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文沙龙】张多:民间的还是精英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演述者”的再认识 5月8日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03  作者:民文所

民文沙龙 

  第9期“民文沙龙”活动预报 

 

    

  论 题:民间的还是精英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演述者”的再认识  

  引言人:张多 博士

  评议人:刘大先博士、高荷红博士、毛巧晖博士、丹珍草(杨霞)博士、宋贞子博士、央吉卓玛博士

  时 间:5月8日(周二)下午1:30

  地 点:民族文学研究所会议室(1117室)

 

  引言人简介:张多,男,回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站博士后。2017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学术兼职: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美国民俗学会会员等。研究领域:神话学、民间文学、民俗学、西南少数民族。代表作有《遗产化与神话主义: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地的神话重述》(《民俗研究》2017年第6期)、《宇宙科技、宇宙观与神话重述:从嫦娥奔月神话到探月科技传播》(《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第2期)等。 更多介绍请参见>>>张多学术简历

  引言简述: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通常有作家文学、民间文学的分野,言下之意职业作家的书写是专业化、职业化和精英化的;而民间歌手、故事家的演述则是生活化、民俗化和草根性的。但是在引言人田野调查的经验之中,许多被我们标榜为“民间”的演述,实际上反而是精英的,并非“民”的。这些演述歌诗、历史与人性的歌者,与那些书写者,是不是都属于某种意义上的“作者”?特定文类的演述者们,要经过专门化训练,也常常是职业的。然而在“民间”的概念遮蔽之下,他们往往在主流文学图景中成了非精英的草根群像。同样,在“民族性”的批评话语遮蔽之下,民族成员中的精英演述者,也天然地成为民族群体的代言人。一些民族群体中的书写者(书写型传承人)在现代学术话语(如非遗)的规训中,也渐渐成为新型的“演述者”和民族文学代言人。在引言人看来,“民族民间文学”的“民族性”和“民间性”是主流作家文学以“他者的眼光”强加的属性。这是文学观的根本不同。民间文学学科之所以沦为“既不是民俗学也不是文学”的尴尬境地,原因之一正是其无法摆脱“主流文学”的话语桎梏。你同意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2018年4月29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