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地方经济--林业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08  作者:
林业

  据地质资料考证,远古时期,扎鲁特旗遍布高大的古森林。霍林河大煤田,就是那时繁盛森林的产物。清代以前,扎鲁特旗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的地方。自清代末叶起,清廷推行"移民实边"的政策,扎鲁特旗这片土地地开始进行大面积开荒垦殖,森林草原遭到破坏。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后,成立"开拓团",森林被掠夺砍伐,破坏殆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扎鲁特旗执行"普遍护林,积极开发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各地坚持以封为主,封造结合,林业生产有所发展。1960年人工林有6000亩。1966年在罕山、海日罕、伊和、白音查干、好老等地相继建立5处经营林场。由五十年代中期的互助合作造林,逐步走向集体和国营造林。1966年至1975年,年均造林2.43万亩。

  1978年开始开展"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林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85年,天然林面积发展到494万亩,人工林保存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60年的0.4%提高到1985年的16.9%。

  林木

  树种与分布

  扎鲁特旗树种资源丰富,根据树种资源调查鉴定,有木本植物30科54属117种。主要天然林树种有:山场、桦树、蒙古栎、蒙古椴、山槐、家榆、山黄榆、五角枫、青皮柳、山杏、山梨、山丁子、山里红、山葡萄、野蔷薇、虎榛子、胡枝子、河柳、沼柳、大黄柳、黄柳、五蕊柳、兴安杜鹃、长白杜鹃、忍冬、华北卫茅、接骨木、细叶锦鸡儿等。

  扎鲁特旗地处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植被类型的分布及更替与水势条件的地域差异十分吻合。水平分布受地理纬度和气候条件影响,具有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至干旱沙生草原植被过渡规律。山地受海拔高度影响,植被具有垂直分布规律。旗内北部山地森林具有寒温带地带性森林特点,分布着以山杨、白桦、黑桦、蒙古栎为主要树种的寒温带落叶阔叶林。其中,山杨、白桦、黑桦多集中于北部山地海拔600~1400米温润肥沃的阴坡和半缓山麓;蒙古栎集中于旗北部海拔600~1000米的山地,其生长条件适应范围广,在土壤湿润肥沃的阴坡或干瘠的阳坡都能生长,由于多次火烧和樵采,呈多代萌芽林灌分布。扎鲁特其中部气候干旱,土质瘠薄的低山丘陵阳坡有五角枫 、山黄榆和蒙古桑分布,海拔300~800米左右。南部干旱沙地和中部谷地有家榆疏林分布,海拔200~500米左右。中部低山丘陵区有集中成片的山杏林,南部亦有零星分布,呈多代萌芽丛状分布。山杏具有耐旱瘠薄土壤的特性,海拔高度一般在150~800米,南部沙丘沙地有小叶锦鸡儿、沙柳和黄柳分布,海拔在200~250米。北部低山丘陵有成片的虎棒子灌丛。全旗植被分布呈现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规律。

  附:林场简介

  罕山林场:罕山林场是扎鲁特旗经营面积最大,天然次生林比较集中的国营林场,1952年始建护林防火工作站,1956年改为山林经营所,1958年,机械防火站在罕山建立。1959年3月,将山林经营所和机械防火站合并为罕山林场。实现了40年无森林火灾,受到过自治区、盟、旗的多次嘉奖。林业造管并举,1977年和1978年飞机播种松、落叶松6万亩。1986年开始大面积人工营造华北落叶松,年造林2500多亩。林场有职工238人。罕山林场是扎鲁特旗水源涵养林基地。

  巴彦芒哈机械林场:巴彦芒哈机械林场的前身是白音芒哈次生林经营林场,1964年建立。天然林总面积达3万余亩,森林酸辣率为20.17%。主要优势树种为榆树、山杏。初期林业生产以护林防火、治沙造林为主,每年造林200多亩。1976年经吉林省人委会批准,扩建为巴彦芒哈机械林场。该场选择白城杨为治沙先锋树种,采用机械开沟、人工营造沙生树种的抗旱技术,每年造林3000亩左右。有链轨拖拉机4台,配有成套林机。55型胶轮拖拉机1台,28型胶轮拖拉机2台,重轻耙3台,发电机组1台。1978年~1986年育苗面积达200多亩,人工林保存面积10378亩,每年林业总产值达59万元。

  巴彦查干林场:巴彦查干林场于1964年建立,前身是香山护林站,建场时的经营面积为16.4万亩,职工7名,以护林防火为主,每年造林100亩。1973年后,每年造林1000亩。1985年后,每年造林2500亩。天然林保存面积4万多亩,人工林保存面积肥5580亩,其优势树种为樟子松、油松、杨树等。林场有职工160人,年林业总产值51.4万元。

  海日罕林场:海日罕林场于1964年建立。建场时有职工5名。1978年与罕山林场合并,归属罕山林场。1980年,海日罕林场从罕山林场分出。该场是以护林防火为主的经营林场,经营面积39万亩。每年人工造林100亩,已有成材的杨树1000亩,人工林保存面积2015亩。是扎鲁特旗华北落叶松育苗基地。林场有职工107人,年林业总产值19万元。

  伊和林场:伊和林场于1964年建立,是一个经营林场,经营面积16.6万亩。以护林防火为主,适度发展人工林、针阔混交林,每年造林100亩。1978年开始,每年造林2000亩。1980年松树保存面积达600亩。1986年人工林保存面积1726亩,果园100亩。林场有职工161人,年林业总产值17.1万元。

  好老林场:1963年建立好老鹿场,是驯化和人工养殖野生马鹿鹿场,建场时有马鹿30多头,1974年曾达到482头,后因鹿茸价格下跌,养鹿业受到冲击,改以经营天然林为主,每年营林200多亩。1982年开始大面积造林,年造林达到4000多亩。1986年由原来的好老鹿场改为好老林场。林场自然林有4万多亩,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2105亩。

  鲁北林场:鲁北林场是由鲁北苗圃、西山林场和鲁北机械林场合并而成的。鲁北苗圃1952年建立,以育苗为主。1965年与西山林场合并。鲁北机械林场1971年建立,以造林为主。该场经营面积11万亩,有职工391人。造林保存面积31890亩。每年造林6000多亩,占全旗国营造林的1/3。育苗300多亩,是全旗主要育苗基地,又是治沙治碱的示范区。

  满都呼林场:1972年建立满都呼林场。当时经营面积60.6万亩,职工50多人。该场地处阿拉坦忙哈大沙坨,地下水位低,造林困难,1986年经营面积17520亩,职工47人。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