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六讲:神话的“形式”研究问题[吕微]
“新世纪民间文化讲坛”系列之六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2-09  作者:民族文学研究所科研处

第六讲:神话的“形式”研究问题

主讲人:吕微  研究员

时间:2005年12月6日(星期二)下午 2:00—4:3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院部大楼11层西段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吕微,山东莱芜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神话史、民间文学史。主要著作有:“‘昆仑"语义释源”(《民间文学论坛》1987年4期)、“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祸故事”(《文学遗产》1996年4期)、“‘息壤"研究”、(《中国文化》1996年14期)、“农耕文化语境中的送穷习俗与如愿故事”(《民俗曲艺》1998年111期)、“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史写作”(《河北学刊》1998年6期)。社会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联系地址:100732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讲座内容简介·

  本讲座以中国现代学者引进西方经验性的“神话”概念所带来的文化误读为由,说明经验性的“理论旅行”如何可能造成对被研究主体的先天文化结构的任意切割,从而阻碍了主体间、文化间实质性的相互理解。而索绪尔关于主体先天语言形式的学说为我们回溯到被研究主体的先天观念结构,进而为主体间、文化间超越经验层次,在先天价值的基础上的对话和相互理解开辟了发人深省的思路。

  经验研究的问题,尽管在人文学科中已经暴露,但尚未引起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者的充分重视。在处理主体间、文化间的比较等课题时,传统的、经典的经验研究的“主-客”模式不仅严重损害了被研究主体的自我表述,也无助于主体间在先天价值层面的深刻对话。

大纲:

一、绪论:经验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二、索绪尔论作为观念-形式世界的语言
㈠   语言的共时性、集体性与先天性
㈡   词:语言单位的意义与价值
㈢   任意性:观念-形式世界的构造原则
三、结语:神话在叙事的先天形式关系中的价值地位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