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俗风情

  那达慕是蒙古语,汉意即娱乐的意思。那达慕是蒙古民族传统的游艺活动。那达慕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千年前有那达慕活动。解放前叫"乃日",解放后开始用"那达慕"这词。那达慕的大小规模不同,如有区级办的,有盟(初古拉干)办的、有旗办的、有寺庙办的、还有嘎查办的。虽然那达慕的规模不同,但是那达慕的竞争项目是一致的,赛马、摔跤、射箭是传统项目,历来称为蒙古族男儿三技。解放后的"那达慕大会",除传统项目外,又增加了物资交流,文化活动,劳模奖励等新的内容,更丰富厂那达慕大会的内容。

  那达慕由来

  蒙古族在历史上逐水草而生活,每到夏季,牛羊抓了膘,为了庆祝丰收,临近的部落聚集在一起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活动,优胜者被奉为英雄。男儿们都非常喜欢这三项活动,因此称男儿三艺。这三项活动比较适合游牧民族生活特点,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草原那达慕到清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是一个庆丰收活动,而且旗会、祭敖包、祭山、祝寿、活佛登位等都举行那达慕,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开始是在一个苏木范围,后来发展到一个旗范围,并邀请临近旗的高手参加。

  扎鲁特旗举行祭山活动的主要地方:北部有特金罕山、查干图莫罕山、白音格尔罕山;中部有白音查干罕山、海日罕罕山;南部有梅林罕山。对这6个罕山,旗或有关村屯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统一祭祀。此外,在地区范围内,以村落、寺庙联合祭祀的敖包有:恩和敖包(格日朝鲁)、哈日金敖包(阿尔昆都楞)、花胡硕敖包(格日朝鲁)、白音温都敖包(敖包村北)、嘎扎尔敖包(阿尔昆都楞)、甘珠尔敖包(罕山西峡谷)、达尔罕敖包、玛拉嘎敖包(毛都苏木)、胡日格勒金敖包(道老杜苏木)、照斯敖包(工农乡)、额日勒金敖包、朝和尔图敖包(前德门苏木)、巴尔岱敖包(乌力吉木仁苏木)。在祭祀的敖包上,用糯米供奉神像(石雕佛像),扬幡镇妖,为敖包添放石头,登山跪拜,祈祷丰收,再先一平坦地方,开展男子三项竞技活动,决出优秀摔跤手、好骑手、神射手。然后参加集会的人们吃一顿味美丰盛的手扒肉和阿木斯(粘米饭),并演出优美的民族歌舞。

  1951~1986年,扎鲁特旗举办旗级那达慕15次,公社(苏木)级那达慕10次。多年来,那达慕比赛项目远远超过男子三项竞技的范围,蒙古象棋、马术、射击、球类比赛、拔河、田径运动等均列入那达慕之内。

  摔跤

  摔跤是蒙古族人民举办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扎鲁特旗的摔跤基本上属于独特的蒙古式摔跤。近年来也有了国际式、中国式、古典式摔跤和柔道,同时也有了少儿摔跤和女子摔跤。摔跤手多数来自牧区,其上场参赛的都身穿摔跤服,脖载彩缨、腰系围裙、脚穿套裤,脚登靴子。在摔跤服上还缀上银、铜鞍泡,后背正中绣上日月形状的"蒙古"或"阿木古郎"等吉祥之字样。

  历史悠久的那达慕大会,造就了一代代扎鲁特摔跤手。舍登、萨查是第一代摔跤名将。宝音达来、哈日义很、阿吉西贵多次在盟内外夺得冠军,他们是扎旗的第二代摔跤手。朝克套、老布僧、德力格中乃等多次在盟级比赛中夺得冠军,是第三代摔跤手。以国家健将级运动员额尔敦白乙拉和马玉龙为首的第四代摔跤手,在继承和发展蒙古式摔跤诸多优点的基础上,又在古典式和中国式摔跤中获得可喜的成绩。

  赛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扎鲁特旗只有远距离快马比赛和两岁小马比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赛马的项目增多,主要有快马(分远近距离)、颠马、走马、马术(骑兵技巧和马上技术)、马上射击(步枪、砂枪、打布鲁、利剑)、套马。过去赛马只在直线上进行,近年来采取分组在圆形跑龙套道上分5、10、15公里比赛,并根据参赛马匹的多少,奖励前4、8、10名不等。参加快马比赛均不备鞍,骑手们多是十几岁的男女少年。参赛马匹不论颜色、岁口、马主,只要是骟马均可。骑手要穿长裤,上身着特殊颜色的坎肩和衬衫,头扎红绿绸缎,腰系彩带。参赛马匹的鬃和尾系上彩色绸子。

  1982年,在锡林浩特举办的全区快马比赛中,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宝日胡硕姑娘布日其其格、那布其骑的枣骝马和红沙马分别获第2、第3名。在1985年哲盟首届那达慕大会赛马中,巴彦宝力皋村巴拉吉的白马获女子1000米冠军,格日朝鲁敖达木希恩尼根的枣骝马获女子3000米冠军。毛都乌日根塔拉村玉花的黄褐马获5000米走马冠军。

  射箭

  射箭不限制选手人数,分远射和射靶两种,在形式上又分马上射箭和站立射箭两种,另外还有射活动目标、射固定目标。扎鲁特旗从50年代开始恢复此项比赛。有些运动员经旗里选择训练后很快成长起来,他们在盟级、自治区级比赛中,都取得过好成绩。


[分页] 

  蒙古相棋(西塔尔)

  蒙古相棋,蒙语叫"西塔尔",类似国际相棋。蒙古相棋,由棋盘和棋子组成。棋盘有深浅两色间隔排列的64个小方格。浅色方格,称"白格",深色方格称"黑格"。棋子共32枚。双方各16枚,有诺颜(王爷)、哈敦(皇后)也称波日斯各1枚,哈萨嘎(车),特莫(骆驼),毛日(马)各2枚,乎兀(儿子)各8枚。对奕时双方摆阵吃掉对方的棋子,由原停的一格"王车易位"。蒙古相棋的乎兀(儿子),推到对方的最末一格时,都可变成自己一方的被吃掉的任何一个棋子。玩蒙古相棋,不能吃掉对方的乌努钦乎兀(孤儿)。"王"被对方"降"死就算输棋。对方均剩"王"或双方只剩同色格的单骆驼算和棋。

  蒙古相棋,多用木制棋子,也有角制、石制的或铜、银制的,还有贵重的象牙雕刻的。蒙古相棋的制作,必须雕刻出人物、车或马及骆驼形象。

  儿童游戏

  蒙古族每个家庭里,都积攒着几十个或几百个经过修饰好的羊踝骨、给孩子们玩要。为了变换玩耍的形式、方法,把踝骨侧面磨光、染色(同样收集鹿、狍、黄羊、盘羊等野兽的踝骨)。玩踝骨的方法多样.两三人到多人,手攥踝骨互相猜谜;以四个踝骨,争识各种不同的座标,以数字比高低,其中,摆"长龙"之后,每个人各拿一踝骨做"骑马",骑在"长龙"上,而后识四踝骨。争取抢先到达终点。另外,在冰上或地上摆羊踝骨,从一定的距离.打准羊踝骨,看谁打得准就谁得之,这叫做"阿尔嘎"那达慕。

中国民族文学网 © 1999-2011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数字网络工作室
China Ethnic Literature Network  Copyright©1999-2011  Institute of Ethnic Literature, CASS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地 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电 话:(010)65138025 邮 编:100732 京ICP备06013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