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图像的建构与规范:第三届全国格萨尔研究西南基地学术论坛侧记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9-11-13  作者:杨霞(丹珍草)、夏吾李加

  “第三届全国格萨尔研究西南基地学术论坛”(年会),于2019年10月25-27日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南民族研究院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青海民族大学,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西南民族大学相关单位的领导和师生代表60余人参会,收到参会论文30余篇。论坛围绕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项目,就“格萨尔图像标准化”和格萨尔学文献馆揭牌并开馆建设等内容,展开大会主题发言和研讨。

  一、格萨尔图像标准化

  此次论坛旨在统一和规范格萨尔图像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使之标准化,解决当前藏区格萨尔图像乱象丛生的现象。为了有序健康的进一步推动和弘扬格萨尔文化,与会19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交流。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诺布旺丹研究员主持,大会主题发言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院长万果教授主持,研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格萨尔图像标准化意见、建议和原则讨论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格办”)主任诺布旺丹博士认为:首先应该构建格萨尔图像标准化的基本理念。时代和文化如何变迁,艺术形式怎样变幻,史诗人神同体、虚实结合、意象通融的特点不能抹杀,格萨尔的“元文本”是造型艺术的母胎,必须尊重和正确理解。同时提出了构建格萨尔图像的三个维度:即群体性文化想象与个体性重构、历史与神话、内在精神图像与外在直觉性图像,并对格萨尔图像类型和标准化定位进行了阐述。

  四川省文化厅原巡视员泽波先生,认为格萨尔图像标准化势在必行,当下格萨尔图像乱象丛生,所以格萨尔图像标准化的关键要义就是紧扣史诗文本,注重民族英雄形象,还原历史性、真实性,体现图像叙事的严谨性、完整性,重塑格萨尔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社科院民文所李连荣博士对格萨尔史诗图像的历史、史诗图像的类别,格萨尔史诗图像的用途进行了概述,对格萨尔史诗图像规范化的原则提出自己见解,比如应该尊重格萨尔史诗内容,尊重藏族历史文化与英雄人物品质,尊重藏族传统图像特色,遵守《非遗公约》的原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全国格办格萨尔绘画艺术创作基地负责人拉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才智,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从艺术创作类别上、人物构图技巧上,个人探索创新角度,谈了格萨尔图像标准化的问题。拉孟绘画作品的创新性,着力人物神态刻画,心理动态等,拿捏准确,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又不失其法度和严谨风格,在藏族唐卡艺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二)格萨尔图像具体性问题梳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杨霞(丹珍草)博士,从“作为文化集体图式的格萨尔壁画传承实践及其当代表达”出发,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藏族寺院壁画“图式”的传承实践,格萨尔壁画“图式”的传承实践,当代格萨尔壁画“图式”类型及面临的问题。认为目前格萨尔壁画艺术研究,面临更加深入、开放视野的探索。需要将格萨尔壁画艺术审美特性与世界壁画艺术、其他民族壁画艺术进行比较研究,需要理论梳理等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尤其对民族文化质因层面上的系统性理论探讨还不够。

  “藏传佛教各法脉仪轨中描述的格萨尔画像”,是四川民族学院噶玛降村教授的发言主旨,有文、有图,有阐释。为格萨尔图像标准化问题提供了有益且珍贵的资料。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人大原副主任益邛、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文旅委办公室主任、玉树藏族自治州重大文化工程格萨尔项目负责人昂文格来的发言,围绕“格萨尔图像标准化”问题,将关于史诗的人物图像、坐骑、铠甲、兵器、服饰、唐卡等等,图像具体存在的细节问题,以及如何标准化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提出建议意见。

  格萨尔图像丰富的象征性,充满了视觉文化的多维文化向度,使民族文化与当代世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与重新建构成为可能。青海民族大学高莉博士,从格萨尔史诗跨文本重构角度,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格萨尔人物造像的叙事景观进行了研究。认为,相对于传统的视觉传播形式,高度发展的人物叙事景观预示了《格萨尔》史诗基于视觉形态的文本结构再次发生转向,即一种以“超文本”的以人物造像为主的叙事景观使其还原了原始文化空间的存在形式,也使《格萨尔》史诗的发展回归了其人民性和大众性。

  (三)格萨尔图像比较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的周晓东教授,从中西艺术的比较文化视野讨论格萨尔图像学。西南民族大学杨公卫博士,以美国鲁宾博物馆所藏的格萨尔德格版画与北京雅昌格萨尔唐卡的图像人类学研究为例,阐述了18世纪德格境内格萨尔版画“八邦范式”的确立及其唐卡地方风格多样化。为格萨(斯)尔图像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多民族图像学的比较视野和国际化视野的最新信息,视野开阔,内容丰富。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格斯尔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阿拉木斯围绕《格斯尔》史诗研究学者道荣尕的学术成果发言,特别分享了《格斯尔》影像视频资料,令人耳目一新。西南民族大学杨艺博士,关于“国外格萨(斯)尔图像调查研究综述”,给我们带来了格萨(斯)尔史诗、国外格萨(斯)尔图像史诗调查研究的基本面貌、现状、发展轨迹、以及国外代表性学者及其作品的珍贵资料。西南民族大学王田博士认为,格萨尔图像源自《格萨尔王传》,它如实描绘、辅助协作、提升强化了史诗。从技艺的源头追溯的话,格萨尔图像源自工巧明。藏族文化中的工巧明为藏传佛教所主导,也给民间文化艺术留下了一些空间。传统的格萨尔图像,诸如格萨尔唐卡、格萨尔壁画、格萨尔雕塑、格萨尔石刻、格萨尔面具等,其艺术本体均可以在工巧明中找到特定的位置。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丹珍草(杨霞)研究员作了大会总结和点评。认为:“图像”是人类最古老的表现传统文化的根源。如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所言“图像如同文本和口述证词一样,也是历史证据的一种重要形式。” 经过此次研讨会的交流,关于格萨尔图像标准化问题,将进入到更深广的研究层次,以后在全国格办的统筹配合下,我们仍将继续从史诗“元文本”出发,从多元文化、跨学科、多民族比较视野,国际化角度,继续探讨格萨尔图像的标准化问题,“众人拾柴火焰高”,集结集体智慧,逐渐形成相对标准化方案。最终将形成文件、公布社会、学界,成为格萨尔图像标准化的重要依据。

  二、格萨尔学文献馆揭牌仪式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丹珠昂奔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杨敏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校长刘玉彬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闫国飞同志、四川省文化厅原巡视员泽波同志、《章恰尔》杂志原主编、编审达瓦洛智同志和校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师生代表70余人参加了作为本次论坛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在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举行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西南民族大学共建的“格萨尔学文献馆”揭牌、开馆仪式。仪式由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张明善教授主持。丹珠昂奔副主任和杨敏书记为格萨尔学文献馆揭牌。丹珠昂奔副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今天很高兴能来参加格萨尔学文献馆的开馆仪式,因为我亲耳听见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讲到过‘格萨尔’的名字”。格萨尔王传既是藏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因此,这个遗产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必须把它继承好,保护好,发展好,研究好。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同样有责任把它保护好。我更加感到高兴的是西南民族大学在这里设立格萨尔研究基地。因为藏学作为世界热门学科,对于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格萨尔王传的研究来说,我相信通过文献支撑的这样一个平台,将来一定会发展的很好。我也希望西南民大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方面取得更好的成就,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学科。

  刘玉彬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提及“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并称其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格萨尔这一伟大史诗,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建立了“全国格萨尔研究西南基地”。次年(2017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英雄史诗《格萨(斯)尔》图像文化调查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建立了“格萨尔馆”,并确定每年举办“全国格萨尔研究西南基地学术论坛(年会)”。这不仅成为格萨尔学界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而且在国内相关学科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为进一步推进“全国格萨尔研究西南基地”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解决格萨尔文献资料相对分散的问题,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学校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共建“格萨尔学文献馆”。馆内收藏汉、藏、蒙、英多种文字记录的格萨尔学文本文献2000余册和口传文献100多张磁带和光盘,陈列并演示丰富多彩的格萨尔文化遗产。我们共建格萨尔学文献馆,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重要精神的具体载体和创新举措。

  中国社科院民文所闫国飞副所长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共建“格萨尔学文献馆”,为进一步系统搜集并整理格萨(斯)尔史诗文献资源以及网络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将要立足中国西南大地,凸显区域优势和学科特色,深入挖掘根植于格萨尔史诗中的优秀文化特质,共同努力,将“格萨尔学文献馆”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格萨尔学文献资源中心,更好地促进中国史诗研究深入发展,助推世界级非遗名录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揭牌仪式之后,与会领导、专家、师生代表参观并观摩了格萨尔学文献馆、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特别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才智演述了“格萨尔王传·赛马称王”开场白片段,使与会代表们零距离地领略了格萨尔史诗活态传承的独特魅力。此次会议所有议程圆满结束后,相继由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民族宗教网、教育导报网、四川日报观察等新闻媒体用汉、藏、英多种语言文字作了专题报道。

  总之,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我国少数民族史诗存续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其传播方式也遭遇了险境,甚至濒临灭亡之危机。故此,通过协同共建“格萨尔学文献馆”,全面而系统地搜集和整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名录项目“格萨(斯)尔史诗传统”不同形制的文献资源,逐步进行网络信息化建设,为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格萨尔学科体系提供文献资源的支撑。

  --------------------------------------------------------------------------------

  杨霞(丹珍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夏吾李加,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