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青年学习交流会成功举办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21  作者:供稿:民文所、民族所/ 供图:单宁
  2024年11月14日下午,民族文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文所”)青年工作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青年工作委员会,在民族所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青年学习交流会。两所60余名青年同志参与座谈,8位青年学者作主题发言。民族所党委书记赵天晓、民文所党委书记徐文华莅临指导并发言,民文所纪委书记、副所长李初主持致辞和闭幕环节,民族所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嫱副研究员、民文所青年工作组负责人雷皓婷分别主持上下半场的主题发言。
  活动现场
  民族所赵天晓书记首先致辞,他向民文所领导及青年同志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赵天晓书记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历来重视青年同志的成长发展,尤其注重通过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持续强化青年同志的思想理论武装。本次青年学习交流会跨所联办,民族所、民文所青年同志汇聚一堂,共同交流研讨,是活动方式方法上的积极尝试和创新。青年同志们的主题发言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准备,相信这次交流会一定能够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学习进一步走深走实。
  在主题发言上半场,民文所朱刚副研究员提出,应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原创性概念进行研究,而不能将其视作西方民族概念与本土知识体系的简单拼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承载历史、朝向未来的原创性概念,凝聚了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规律性认识,展现了“两个结合”指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结晶。民族所龙国贻副研究员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风格,从文化观、历史观、全球观的战略高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文化建设融为一体,使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贯通,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根本遵循。利用语言学研究中华文明大有可为,期待语言学在跨学科多领域中为破解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文化密码作出更大贡献。民文所阿比古丽·尼亚孜副研究员结合新疆民族民间文艺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贡献提出,民族民间文艺不仅凝聚了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中华文化记忆,而且见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新时代民族民间文艺研究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要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深化对中华文化符号的研究与探索,为各民族文艺人才提供更好的培养和发展环境,鼓励文艺人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风貌的优秀作品。民族所张嘉馨博士认为,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精神,它们既见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也成为当地世居民族共同生活的空间和精神家园。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是由互嵌共融的多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也正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流的智慧碰撞中,中华民族培育出了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塑造出一个个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证明了中华文明从来不是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集而成的共同文化这一不争事实。
   
 民文所朱刚副研究员发言  民族所龙国贻副研究员发言
   
 民文所阿比古丽·尼亚孜副研究员发言  民族所张嘉馨博士发言
                 
   民族所孙嫱副研究员主持主题发言上半场
  在主题发言下半场,民文所陈博涵副研究员从“新的文化使命”角度探讨了文学在中华民族统一性中的功能与作用,比如我国自古以来大量关于统一主题的文学作品在凝聚共识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长城”等文学意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文学作品中蕴含丰富的共同价值与共同审美。以往中国文学史中的少数民族文学未受重视,因此有必要从统一性的角度重新书写中国文学史,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建立一种新的书写范式,用文学讲好中国故事。民族所杨园章博士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可以视为近200年来中国各阶层孜孜以求的理想中国的集大成者,近代不论是救亡图存或是富国强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复兴运动,都是在考虑国家如何从传统走到现代即现代化的问题,都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历程当中。以民族所历史学科片为例,上世纪以来大量史学工作者投身于社会历史调查工作中,始终自觉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从事各项研究,今后,我们也应将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理论武装,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展开深入研究。民文所王尧副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科研与编辑工作经验,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阐述了文化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方针原则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院党组、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自己与其他同仁一道主动担负起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等新的文化使命,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如《民族文学研究》陆续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等系列特色专栏,以及自己参与撰写习近平关于语言文学重要论述概论教材等工作,都是基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探索。民族所李立敏博士围绕习近平总书记“6·2”重要讲话中的两个强调(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分享学习心得,认为目前从西方到中国都面临一种理论焦虑,当前全球性矛盾冲突的实质是共同体问题,而民族共同体在诸多共同体中尤为重要。在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应当转变以往照搬西方的研究视角和立场,加强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关注,深入开展跨学科交流和团队合作。
   
 民文所陈博涵副研究员发言  民族所杨园章博士发言
   
 民文所王尧副研究员发言  民族所李立敏博士发言
              
   民文所雷皓婷主持主题发言下半场
  主题发言结束后,进入自由研讨环节。民文所宋贞子、刘晓、吉多加,民族所肖超宇、姜峰、孙达珊等青年同志分别围绕自己研究领域和岗位职责分享了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过程中的思考与体会。大家一致表示,跨所交流活动的形式,为相关学科的青年同仁创造了深入交流、共同深化理论学习的良好氛围。
   
   
   
  两所青年交流互动
  民文所党委书记徐文华同志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各位青年同志从民族学、文学等多学科、多领域深入交流探讨如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共有精神家园等重大问题,既体现出青年学者的学术价值取向,也展现出大家勇于担负职责使命的精神面貌。目前,我们正处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大业的关键时期。青年同志们一要勇担时代使命。深刻认识到,生逢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幸运和荣光,一定要担负其历史使命,做出不负前人、不愧后人的时代功绩。二要有人生大格局。要继承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优良传统,按照中国共产党历来倡导的知识分子价值观升华人生境界,胸怀“两个大局”。三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坚持为人民作学问,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取向,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民族所赵天晓书记进一步强调,本次青年学习交流活动非常成功,民族所与民文所的青年同志们踊跃发言,讨论热烈,这是我们两所积极响应院党组号召、开展跨所交流和有组织科研的重要举措。经过紧张有序的交流研讨,青年同志们自觉坚持“两个结合”,充分认识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掀起了跨所开展理论学习的热潮。希望今后继续将这种交流形式发扬光大,在我院各所之间形成持续良好的交流氛围,为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术创新、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智慧力量。
  最后,民文所李初雨副所长向两所党委对本次青年活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向两所青年同志的积极筹备与参与表示感谢,并对下一次跨所交流活动表示期待。本次青年学习交流活动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民文所、民族所/ 供图:单宁)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