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学术研讨会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联合主办,贵州省民俗学研究所、贵州省省级重点支持学科民俗学学科组承办。
来自北京、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科研院所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此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3篇,涉及苗族、维吾尔族、壮族等10个少数民族。学者们就史诗翻译、史诗类型、史诗仪式与叙事等问题进行交流。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资源十分丰富,加强对其调查研究和保护对于构建史诗与口头传统的中国范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石云辉校长致欢迎辞,他向与会嘉宾简要介绍了黔南师院的发展概况并对参加此次会议的嘉宾及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黔南师院始终坚持“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现已在水族石雕艺术、芦笙文化、“牙舟陶”产业化、民间宗教音乐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会长、秘书长罗杨发表讲话,他说,史诗是一个民族、国家文明的丰碑,文化的象征, 是认识和了解各民族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座民族精神标本的博物馆。对于实施的研究与民族文化的传承,道路还很漫长、艰辛,史诗研究人员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南方史诗侧重于文化的创造、偏重神话色彩,希望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通过共同努力形成中国自己的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学术研究学派。他强调,通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理论和方法创新,坚持学派和话语权的创新,就一定会形成一个有品德有尊严的当代史诗研究学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具有时代担当的世界意义。
开幕式结束后,进行大会报告交流,黄中祥、蒋彬、龙耀宏、蔡熙、王星虎等学者作主题发言,下午分为两小组共安排18位专家发言。(通讯员:蒙耀远)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