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文沙龙第12期·综述】“《玛纳斯》诸问题” 综述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8-11-27  作者:海纳尔

  2018年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第12期“民文沙龙”活动在该所会议室举行。本期民文沙龙由吴刚博士主持,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主讲。参加此次研讨活动的主要有民族文学所科研人员、在站博士后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 郭翠潇 摄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以“《玛纳斯》诸问题”为题,引出了关于以下六个问题的探讨:1.《玛纳斯》的第一位演唱者是谁?2.《玛纳斯》史诗产生在哪个年代?3.《玛纳斯》史诗到底有多长?4.《玛纳斯》史诗到底有多少部?5.《玛纳斯》史诗如何演唱?6.《玛纳斯》史诗歌手是何种人?主讲人引用前苏联学者的观点,认为《玛纳斯》史诗同古代突厥语民族的挽歌习俗有关,是以挽歌为初始形态,通过代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为史诗,而史诗的第一位演唱者便是见证历史并为英雄诵唱挽歌的Erchiuul(厄尔齐乌勒)。此外他通过历史文献当中对于柯尔克孜族的称呼来说明柯尔克孜民族历史之悠远,而每一代艺人在传唱过程中融合了每一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形象,使得史诗不断发展,不断变异,因而《玛纳斯》史诗的具体产生年代也很难断定。关于《玛纳斯》史诗篇幅长度的问题,阿地里研究员列举了我国《玛纳斯》史诗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最后一次演唱版本和吉尔吉斯斯坦史诗艺人不同演唱版本,他认为史诗的篇幅在艺人的每一次演唱下都会有所不同,演唱语境和艺人的身体状况等客观条件都会影响艺人每一次表演的发挥,因此仅仅是艺人的演述能力不能决定史诗的篇幅。

  主讲人通过例举居素普·玛玛依演唱的《玛纳斯》史诗版本,介绍了八部史诗,分别为《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斯勒巴恰—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依》。在关于《玛纳斯》史诗的演唱这一章节,阿地里博士从口头程式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史诗艺人的演唱过程,他认为艺人在演唱时唱出一些核心词汇,并通过词语替换的方式保证诗行的押韵,从而激发艺人的一连串唱词,构筑出宏伟的诗篇。与从同时,阿地里博士还认为《玛纳斯》史诗演唱艺人对于程式的运用不仅包括语言程式,还包括非语言程式,即史诗艺人的动作、表情以及演唱语境等一系列要素,而这些非语言程式的介入大大提高了史诗的程式化程度,也是大多数《玛纳斯》史诗艺人在演唱过程中不需要乐器伴奏的主要原因。最后,阿地里博士介绍了史诗歌手即玛纳斯奇,阐述了玛纳斯奇与古代萨满之间的渊源关系,并且认为当前学界对玛纳斯奇的划分并不是十分科学。

  第12期民文沙龙现场 郭翠潇 摄

  讨论实录:

  吴刚:非语言程式和歌手的个性化特征要怎么区分?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每一位歌手演唱同样的故事时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一位歌手呈现出的程式化唱词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创编的,每一个歌手在手势、动作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性。非语言程式的提出启发于中国的戏曲研究。因此在现场采录时需要有视频记录,才能更好地呈现歌手的非语言程式。

  姚慧:《玛纳斯》史诗歌手的非语言程式是否存在风格上的差异?是否能完全被听众接受?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的动作、表情等不是完全固定的,风格上每一位歌手肯定是有区别,但是不像是戏曲那样符号化意义明显,歌手的动作、表情等都是为了配合演唱,是一个自然流露的过程。艺人在演唱史诗时,史诗情节的画面会像电影一样浮现在艺人的脑海中,此时他已经进入到一种狂迷的演唱状态,因此曾经所说的艺人神授技艺的观点也是从这个角度来的。

  郭翠潇:在运用口头程式理论研究《玛纳斯》史诗时是否有水土不服的状况?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期间存在着水土不服的状况,口头程式理论只讲到了南斯拉夫的《归来歌》,而柯尔克孜族中的史诗《艾尔托西吐克》的情节与《归来歌》一样。程式理论中所说的程式的最大类型是故事范型。而《玛纳斯》史诗中有更大的结构单元,可以称作是更大的程式单元。口头程式理论没有涉及到这种更大的程式单元。卡尔·赖歇尔运用口头程式理论对突厥语民族口头传统的分析较为详细。因此可以说口头程式理论对我们认识口头传统的本质特征起到了非常大的启发作用,但是也不能说是完美的,因为传统之间都存在差别。

  玉兰:《玛纳斯》和《江格尔》相近还是和《格萨尔》相近?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江格尔》在风格上和《玛纳斯》比较相近。《格萨尔》同宗教联系颇多,而《玛纳斯》的演唱和内容同宗教之间的联系较少。在少数版本中可能带有一些与宗教相关的内容,但是那也是艺人为了迎合某些受众的即兴创作,不是一种常态。

  张多:《玛纳斯》篇章的划分是怎么样的?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每一部当中,根据人物关系来织起情节的大网,但是有时听众也会请歌手唱某一个固定的章节,歌手会根据听众的情绪和热情度来演唱这一章节,或详细或简约。《玛纳斯》史诗的八部就是八代英雄的故事,是按照人物关系划分的,但是在歌手脑海中,《玛纳斯》就是八代英雄的故事。

  海纳尔:即兴性是否与口头传统的程式化程度之间有关?阿依特斯和史诗演唱的即兴性是否存在差异?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这两种口头传统中的即兴性是有差异的。在史诗当中,叙事有现成的结构部件,艺人需要按照情节的发展在演唱中将这些部件加以组合,组成唱词。需要滔滔不绝地演述。阿依特斯演唱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情节,歌手要根据另一个歌手抛出的关键词,接着演唱,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构筑唱词,因此也需要乐器的伴奏。

  卓玛:《玛纳斯》史诗中有没有提到史诗的第一个书面记录者是谁?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居素普·玛玛依唱本中提到厄尔齐乌勒是第一个演唱者,但是并没有说他是书写玛纳斯的第一人。包括居素普·玛玛依本人也对书写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书写高出口头传统。所以不能回答第一个书面记录者是谁。

  张建军:《玛纳斯》史诗中宗教成分为什么进入的不多?是否可以以史诗中的伊斯兰教内容为标准来断定《玛纳斯》史诗的产生年代?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本人在《<玛纳斯>与伊斯兰教》一文中谈到过这个问题。柯尔克孜族迁至中亚时很晚,16世纪迁至中亚的柯尔克孜族才接受伊斯兰教。《玛纳斯》史诗中之所以有伊斯兰教成分是因为后期歌手在演唱中,受到伊斯兰教强势社会的影响。而《玛纳斯》中同样有更多关于萨满教的内容,因此不能根据《玛纳斯》史诗中含有伊斯兰教成为而断定史诗的产生年代。

  在互动讨论环节,在座学者和研究生积极参与,从不同角度同主讲人深入交流。吴刚博士认为主讲人在史诗研究上很好地将史诗的内容研究和形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认为语境对史诗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海纳尔)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