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泥土掩藏的千年之谜
央视国际《边地传奇》系列节目(四)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05  作者:超克:编导

《边地传奇》系列节目(四)
泥土掩藏的千年之谜(2005—第9期)  
中央电视台·中华民族频道
  播出日期:2005年3月14日 14:50
  编导:超克

  【内容简介】神秘的青藏高原,海拔三千八百米处的一个藏族村庄,隐藏着古老文明的遗迹。就在一座普通的陈旧院落中,一位藏族老人亲手揭落了一段辉煌历史的封尘,一间低矮小屋的墙壁上,竟然默默地负载着千年之前的藏传佛教壁画。更令人震惊的是,真正的传奇还在壁画之后若隐若现——吞弥桑布扎,一个在叙述西藏文明史时无法越过的名字,竟然就是如今这座破旧民宅昔日的主人。当藏族老人白玛桑珠在不经意间让这些曾经辉煌的壁画重见天日的时候,又一段西藏文明谜一样的历史浮现于世。

  解说:西藏,给人们的感觉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是一片充满神圣、神秘和传奇色彩的高原。这片高原上的伟大民族书写了一个金色佛光灿烂夺目的历史和博大精深、风格独特的文化。和其他民族一样,藏族的历史和文化主要是依赖于藏文来记载和传承的。各个民族文字的诞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比如汉字是起源于兽骨占卜术,因此,早期的汉文字被称作甲骨文。人们把兽骨上龟裂的图案推演成汉字,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在社会的需求和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它是社会的产物。

  解说:藏文的产生却大不相同,藏文是由一个人发明创造的。那么,这个人是谁?他是哪里人?他是在什么时代、根据什么来发明藏文的呢?

  采访:诺布旺丹(社科院民族文学所副科研)

  公元七世纪是唐朝盛世,当时吐蕃也处在它的鼎盛时期。当时吐蕃跟中原、特别是唐朝之间还有邻边的一些民族和地区,比如说跟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来往非常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吐蕃的国王,也就是藏族的第二十七代赞普松赞干布就感觉到这样一种没有文字的烦恼,觉得要是没有文字,和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交流起来就非常困难。所以他就决定要创制文字。那么这个文字是谁来发明的?现在普遍认为是一个叫吞弥桑布扎的、当时最智慧的一个人,是当时吐蕃王室里最聪明的一个人,由他来完成。

  解说:被人们称做藏文之父的吞弥桑布扎是西藏尼木县人,尼木县位于拉萨以西二百公里处,现在的行政区划归拉萨市管辖。这里地处藏北草原的南沿,平均海拔三千七百米,是一个水草丰美的高原牧场。

  解说:尼木县吞巴乡的吞巴村,是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寨。这里虽然离拉萨只有二百公里,但是交通却不是很方便,信息也没有其它地方那么畅通。它静静地依傍在雪山脚下,清澈的雪山融水汇成的条条小溪从村中穿过。

  解说:自古以来,这里盛产的藏香就闻名于天下。在村子里的每一条小溪上都有古老的水车昼夜不停地转动着,水车带动着摇臂在石板上敲打出小村的生活节奏,弥漫全村的松木香味儿渲染了小村的生活味道。这声音是打磨松木段时发出的,这味道是松木段被打磨成泥的时候散发出来的。

  解说:八十岁的白玛桑珠老汉是村里年岁最大的老人,他是一个制作藏香的能手。如今他年岁大了,腿脚不如以前灵便了,也不能下到水车的深槽里去干体力活了,他就干一些像打制松木段的技术活。年轻人也都喜欢和他在一起干活,不仅能学到手艺,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和村中年岁最大的人在一起能给自己带来福气。

  解说:白玛桑珠老汉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但是他也像其他村民一样,不知道这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里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呢?

  采访(诺布旺丹):那么最近几年呢,西藏的各地发现了很多历史的遗迹,在这些遗迹中也发现了许多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大家知道西藏的西部有一个叫阿里的地区,阿里境内有一个地方叫古格,古格地区曾经是,也就是在公元11世纪的时候形成的一个小王国,当时这个地方是中亚各种文明的一个交汇点。在这个王朝的遗迹里面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特别是壁画,这些壁画非常有特点。类似这样,我觉得在古代的这些文物遗存里也可以找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解说:白玛老汉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 继承了父亲制作藏香的手艺,每天都不停的调制香料和木泥,制作藏香。他们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制作藏香出卖,一年也能有几万元的收入。

  解说:家里还有十几亩的青稞地,在收割的季节里,二儿子 和其他人都到地里去收割青稞麦,他们的青稞麦除了制作青稞粉和糌粑以外,还要用来酿制青稞酒。

  解说:白玛桑珠一家就居住在这座老房子里,这还是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的时候,在政府的关照下,世代身为农奴的白玛桑珠一家搬进了这座老屋。当时白玛桑珠就知道,这座房屋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同期:郎达(小屋的主人白玛桑珠老人的二儿子)

  我父亲搬进来的时候,这个房子就是这个样子,墙上全部都抹着一层泥巴,泥巴外面又糊了一层旧报纸。院子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只有前面的房子是新盖的。

  采访:大丹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部)

  据说吞弥这个家族传了大概是七代,七代以后就不存在了。但是当地的人们把村子叫作吞巴,它们仍然认为自己是吞弥桑布扎的后代。

  解说:2003年9月的一天,白玛桑珠老汉决定把居住了几十年的房子认真、彻底清扫一下,然后把这间正中央的大屋子重新粉刷一遍,当作客厅来用。

  解说:他撕掉陈年的旧报纸之后,墙面上还有一层均匀的泥巴墙皮。由于年头长了,加上高原干燥的气候使这层泥巴墙皮变得很硬了。白玛耐心地刷洗着墙面。突然间,洗掉了墙皮的地方有些异样,白玛老汉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解说:彩绘的壁画瞬间使白玛老汉兴奋异常,他立刻叫来了全家人认真地、仔细地、虔诚地清洗墙壁。一天、两天、三天,壁画似乎无边无际,等到他们把整个房间所有的墙壁都清洗过了以后,才发现,壁画也铺满了所有的墙壁。

  解说:看到满墙光彩夺目的壁画,白玛桑珠老汉惊呆了,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老屋,为什么会有这满墙的壁画呢?

  同期(郎达):我父亲撕掉墙上的旧报纸,洗掉了泥巴以后,就发现了墙上的壁画,他觉得应该把这些壁画好好地保护起来。

  解说:起初,白玛桑珠老汉以为这些壁画也是和古老的传统一样,绘制的都是藏传佛教的内容,讲述的是慈善仁怀,宏扬的是无边的佛法,描述的是佛界的永恒和芸芸众生的生死轮回。但是经过慢慢品味之后,他觉得这些壁画有些不同寻常,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画的是另外一种含义。受了一辈子藏传佛教文化熏陶的老人是能够看懂的。

  同期(诺布旺丹):藏族的壁画,它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而且不拘一格,但是它的主题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一些内容,它用非常形象具体的画面来展示佛教的内容,佛教的思想,使得人们皈依佛法,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这样。所以壁画也好、唐卡也好,它们的内容涉及佛教的宇宙观、人生观,包括高僧大德的生平,还有世俗和宗教的关系这些方面的内容,等等。所以内容不拘一格。另外还有一些天文、运算、医药,等等都有。但是纯粹描写世俗内容的、特别是生活内容的比较少,但是在我们在房间里发现的这些壁画里头,和以外的发现,有这样三种内容。第一,我们刚才讲的,也就是宗教的内容,这里头有很多高僧大德的生平,还有表达佛教思想的一些东西。这是第一个。第二,就是壁画中讲的这个院落本身的一些情况。

  解说:这面墙上的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个人正在向吐蕃王松赞干布敬献祝词,就在这个人的下面,用藏文写着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一语道破了天机。

  同期(诺布旺丹):这个壁画里头还有吞弥桑布扎本身当时是怎样创造发明了藏文字,还有他发明文字写的一首诗,然后献给松赞干布。这个诗符合史料里给我们提供的一些历史事实的。

  解说:公元七世纪,正是藏传佛教兴起的时期。吞弥桑布扎是吐蕃王朝的大臣,史书《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派遣十六名青年才子去印度学习文字。这些人有的畏惧路途艰险半路而归,有的到了印度之后不适应当地的热带气候而染病身亡,也有人苦于不懂梵文而返回了吐蕃,他们都没有完成学习文字的任务。于是,松赞干布又派遣聪慧、正直、勇敢的吞弥桑布扎前往印度。吞弥到印度之后,拜了南印度一位精通语言的大学者婆罗门李勤为师,苦心专修了七年,终于学成而归。吞弥桑布扎遵照松赞干布的旨意,用梵文的五十个字母做楷模,结合古藏文的特点,创造了沿用至今的现代藏文。

  解说:壁画中再现的就是刚刚创造了现代藏文后的吞弥桑布扎把用藏文书写的祝词诗歌献给松赞干布时候的情景。

  同期(大丹增):当时,印度的学者赞誉他为“桑布扎”,咱们说吞弥桑布扎,桑布扎是印度语,是对吞弥的一个赞誉吧。所谓“桑布扎”,在藏文里叫作“桑布”,就是“智者”的意思,或者说是大学者的意思,同时,吞弥桑布扎也得到了松赞干布很高的赞誉,吞弥桑布扎创造现代藏文是他的一个主要的历史性功绩。

  同期(诺布旺丹):目前来看,这个壁画是谁画的,这一点我们很难定论,从我们现在的发现来看,从这个壁画的颜色、从它的风格等等来讲,它肯定不是某一个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完成的,它肯定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是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人来画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同期(大丹增):当地的人,它们还是认为他们是吞弥的后代,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理解,当地人非常崇拜吞弥桑布扎,而且当地还有那么多的传说,还有有关的一些人家,当时跟他这个家族关系密切的,比如说有的地方是叫做当时吞弥桑布扎晒干肉的地方,还有叫做榨油的地方,像这样跟他有关的有一些,这样就是说,在当地群众的心目当中,吞弥桑布扎具有崇高的威望,所以我想,从这个角度理解,有可能是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伟人,他们就画了这些壁画。

  解说: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公元七世纪,佛教先后从中原地区和尼泊尔传入当时的吐蕃,先是在王公贵族中间流行,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西藏固有的原始宗教——苯教与中原地区的佛教和印度的佛教相互融会,形成了藏传佛教。

  在公元七世纪,吞弥桑布扎创造了新藏文以后,到公元九世纪,这个时期借助新藏文,西藏的书面文化形成了一个发展高峰,不仅有大量的本地区、本民族的作品问世,还大量翻译了唐朝、印度等地区和周边国家的书籍。这些书籍包括医药、天文、历法、文学、科学等,当然也有大量的佛教经书,甚至当时还翻译了儒教的书籍,这些其他民族的文化与西藏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藏区文化。

  解说:藏传佛教的经书浩如烟海,如果没有文字,那么它的记载、传承和宏扬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藏文字的发明对藏传佛教的传承与发展,对藏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解说:吞弥桑布扎,这位藏文之父,为神圣的雪域高原,为高原上伟大的民族立下了丰功伟绩。

  同期(诺布旺丹):关于这些壁画的起源,我觉得它跟任何一个民族的绘画一样,也是在劳动过程当中,是在反应老百姓的生活,或者是某个宫廷,或者是某个阶层的生活,反应这个内容而兴起的。我们现在看到西藏最早的绘画,就是现存在大昭召寺和布达拉宫的某些房间里我们从他们的这些画风的研究来看,基本上刚开始的壁画反应的是人的一些劳动的情况,比如说大昭寺的壁画,它主要讲的就是大昭寺当时兴建的一些情况,有扛木头的,有锯木头的,还有盖房子的,等等,都栩栩如生,我觉得这可以算是藏族壁画最早的一个状态。后来呢,大家知道,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以后,佛教作为主要的一个意识形态把藏族方方面面的一些文化成果纳入到佛教的体系里,那么,绘画最初只为劳动大众服务、反应真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被纳入佛教的体系里,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壁画。

  解说:这千年的壁画,似乎借助白玛桑珠老汉的手,来讲述着自己千年的故事。用它的班驳、用它的绚丽、用它沉睡千年所积蓄的热情、用它再见阳光时的愉快,向世人讲述着自己和吞弥桑布扎的传奇往事。其实,这段传奇往事早在公元七世纪的时候,就牢牢地扎根在伸手可触白云的圣洁高原之上了。

  同期(大丹增):吞弥桑布扎是西藏的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学者,是大翻译家,也是松赞干布当时的导师,又是现代藏文的创始人。为什么说他是现代藏文的创始人呢?因为西藏原来有一种古藏文,是象形文字,吞弥桑布扎后来在古藏文的基础上,对古藏文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他创造的现代藏文,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自从有了吞弥桑布扎创制的现代藏文以后,除了西藏以外,全藏区通用的一种藏文,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吞弥桑布扎对古藏文的一些方面进行了改进,比如说藏文的拼音,还有一些虚词,变得精练化,使人们容易学,这是第二个方面。由于对藏文这样一些改进,使现代的藏文,虽然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至今,人们容易学,也看得懂。

  同期(诺布旺丹):我们这次的发现,除了所发现的这个房间里的壁画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房间有很多的壁画,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把所有的东西都做研究,也没有观察非常全面。那么我想到底其他房间里存的壁画还会出现什么新的发现,那就很难讲了。我想,肯定还有以外的一些发现。

  解说:亲手揭开了这个千年小屋的秘密之后,白玛老汉没有离开这个院落,他搬进了另一个小屋里。从此,他便终日守望在这座由于壁画而四壁生辉的空房子旁边。对他来说,陈旧的房屋是一座圣殿,里面珍藏着所有关于西藏的昨天、今天和未来,也珍藏着他揭开秘密时激动的心跳和虔诚的祈祷。

  (完)

责编:郭翠潇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6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