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俗学家:传统节日在中国民众中仍占显赫地位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6-12-25  作者:胡孝乾[责任编辑]

    新华网北京2月14日电(记者孙晓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通讯手段的进步让中国与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民俗学家认为,中国的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无论在国家时间制度中,还是在广大民众的心里,都占据着特别显赫,甚至是中心的地位。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14日在北京举行的“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
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作出上述表示。刘魁立表示,民族节日体系和国家时间制度对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节日是休闲,但比休闲更重要。刘魁立认为:“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节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节日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识;节日是提升美好情操和培育丰富情感的熔炉;节日是广大民众展示美好心灵和表现艺术才华的舞台。”

    与会的美国民俗学会会长迈克尔·琼斯表示,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能够有意识地反思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传统节日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结构和社会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法国等国及国内的近百名民俗专家学者14日还到北京东岳庙体验了北京人的春节庙会。

    迈进古老的大门,走在挂满了祈福牌的“福路”上,民俗学家仿佛穿越在中华文明史的时空隧道中,切身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秧歌、面人、杂耍……有700多年历史的东岳庙中呈现的各种民俗表演令中外外民俗学家深深陶醉。

    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推出的《老北京商业民俗文物展》引起了民俗学家们极大的兴趣。7个展厅、300多件文物展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了老北京的商业习俗和生活方式。货郎担子、全聚德的匾额、张一元文记茶叶盒、宝善堂抓药号牌等老北京商业味极浓的展品让“见多识广”的民俗学家们驻足不前。

    据悉,此次研讨会将对中国内地(包括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做历史性的梳理,还将对全球一些国家地区的节日体系进行研讨,并由此涉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官方与民间等民俗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话题。(完)


文章来源:新华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