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扎鲁特的说书艺人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11  作者:

  蒙古说书是用四胡或马头琴伴奏进行说唱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蒙古族人民称为“乌力格尔”。用四胡伴奏演唱故事的艺人被称为“胡尔齐”;用马头琴伴奏演唱故事的艺人被称为“朝尔齐”;用四胡和马头琴伴奏的蒙语说书分别被称为“胡仁乌力格尔”和“朝仁乌力格尔”。扎鲁特旗是蒙古民族的聚居地,也是说书艺人“胡尔齐”的摇篮。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风俗习惯,这里培养出了众多的说书艺人。

  别具一格的“胡仁乌力格尔”形成的年代比较早,开创者是著名说书艺人旦森尼玛(1836—1889年)。他从小被父母送到蒙古贞(今辽宁阜新县)的葛根庙当小喇嘛。由于他酷爱演唱艺术,吸引了许多蒙古族群众,引起葛根庙活佛的不满,于是把他赶出了庙门,从此开始了他民间演唱“乌力格尔”的生涯。有一次,他来到扎旗诺颜庙(今毛都苏木)附近说书,当地富户朝玉邦(1856—1928年)将他请到家里说书。朝玉邦对旦森尼玛的演唱极为欣赏,就请求长期居住家里,并拜为师傅。后来,又把自己的好友白音宝力稿(1866—1925年)介绍给老师,同他一起学习演唱“乌力格尔”。旦森尼玛把自己先后改编演唱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唐宗传奇》、《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传授给他的二位徒弟。从此,扎鲁特草原上便有了自己的“胡仁乌力格尔”,而且队伍不断扩大。旦森尼玛的演唱特点是曲调变化多样,故事情节紧凑,词汇丰富,语言谈谐幽默,曲调娓娓动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说书艺术不断发展,说书艺人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根据说书艺人的演唱特点和师徒关系大体上分为三个流派,以琶杰为代表的叙述故事为主的说唱流派;以毛依罕为代表的好来宝说唱流派,以扎纳为代表的叙述传统故事为主的说唱流派。

  琶杰(1902—1962)派主要以演唱新时期创作的当代小说为主。演唱中善于吸取人民群众中的口语、谚语和格言,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具有语言谈谐、吐字清楚等艺术特点。演唱的“乌力格尔”故事情节紧张、跌宕起伏,多方面塑造人物形象,处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合情合理,在曲调韵律及节奏变化上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毛依罕(1906—1979)派是在演唱“绰尔故事”的基础上,以即兴“好来宝”的形式演唱,也有一些叙事诗。其作品特点是文化修养较高,艺术造诣较深,多用以心理描写为主的演唱方法来表达人物个性。语言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故事的主题音乐高亢有力,演唱过程中强调弹弦和打弓,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旋律和节奏很强,演唱技术高超,演奏四胡的功夫也较高。他们主要活动在扎旗南部。

  扎纳(1902—1986)派主要采用传统的胡仁“乌力格尔”风格,选择题材多以古代演义为主,叙述复杂的政治斗争,描写细微的故事情节,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情变化。其书面语道白如大河流水,滔滔不绝;诗句吟诵铿锵有力,如金石作声;故事展开干净利落,富于哲理。故事严谨,语言优美凝炼,嗓音宏亮生动,有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这一派主要活动在扎旗东部和科右中旗北部。

  以上三个流派的艺人们除掌握本流派的说书技巧外,还吸取其他流派的精华来丰富自己的演唱艺术。现在,扎鲁特草原的“乌力格尔”仍是广大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娱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乌力格尔”诞生至1986年,全旗出现著名的“胡尔齐”76人,现在世者有36人。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