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文沙龙第21期·预报】[范子烨]草原音乐与中原文学——以潮尔艺术为核心 6月4日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9-05-27  作者:民文所

民文沙龙 

    第21期“民文沙龙”活动预报  

    

  题 目: 草原音乐与中原文学——以潮尔艺术为核心

  报告人:范子烨

  时 间:2019年6月4日(周二)13:3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会议室(建国门内大街5号11层西段1117室) 
 

 

  内容提要

 

  游牧人古老的潮尔艺术贯穿了整个丝绸之路。潮尔(Choor)是一种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的复音音乐。潮尔的本意就是和声。潮尔的蒙古语准确发音为“choor”,而欧洲诸国的和音、和弦、和声、圣咏、众赞歌与合唱等音乐专业术语分别是chorus(希腊)、choral (德)、chorus(英)和chord(法)等等,其词根非常相似。这种古老的潮尔艺术通过丝绸之路连接了整个欧亚大草原,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在我国的绚烂的文化史中,北方游牧民族的潮尔艺术对中原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中原文学的基因。影响所及,包括诗词歌赋等等。而丰富的古代汉语文学经典对草原音乐进行了深度的文化演绎和淋漓尽致的诗意书写,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完美融合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景观,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讲座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文化史个案:

  (一)胡笳的哀怨:莫顿•潮尔(胡笳)与中原文学;
  (二)口簧的激情:霍姆斯•潮尔(口弦琴)与中原文学;
  (三)长啸的穿越:浩林•潮尔(呼麦)与中原文学。
  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第一,古代文献与现代遗存相印证;第二,音乐学分析与诗学解读相结合;第三,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第四,个人的艺术实践与文献、文本分析相结合;第五,美学分析与历史学解读相结合;第六,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与现代性的阐释相结合。 
 

  

 

 

报告人简介

 

 

 

  范子烨, 1964年5月生于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尼尔基镇。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系兼职教授,厦门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陶渊明文献集成与研究”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典音乐学,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史,蒙古音乐学,中古文学与文化,尤其偏重于中古时代音乐与文学之关系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魏晋风度的传神写照——〈世说新语〉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悠然望南山——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东方出版中心,2010),《中古文学的文化阐释》(台湾成文书局,2011),《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和《竹林轩学术随笔》(凤凰出版社,2012),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其中关于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的代表作主要有《呼麦与胡笳:中古时代的喉音艺术——对繁钦<与魏文帝笺>的音乐学阐释》,《鱼山声明与佛经转读:中古时代善声沙门的喉音咏唱艺术》和《自然的亲证——关于中国古代长啸艺术的音乐学阐释及其现代遗存的田野调查》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陶渊明作品互文性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陶渊明文献集成与研究”和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工程》三期工程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呼麦文化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2019年5月27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