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文沙龙第42期·综述】“《格萨尔·贵德分章本》的抄本属性及其译者的贡献”综述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2-07-05  作者:央吉卓玛

第42期民文沙龙现场     郭翠潇/摄

  2022年6月21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文所)民文沙龙第42期“《格萨尔·贵德分章本》的抄本属性及其译者的贡献”在腾讯会议上举行。本期沙龙由民文所李连荣研究员主讲,杨杰宏副研究员主持。

  李连荣认为《格萨尔·贵德分章本》不仅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部藏文《格萨尔》史诗,也是完整汉译的第一部《格萨尔》史诗,《贵德分章本》在《格萨尔》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自发现且汉译以来,虽然已过去了60多年,但对其研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开。出现这种情况,其主要原因仍然与该藏文抄本的散佚有关。特别是其仅存“修改严重的”汉文译本这种尴尬局面的现状。近年来,甚至就连其有无藏文抄本原本问题,也在学界产生了怀疑。讲座通过介绍汉译印刷经过,参照与该抄本具有密切关系的几个抄本,尝试说明了该藏文抄本的真实性问题及其译者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主讲人:李连荣      郭翠潇/摄 

  首先,李连荣介绍了《贵德分章本》自1957年汉译以来形成的多个汉文文本资料(3种主要资料与1种参考资料):(1)《青海湖》(杂志)1958年6月号至12月号连续登载的由华甲(化甲)、王沂暖翻译、整理的《格萨尔王传》“第一章万花岭上诞英雄”与“第二章远征北地降妖魔”的篇章内容;(2)华甲、王沂暖翻译整理的《格萨尔王传》(草本一)至(草本四)共4册(青海省文联编印于1959年4月西宁)的资料本;(3)王沂暖、华甲翻译之《格萨尔王传(贵德分章本)》(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4)1种参考资料(两册):由青海省文联民间文学研究组搜集,王沂暖、华甲、徐国琼、歌行、可国翻译整理的《格萨尔王传·霍尔侵入之部》《格萨尔王传·平服霍尔之部》(青海省文联1959年7月编印)。以上两册是在《贵德分章本》第五章“征服霍尔”汉译文的基础上进行“分册整理”的内容;其中部分内容也曾在《青海湖》(1959年、1960年)上登载过。

  其次,介绍了与《贵德分章本》关系密切的几个藏文抄本:即(1)《民和分章本》(有人称为“俄罗斯藏分章本或俄藏分章本”),其藏文名称为gling seng chen rgyal povi skyes rabs rnam par thar pavi levu zhes bya ba bzhugs so(《岭雄狮王的本生传》),该抄本1885年由波塔宁搜集于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的贡刹寺,1961年由策·达木丁苏伦出版于蒙古国;(2)《化隆分章本》,该抄本的藏文书名为:gling seng chen rgyal povi gser gyi lo rgyus bzhugs so(《岭雄狮王的黄金史》),1959年由徐国琼搜集于青海省化隆县甲加村(若素寺)的合尔纳活佛处;(3)《强曲艺人分章本》,该抄本藏文全名是gling seng chen rgyal povi grung(sgrung) byang bdud dang hor vdul bavi byon tshul dang bcas pa shin tu bsdus pa(《岭·雄狮王的史诗降伏北魔与霍尔之极简经过》),简称为hor ling bsdus pa(《霍岭简本》),1979年出版于印度德里。

  李连荣认为,通过分析与对比上述资料,可以确信《贵德分章本》是长期传承于贵德地区的一部重要藏文手抄本。两位汉文译者发挥各自特长,很好地阐释和演义了《贵德分章本》,展现了《格萨尔》史诗的典型特征,在汉译《格萨尔》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讨论环节,杨霞研究员认为这类研究在资料的搜集、整理、细读和分析方面要求较高,具有分析对象繁复冗杂,研究难度较大的特点,十分考验研究者的功力。通过对《贵德分章本》及其同属抄本系统的细致对比和分析,李连荣研究员在文本属性辨析、版本比较、具体文本细读和抄本系统综合研究方面的长期积累和洞见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开辟了相关研究的有效路径和规范;李连荣研究员的抄本研究未排斥田野证据、文本细读不缺乏整体视野也是其开展学术实践的可取之处。

  意娜研究员认为,当下的格萨尔史诗研究运用经典研究范式进行分析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值得学界关注。李连荣研究员的相关学术实践长期以来致力于格萨尔史诗文本的研读和分析,注重史诗研究方法的继承和超越,对当下的史诗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李连荣研究员在《贵德分章本》及其同属抄本系统的研究工作中综合运用域内和域外、口头和书面、文献和田野等多种研究材料和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提出的相关概念值得深入探讨和追索。实际上,“同属抄本系统”概念的提出与解释学视域下的史诗研究一脉相承。此前的相关研究注重史诗的口头性及其文本,对抄本的观察是基于静态的,似乎其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然而,通过李连荣的研究发现抄本并非一成不变,通过聚焦时空,关注其中方言的时代性和特异性维度,可以窥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唯一性的格萨尔史诗传统的经典化建构过程。

  玉兰副研究员认为,李连荣研究员与自己近年来的研究路径十分契合。她指出蒙古族格斯尔与《贵德分章本》的内容相对应,因此研究格斯尔离不开对《贵德分章本》的研读和分析。目前在《贵德分章本》和格斯尔各版本的对比研究方面,积累了很多学术成果,但是也存在有待解答的疑问,如版本间的互涉关系和文本类属及其版本联系就是学术界最为关注的问题。玉兰认为基于格斯尔史诗文本属性的复杂性,需要拓展研究思路和方法,单独的版本学研究可能难以回答复杂问题。从方法论角度而言,李连荣研究员对文本中语词的研究已进入语文学领域,因此对具体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央吉卓玛助理研究员认为,格萨尔史诗抄本体量庞大,形态各异,对比分析颇具难度。作为安多藏区广泛传播的格萨尔分章本及其相关文本的研究实践历史悠久,成果丰富,然而从抄本属性和同属抄本的对比分析出发,结合文本细读和远读探讨系统内抄本间谱系关系的学术实践尚付阙如。央吉卓玛认为李连荣研究员对《贵德分章本》及其同属抄本系统的研究在相关领域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格萨尔史诗作为藏族口头传统的典范文本,对其书写文本的研究往往需要打通学科壁垒,开展多学科研究,李连荣研究员在对包括《贵德分章本》、《强曲艺人分章本》、《民和分章本》和《化隆分章本》在内的抄本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时,在口头传统、书面文学、历史文献学、版本学以及历史地理学等学科领域自由穿梭,对格萨尔乃至其他史诗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宋贞子助理研究员从朝鲜族盘索里传统文本演讲路径出发,认为在《贵德分章本》之前可能存在“前底本”,这类文本存在的价值在于为口头传统传承和发展提供便利。通过梳理朝鲜族春香歌经艺人传诵、记录、加工和整理的完整过程,宋贞子认为相关传统不仅对整合传统和文字普及具有重要意义,还具有打破文字垄断和阶层跨越等社会价值。此外,她还借《春香歌》的文本化过程探讨了民间口头传统向通俗小说过渡的复杂过程。

  李连荣研究员对与会学者和线上参与者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并进一步就“同属抄本系统”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补充阐发。

  最后,杨杰宏副研究员在总结发言时表示,文本分析和解读无捷径可言,唯有深入具体文本的字里行间,体味其言内言外之意方能得其精髓。古今中外,很多大家学者都是通过多年深耕,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才能获得令人折服的学术成果。

  (央吉卓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