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影评]塞外,爱与生存
《图雅的婚事》(故事片)
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7-06-19  作者:刘大先

《图雅的婚事》(故事片)
导演:王全安
片长:86分钟
时间:2006年

剧情:图雅一家在内蒙古日益沙漠化的草原上放牧为生,丈夫巴特尔在打井时受伤,下肢瘫痪了,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重担都压在图雅一个人身上。邻居森格常常热心地帮图雅做事,但是他家庭生活也不幸福,老婆嫌贫爱富,跟人跑了。一次,森格帮图雅运草料翻车了,图雅在推车中脊椎受伤,不能干重活了,原本就岌岌可危的生存问题立刻摆到了眼前。在姐姐的劝说下,图雅决定离婚改嫁,条件是必须带着残疾的丈夫。
前来求婚的男人们都不愿接受巴特尔。打石油赚了钱的中学同学宝力尔来向图雅求婚,他把巴特尔安排在高级的福利院里,然后带图雅和孩子到城里生活。头一次离开草原的巴特尔难以忍受对亲人的思念和耻辱,割腕自杀。森格和图雅救活了巴特尔,一家人又回到干旱缺水的牧场。
森格冒着生命危险帮图雅家打井,并表示愿意和图雅、巴特尔还有孩子们在牧场一起生活。图雅最终接受了森格的求婚,但是,内心难受的巴特尔喝醉了酒在喜庆的婚礼宴席上和森格打了起来,倔强的图雅伤心地哭了。

简评:导演王全安在阐述影片时说,粗暴的工业开发导致草场严重沙漠化和地方政府强令当地蒙古牧民搬离牧区是拍摄这个片子的最初动因,他想在牧区消失之前记录这一切。《图雅的婚事》用平静的镜头记录中国在向全面工业化的现代过渡时代背景下,生活在中国文明和现代生活边缘的平凡女子,对传统的夫妻伦理那种固执的守望,记载了感情与伦理、道德与欲望的较力。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个关于最基本的人性问题。
“嫁夫养夫”的主题其实并非首创,20年前凌子风就根据许地山的小说拍过同样题材的《春桃》。这种因为极度的贫困境遇而曾经存在于北方乡村的“拉帮套”习俗,今天仍然存在。《图雅的婚事》据说就是根据发生在甘肃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把故事发生的地域从西北黄土高坡转移到蒙古大草原,赋予其独特的蒙古族风情。在风吹枯草尘土飞扬的草原上,生存的困窘与爱情的矛盾更为尖锐地凸现出来。
影片中采用了一些长焦镜头,缩短前景后景的景深,将人物与身后大片荒芜的草原、远山压在一起,强调了主人公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可分割。最基本的物质生存需求是如此冷峻地摆在人们面前,图雅和森格的抉择使得人性中的坚韧、善良、自强得到提升。影片无意中流露出的蒙古牧民那种乐观豁达的性格与含蓄天然的幽默,让当地的民俗、人文、以及现阶段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着可触的质感。
摄影、色彩、情景、灯光、表演上都带有一种粗糙的天然性,没有精工细琢,也就是没有导演在其中的自我感情设置,然而平实的记录风格里带来的却是真实的冲击力。影片并没有提供太多的大背景,人物和故事似乎同社会有所游离,但是它通过一些细节——比如宝力尔谈话提到外面人情的冷漠、医院里没有钱就见死不救的冷酷——巧妙地折射出社会文化变剧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挤压。这种从物质到精神的沦陷中,图雅对于爱的坚持和对于生存的信念,就显得更为弥足珍贵。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凡因学术公益活动转载本网文章,请自觉注明
“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http://iel.cass.cn)”。