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3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举行了西藏大学校长金永兵教授来所交流座谈会,民族文学研究所领导班子、各研究室主任与藏族学者代表等20余人参会。
座谈会现场 郭翠潇 摄
民族文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斯钦巴图研究员主持会议并向金永兵校长介绍了民文所的发展历程、人员结构、国内外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情况,分享了“十四五”期间民文所重点研究领域,其中包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大史诗和少数民族文学传统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中国史诗学、中国神话、口头传统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少数民族非遗保护、数字人文与网络平台、少数民族传统文学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等多个学科方向。斯钦巴图表示,民族文学研究所的科研规划紧紧围绕“三大体系”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服务我院“三个定位”的目标要求,希望能在以上领域和西藏大学开展合作交流。受所党委委托,斯钦巴图还代表民族文学研究所,在藏历新年到来之际向金永兵校长献了哈达,致以新春祝福。
斯钦巴图副所长向金永兵校长献哈达 郭翠潇 摄
金永兵介绍了西藏大学的历史及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1951年进藏部队创办了藏文干部训练班,1965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师范学校,1985年为适应西藏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中共中央提议正式成立了西藏大学。西藏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卓有成效。金永兵表示,西藏大学是青春的大学,未来发展值得期待。学校近些年根据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考察西藏大学时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围绕高原科学技术与西藏科研优秀文化两大学科群做文章,一方面紧跟国家战略,助力资源开发、生态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在地化优势,开展独特的高原科学研究,为全世界专家学者提供科研交流平台,为西藏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建设人才和领导干部,为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金永兵欢迎民族文学研究所各位科研人员通过“一次西藏行”切身感受“一世西藏情”的魅力,不断增加与西藏大学的联系交流。
金永兵表示,西藏大学目前在藏族音乐、唐卡、雕塑等藏族艺术方面有较大研究优势,在藏文信息化处理方面也卓有成效。另外,藏大拥有精通当地方言的专家学者,具备在地化的基础保障,此次来访民族文学研究所,希望在民族学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面加强合作。西藏大学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挂职制度,欢迎民族文学研究所专家学者到西藏大学挂职交流锻炼,将前沿思想理论带到西藏大学;在学术会议、项目申报方面也可以利用彼此优势强强联合,提升西藏大学教职员工的学术眼光和问题意识。另外在刊物方面也可以互相支持,通过《西藏大学学报》与《民族文学研究》这一平台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来往,培育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文章。
民族文学研究所与会专家学者参与了相关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诺布旺丹认为,很多地方高校都存在理论薄弱的问题,而我所三分之二的学者都在进行理论研究,这方面的合作大有可为。如何从史诗研究跨越到史学研究、从文本和故事跨越到语境等都是双方学者关注的问题,在硕博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上也存在可行性方案,合作研究前景极为广泛。作家文学研究室主任杨霞表示,自己与西藏大学文学院交往颇深,每年都会到访并参与珠峰论坛并讲座,希望能立足自身研究方向,加强学术交流;《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周翔从学术发表的角度提出建议,将进一步关注西藏大学作者队伍,扩大作家影响力。蒙族文学研究室主任纳钦和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主任毛巧晖都对西藏大学收集的历史档案与古籍资料高度肯定,希望日后可以利用这些文献资料开展合作研究,资源共享。数据与网络研究室主任王宪昭认为民族文学研究有对资料的需求和对外展示的窗口,可以帮助西藏大学宣传推广,可以利用中国民族文学网推出更多西藏学者的优秀作品,甚至开辟栏目进行专题介绍。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高荷红介绍了研究室情况,并对以挂职形式推进学术合作交流表示高度认同。
党委书记丁国旗对金永兵来访民族文学研究所表示感谢,他认为通过此次座谈,一方面能够加强双方的交流合作,扩充大家的研究视野,走向学术前沿;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对双方都有利的发展模式。他希望民族文学研究所科研人员能利用好此次座谈会的交流成果,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学术合作,要落到实处。
所长朝戈金作总结发言,提出人员互访进修学习是双向的,民族文学研究所历史上也开办过讲习班,日后有条件还会继续推动,欢迎西藏大学年轻学者加入。希望民族文学研究所年轻人带着课题和想法,和西藏大学及时联系,进行实地调研。可以在当地年轻教师中培育稿件,互相切磋、共同成长。灵活的挂职制度可以使年轻人大有可为,希望后续各研究室梳理学术资源,从研究室出发切实提出需求,所里将全力推动搭建桥梁,以促进学术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雷皓婷供稿)
注:原文无配图,文中照片由中国民族文学网补充。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