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全国《格斯尔》保护暨非遗工作培训在内蒙古巴林右旗举办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5-09-07  作者:阿婧斯 供稿

 

  2015年8月19日—23日,由全国《格斯(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巴林右旗人民政府协办,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承办的“全国《格斯尔》保护暨非遗工作培训”在巴林右旗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格斯(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蒙古文化厅、自治区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巴林右旗以及青海、辽宁、黑龙江等省、区、市的50余名专家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人民网、《中国民族》、《民族画报》、内蒙古电视台、赤峰市电视台等媒体对本次培训进行了采访报道。

 

 

民族文学所长朝戈金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国《格斯(萨)尔》工作领导小组秘书长斯钦孟和教授开幕式主题讲话

 

民族文学所斯钦巴图研究员发表讲话

 

民族文学所乌•纳钦研究员主持会议

 

巴林右旗旗长浩毕斯嘎拉图发表讲话

 

会议举行“格斯尔奇”认定命名仪式

  《格斯尔》是广泛流传于欧亚大陆的宏大史诗,是跨境跨民族跨语言传播的重要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斯尔》并不是单纯的蒙古族文学,而是广泛流传于多民族之中的文化载体,集中传播于蒙藏两个民族之中。蒙古族称之为《格斯尔》,藏族称之为《格萨尔》。其中,蒙古族《格斯尔》流传地域很广,包括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在国外流传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布里亚特、卡尔梅克等三个共和国,而且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鞑靼人当中也有流传。其流传地域与“一带一路”覆盖地域高度重合。

  《格斯尔》的抢救保护工作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关怀和支持。1957年中宣部就开始着手安排《格斯尔》搜集工作,1959年国庆期间毛主席曾亲自接见著名蒙古族《格斯尔》说唱艺人琶杰。1984年在中央有关精神和中宣部直接领导下,由文化部、国家民委、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社科院等五部委,会同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史诗流传的七省、自治区,成立了“全国《格斯(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常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此开展了长达30年的《格斯(萨)尔》史诗抢救、搜集、研究、出版工作。《格斯(萨)尔》被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绩。2009年,《格斯(萨)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格斯尔》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进入新的关键时期。

  因此,全国《格斯(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巴林右旗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本次“全国《格斯尔》保护暨非遗工作培训”。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坚持正确的保护原则和理念是实现抢救的关键。

  本次培训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向基层文化工作者传授包括《格斯尔》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知识与方法。全国《格斯(萨)尔》工作领导小组秘书长斯钦孟和教授在开幕式主题讲话中阐明了《格斯尔》的主题思想,并强调了《格斯尔》保护工作对于民族和谐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的现实意义,重点指出巴林右旗是《格斯尔》的发祥地和中心传播区,应着力打造巴林《格斯尔》文化品牌。内蒙古大学博士生导师布仁巴图教授在主题讲座上提出,应在传扬《格斯尔》对民众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挖掘《格斯尔》的经济价值,通过动漫、戏剧、电脑游戏等新手段共同提高《格斯尔》的社会影响力。内蒙古大学乌力吉巴雅尔教授以内大艺术学院为个案,介绍和阐明了如何把非遗纳入教育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传承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斯钦朝克图教授讲授的重点主要落在恢复《格斯尔》整体文化生态这一问题上,提出要保持历史风貌和传统语境,尤其要保护好《格斯尔》语言环境。中央民族出版社蒙文室主任、编审图门介绍了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格斯尔全书》、《图瓦<格斯尔>》、《蒙藏<格斯(萨)尔>关系》、《格斯尔•博格达传》等学术著作。内蒙古大学博士生导师那顺乌日图教授展示了他领衔研发的《格斯尔》数据库,把《格斯尔》语言文化材料提取到高端技术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蒙文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斯钦巴图教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文件和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结合《格斯尔》及蒙古族非遗案例,全面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非遗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以及保护方法,为非遗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参考和行动指南。内蒙古非遗保护中心科长苏格拉博士以具体数据介绍了内蒙古非遗保护政策、措施以及近几年取得的成就。最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所所长、博导朝戈金教授从全国及联合国非遗工作的高度和深度,在中国及世界史诗及非遗工作成功案例上,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格斯尔》及非遗工作的理念、意义、价值和方法论,将培训推向高潮。

另外,在本次培训过程中,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审,选拔并授予《格斯尔》史诗演述艺人敖干巴特尔、乌兰巴特尔、敖特根花、尼玛敖斯尔、色拉西、敖特根巴雅尔、朝鲁蒙等七人以全国《格斯(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的第一批“格斯尔奇”的光荣称号。

  《格斯尔》作为跨民族跨文化的极具包容性的伟大文化载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凝聚性和不可分割性。希望通过此次培训,以及对“格斯尔奇”的认定命名,能更好地推进《格斯尔》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格斯尔》及蒙古族非遗工作事业提供人才支撑,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