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何彬:数据的保存和标示——日本民俗学数据处理方法解析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18  作者:何彬

  民俗学调查报告或民俗研究论文里使用的一览表、时间顺序表之类的表格与照片、形状示意图、地点示意图、位置示意图等等,总括起来称其为“民俗图表”。而以一般地图或空白地图为基本载体和操作基点,在图上标示出特定的、代表某种或某类民俗事项数据的符号的图形,如某项民俗现象的分布图、变迁图、异同图等的图形,则一般被归入“民俗地图”类。

  “民俗地图”指从民俗学记录及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各种符号标示民俗事象的类型、数量、形态以及某种民俗的特性、变迁规律等信息数据及研究内容的地图。民俗地图的标示载体是一般地图,民俗地图的标示符号,代表民俗事象或民俗事象分析的信息和数据。

  民俗图表或民俗地图都是民俗学论文经常使用的辅助性表述方法。然而,它不仅仅是帮助读者清晰地理解作者论述或记述民俗的工具,更重要的,民俗地图首先是辅助研究者本身整理、分析民俗数据的重要工具和方法。日本民俗学界将民俗地图标示法首先定位于民俗学研究辅助方法之一,具体归属于民俗资料整理方法类。

  民俗地图的产生,是地理学与民俗学相关联的发端。地理学的意识和地图绘制法导入民俗学领域后,并没有像人文地理学的各个分支那样拓展为民俗地理学之类的新领域,而是形成了民俗地图的绘制使用技术以及民俗地图研究法这一具体的民俗资料整理方法和认识方法。

  民俗地图的基本功用在于:利用地图的平面可视和广域显示、时间轴表示等特性,可以标示出民俗传承的地理性分布、认识民俗现象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存在表象与差异。将民俗事象标示于地图,可以向人们展示某个空间范围内民俗事象的横向关联或相对独立性。标示时间性符号,则可以在地图上展示某个时间段范围内民俗事象的历史相关性即民俗事象的纵向关联。

  制作者把民俗文化资料数据化、符号化之后标志于地图; 读者通过读解民俗地图的各种符号,解析符号信息,可以实现把握民俗数据、还原民俗现象的作用。经过分析信息符号,抽取民俗事象的深层特性或某种规律性、象征性,还可以达到抽取某项民俗或某地区或社区民俗文化规律的终极目的。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