的关于尹湛纳希、哈斯宝等人的讨论是书面文学研究中较有影响的成果;他出版了多种蒙古文诗集,对作家创作背景、心理、民族情感等的讨论,具有从外部(学者立场)或内部(作家感受)出发认识问题的能力。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齐木德道尔吉认为,陈岗龙不仅在蒙古文学领域成绩突出,而且在蒙古英雄史诗、蒙古宗教文学研究等领域起着引领作用。

  在会议研讨阶段,围绕“蒙古比较文学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主旨,赤峰学院教授敖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斯钦巴图,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拉斯格玛、叶尔达等作了主题发言;专题研讨部分,围绕“蒙古比较文学问题”,专家学者进行了“《蒙古文学研究拾璀》与蒙古比较文学”“蒙古文学与中国多民族文学”“蒙古文学与东方文学”3场讨论。

  敖敦认为,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100多年的曲折发展,今日已经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显学”。在中国,比较文学于上世纪80年代崛起,90年代繁荣,在新世纪将成为“全球比较文学发展第三阶段的代表”,亟待全面建设与新时代中国比较文学崇高使命“建构人类精神共同体”相呼应的蒙古比较文学学科。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王邦维,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主任朝格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乌云毕力格,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满都呼,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国际蒙古学协会副会长乌云毕力格,内蒙古文联《金钥匙》编辑部主任赛音朝格图等,从不同角度对这部论文集及陈岗龙的贡献进行了点评,并对蒙古比较文学研究及相关学科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认为, 此次研讨会为学界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视角和契机、一个开放的研讨平台,使大家能以更开阔的视野去观察、思考与展望,不断提升蒙古比较文学研究的水平,共同推动中国蒙古比较文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内蒙古文联《金钥匙》编辑部协办。

  原文载于:《中国民族报》(2019年5月10日)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05-13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