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文学史料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宁夏大学召开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9-04-17  作者:记者 金春平

会议现场 通讯员 金春平/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 金春平)由宁夏大学主办的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学术研讨会近日在银川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贺兰山下,为宁夏大学民族学学科群建设献计献策。宁夏大学相关部门、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会上,宁夏大学校长何建国教授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表示,宁夏大学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将其作为开放办学的重要形式、开阔眼界的重要方式、加强合作的重要渠道。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中,切磋学术、增进友谊、促进合作,共同推进民族学学科群的发展。宁夏大学也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努力在“大联合、大协同、大合作、大攻关”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性成效。

  宁夏大学副校长许兴教授主持会议。他表示,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学科群建设是学校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对推动宁夏大学开放式协作、开放式办学具有重大意义,希望与会专家提出新思想、新观念,促进宁夏大学建立立足宁夏、面向区域的学术平台,为开阔相关学科专业化发展添动力添实力。

  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杜建录教授介绍了宁夏大学民族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他认为,以民族学为核心打造学科群建设是宁夏大学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重点,围绕重大项目成果邀请权威专家给予支持,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提出,宁夏作为民族融合的核心区具有丰富的民族史料资源,宁夏大学民族学工作特色鲜明。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宁夏大学共同探讨民族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对推动相关研究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议同时举行了赠书仪式。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方铭、原宁夏文史馆馆长杨继国分别代表区内外专家学者向宁夏大学赠书。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吉林大学沈文凡教授认为,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的域外视角,特别是东亚日韩观不可或缺,它是理论本土化研究的重要阐释维度,是深度把握的补充。从中可见东亚日韩古今学者的心态与选择,对于我们建构与审视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如西夏文学、羌族文学、回族文学等有重要的人类学价值,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传播中华文化,整理、辨析,回顾反思域外日韩古今学者的论争史料,以及“一带一路”文化建设,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安徽师范大学胡传志教授认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学包括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语言文学,研究北方民族文学,要进一步发掘和整理相关文献,不能局限于文学成就,不能局限于某一民族文学,还要充分认识到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意义。文学是不同民族之间交流的载体,是民族融合的推进剂,是民族和谐的润滑剂。研究古代北方民族文学,要研究民族文学融入华夏文化的过程、特点,揭示民族文学对丰富华夏文化的独特贡献。同时,还要研究民族文学在与华夏以外周边地区交流过程中的意义。

  在西北民族大学洛肯教授看来,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是历代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既包括以古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也包括用汉语文创作的作品。清代少数民族诗文创作蓬勃遽兴,超越前代,其文学创作对清代文学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既是本民族的,又是汉语文文学的光辉篇章。学界对清代少数民族诗文别集的点校整理工作的有所忽视,已影响到当下纵深发掘与横向拓展相结合的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研究框架的建设。清代少数民族诗文别集的整理工程是我国古籍整理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呼吁应早日提到重大研究规划当中。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胡玉冰教授认为,民族文学研究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相关文学人物、文学现象、文学文献等研究要事实求是,不虚美,不夸饰。新时代客观上已具备了集成式汇集此类史料的基本条件。因民族文学史料自身的特殊性,其整理研究需要特殊的政策加以支持。但由于缺乏领军人才,缺乏稳定的学术团队和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民族文学史料特别是古典文学史料整理研究得还很不够。当下,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文献整理研究的支持力度,设置专门的重大计划,充分调动民族地区相关学术力量,与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术团队形成合力,协同攻关,以更好地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吴晓东研究员提出,民间文学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资料搜集与研究,资料的搜集是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搜集的目的、田野关系与伦理、内容的选择、搜集团队的配合与时长、记录誊写的方式、搜集与整理的关系、译注的理论、入库的编订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不是独立分开的,而是一个统一体,比如搜集的目的决定了一切,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搜集的方式,入库储存的方式。搜集的目的不同,无法在同一层面上提出搜集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搜集资料的辅助工具有所变化,搜集的方式有所改变,标准也有所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孙少华副研究员认为,自从有文字的记载开始,西北地区就对中原汉民族王朝具有重要影响。从某种文化意义上来说,作为中原地区的“抗衡”力量,古代西北地区从经济、政治、军事、历史、文化、文学等等各方面,曾经对中原地区形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通过衔接中原与西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文化活力。正是在这种“对抗性文化合力”基础上,古代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学对整合中华民族的文学观念起到了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宁夏地区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学资源。宁夏古称朔方,据《乾隆宁夏府志》卷十八《艺文》,奏疏、诗、赋、赞、铭、颂、序、议、说、传、书、记等文体,众体具备。尤其是诗歌作品,收录唐以下至清代诗歌二百五十余首,是对宁夏地区风景、人物、学术活动的全面反映。今天,全面搜集、整理宁夏地区古代民族文学史料,并进行系统研究,对丰富中华文学史料库,尤其对推进中华文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海南师范大学毕光明教授认为,史料只要具有了文字载体,彻底丢失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容易丢失的史料是由口耳相传或者仅仅存在于差异性个体身上的文史资料。口耳相传曾经是民间文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新中国文化普及后,这些民间艺术中的绝大部分精品经大规模搜集整理已经转换为文字,成为本体性文学史料,如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民族史诗、民间故事和歌谣等。为保持民间艺术的原生态,今天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抢救性发掘。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学分会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徐希平表示,文学研究的基础是史料,在经历20世纪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过程之后,回归原典,注重文献又重新为学界所强调,成为共识。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意义重大,需要借鉴古典文献学基本原则,充分认识民族文学史料多样性和特殊性,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探索,为中华文学发掘和传承瑰丽宝藏,为民族文学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河北人民出版社、集美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山西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宁夏文史馆、宁夏作家协会、宁夏评论家协会、宁夏文学艺术院、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宁夏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并就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据介绍,本次“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学术研讨会”由宁夏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民族文学学科建设负责人任淑媛教授牵头承办,是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汇编成果的集中呈现,同时也涵盖了民族文学研究的观念与认知、主体与对象、政策与实践、理论与史实的等问题,从而为推动当前民族文学研究转型,为民族文学史料研究的全面、深入和系统的开展搭建起全国性的学术平台。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胡玉冰教授认为,民族文学研究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相关文学人物、文学现象、文学文献等研究要事实求是,不虚美,不夸饰。新时代客观上已具备了集成式汇集此类史料的基本条件。因民族文学史料自身的特殊性,其整理研究需要特殊的政策加以支持。但由于缺乏领军人才,缺乏稳定的学术团队和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民族文学史料特别是古典文学史料整理研究得还很不够。当下,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文献整理研究的支持力度,设置专门的重大计划,充分调动民族地区相关学术力量,与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术团队形成合力,协同攻关,以更好地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吴晓东研究员提出,民间文学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资料搜集与研究,资料的搜集是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搜集的目的、田野关系与伦理、内容的选择、搜集团队的配合与时长、记录誊写的方式、搜集与整理的关系、译注的理论、入库的编订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不是独立分开的,而是一个统一体,比如搜集的目的决定了一切,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搜集的方式,入库储存的方式。搜集的目的不同,无法在同一层面上提出搜集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搜集资料的辅助工具有所变化,搜集的方式有所改变,标准也有所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孙少华副研究员认为,自从有文字的记载开始,西北地区就对中原汉民族王朝具有重要影响。从某种文化意义上来说,作为中原地区的“抗衡”力量,古代西北地区从经济、政治、军事、历史、文化、文学等等各方面,曾经对中原地区形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通过衔接中原与西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文化活力。正是在这种“对抗性文化合力”基础上,古代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学对整合中华民族的文学观念起到了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宁夏地区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学资源。宁夏古称朔方,据《乾隆宁夏府志》卷十八《艺文》,奏疏、诗、赋、赞、铭、颂、序、议、说、传、书、记等文体,众体具备。尤其是诗歌作品,收录唐以下至清代诗歌二百五十余首,是对宁夏地区风景、人物、学术活动的全面反映。今天,全面搜集、整理宁夏地区古代民族文学史料,并进行系统研究,对丰富中华文学史料库,尤其对推进中华文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海南师范大学毕光明教授认为,史料只要具有了文字载体,彻底丢失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容易丢失的史料是由口耳相传或者仅仅存在于差异性个体身上的文史资料。口耳相传曾经是民间文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新中国文化普及后,这些民间艺术中的绝大部分精品经大规模搜集整理已经转换为文字,成为本体性文学史料,如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民族史诗、民间故事和歌谣等。为保持民间艺术的原生态,今天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抢救性发掘。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学分会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徐希平表示,文学研究的基础是史料,在经历20世纪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过程之后,回归原典,注重文献又重新为学界所强调,成为共识。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意义重大,需要借鉴古典文献学基本原则,充分认识民族文学史料多样性和特殊性,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探索,为中华文学发掘和传承瑰丽宝藏,为民族文学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河北人民出版社、集美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山西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宁夏文史馆、宁夏作家协会、宁夏评论家协会、宁夏文学艺术院、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宁夏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并就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据介绍,本次“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学术研讨会”由宁夏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民族文学学科建设负责人任淑媛教授牵头承办,是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汇编成果的集中呈现,同时也涵盖了民族文学研究的观念与认知、主体与对象、政策与实践、理论与史实的等问题,从而为推动当前民族文学研究转型,为民族文学史料研究的全面、深入和系统的开展搭建起全国性的学术平台。

宁夏大学校长何建国致辞 通讯员 金春平/供图

宁夏大学副校长许兴主持会议 通讯员 金春平/供图

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建录致辞 通讯员 金春平/供图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致辞 通讯员 金春平/供图

赠书仪式 通讯员 金春平/供图

与会学者向宁夏大学赠书 通讯员 金春平/供图

学者合影 通讯员 金春平/供图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04-17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